2015年07月07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邱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陈俊林深入田间地头,征询群众意见建议。

  “骑车和坐车看到的‘风景’不一样”

  在不少同事的眼里,冶炼厂技术员出身的陈俊林,有着“理工男”特质:工作较真,生活简单。他和家人分居三地,业余生活最大的爱好是骑自行车和打篮球。

  和其他骑行爱好者不同的是,陈俊林和跑基层调研时一样,随身带着“民情日记本”,把和群众“拉家常”时听到的诉求和呼声一一记录下来,发现哪里噪音扰民了、哪里乱摆乱卖影响交通了,马上督促职能部门整改落实。

  “骑车和坐车看到的‘风景’不一样。”陈俊林说,骑车走访既锻炼了身体,又看到了实情。2014年3月4日,陈俊林在党代表工作室听取群众意见,党代表陈光辉反映县城老一中停车场免费停车时间太短,只有半个小时,造成群众不方便。陈俊林马上联系相关部门,要求深入调查核实,妥善处理。在收到城投公司已经延长免费停车时间反馈后,他又自己踩着自行车悄悄来到停车场,核实具体收费标准。

  作为这个贫困县的“一线总指挥”,扶贫开发是陈俊林的主攻方向。2013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陈俊林来到他的对口帮扶点丰城街道双良村,村民们告诉他,村里有一条独木桥每年都被洪水冲垮几次,200多户村民要绕道6公里多路出行。陈俊林当即前往现场察看,着手研究解决,当年年底,新的水泥桥建成使用。

  双良村村支部书记潘金先说,每年陈俊林都会来村里好几次,走家串户“走亲戚”,不仅先后协调帮助村里修桥、修水泥路、修灌溉渠,还引进了两家企业,指导村民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农家乐;两年多的时间,这个村的村民年均收入由不到5000元提高到将近1万元。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