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8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杨通永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敢作敢为、敢闯敢拼、敢于面对失败。右江区阳圩镇阳圩村妇女李巧霞通过发展网箱养鱼建房买车,从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变成致富能手,带动一大批农民致富,书写了新时期农村妇女创业致富新篇章。3月3日,李巧霞在右江区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6周年暨妇女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期表彰大会中,被授予“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

  实现创业梦想,创业成效初显

  2005年由于百色水利枢纽建设需要,李巧霞家的土地全部被征用,成了失地农民。失地后的李巧霞夫妇和村里的许多人一样外出打工。由于工作难找、收入又少,而且一家人不能在一起生活,所以夫妇俩决定回家创业。

  “当时百色水利枢纽刚建成,水又清又好,我们想在这里养鱼应该行。”听说隆林天生桥那边有网箱养鱼,而且鱼养得非常好,夫妻俩便开着摩托车从阳圩赶到天生桥,经过仔细询问和对比后,觉得阳圩的气温和水质跟天生桥差不多,网箱养鱼应该不错。

  说干就干,李巧霞用8万元征地款购置设备、鱼苗,搭建厂房,网箱养鱼基地很快就建成了。“刚开始,我们只养了十几箱,没想到第一年就有盈利。”李巧霞说,赚钱后,觉得其实养鱼没什么难,于是有点骄傲了,第二年便到处借钱扩大规模,当时还信心满满的,以为会赚个盆满钵满,甚至还想到要用赚的钱建房买车。

  谁知由于放苗的时机不对,天气和水质的变化等原因导致鱼成长至中期时死了很多。“最多一天捞了6桶,养了那么久,这些鱼都像我的孩子一样,看着每天都有鱼死去,我的心像刀割一样。那年我们亏了13万元。”谈起失败经历,李巧霞仍心存余悸。

  13万元是当时李巧霞的全部财产。这次失败让李巧霞知道,没有技术,盲目投资是不会成功的。

  于是第三年李巧霞向银行贷款15万元,继续投入网箱养鱼,有了第二年失败的经验教训,第三年李巧霞向阳圩镇兽医站请求技术支援。阳圩镇非常重视,邀请专家专门举办了网箱养鱼技术培训班,讲授各种养鱼的技能和养鱼常见病的预防知识。

  经过专业的培训和专家上门服务,第三年李巧霞养鱼获得成功,把之前借的钱都还上了。

  成立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

  有了资金和技术,李巧霞的养鱼路越走越畅。几年后,她发现单一的品种养殖市场不好。“现在的人都喜欢吃多品种的鱼,我想着如果能将那些行情好、价格高的品种引进来养殖,那销路肯定很好。”于是,李巧霞在原来的基础上尝试多品种养殖,把黄蜂鱼、大口鲶、鲈鱼、鲟鱼等多种鱼引进来养殖。

  2009年5月20日,为扩大养殖规模,李巧霞和本村的6户养鱼大户成立了敖祥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250万元。合作社成立后,通过统一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等“四个统一”,最大限度地降低养殖成本,增加收入。经过整合后,合作社网箱养殖面积达5公顷,拥有625个网箱。

  2015年,敖祥渔业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头作用明显,被授予百色市“产业回家 留住妈妈”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立体养殖,扩大增收渠道

  “自己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叫富。”李巧霞说。为了让更多的留守儿童留住妈妈,让更多的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李巧霞在网箱养鱼的基础上又尝试“山上养羊、岸上养鸭、水里养鱼”的立体养殖模式,目前养鸭场已有鸭9000羽;羊舍已建成250平方米,有羊400多只。在李巧霞的带动下,村里的妇女也纷纷加入养殖行列。据统计,阳圩村目前有3户养鸭,3户养羊,25户养鱼。“村里面又听到娃娃们快乐的笑声啦!”李巧霞很是欣慰。

  形成产业链,惠及周边群众

  目前网箱养鱼已经成为阳圩镇的特色产业,敖祥合作社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发展越来越好,前来基地取经的养殖户每年都在增多。

  “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每次都有求必应,我们养殖户之间也经常交流经验。”李巧霞说,这几年来,阳圩镇的渔业发展非常快,现在华村、六丰村等周围的村都加入网箱养鱼行列,全镇已建成网箱6523箱,年产值预计可达8000万元,年利润可达2300万元,全镇人均增收约700元;已建成渔业码头5个,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4家。引进广西最大的罗非鱼养殖、加工、销售企业百洋渔牧养殖公司和汀泽水产养殖公司,逐步打造具有阳圩特色的养殖、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的特色产业链。李巧霞相信,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农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妇女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