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时,起床生火,将150公斤发酵好的酒糟入锅蒸煮。
9时,将热气腾腾的酒糟拌上猪饲料,开始喂猪。500多头猪,3个人要喂一个多小时。
10时,陆续接单送酒。近的开摩托车送,远的开小货车送,一直送到中午,午饭后稍作休息。
13时,从车上卸下酿酒用的柴火。
14时,冲洗猪舍,需两小时。
16时,第二次喂猪。
19时,把米洗好放进大铁锅,准备第二天蒸酒需要的酒糟。
一年365天,天天如此。
累吗张发有说:“累得一躺下就睡着了。但哪份工作不累啊,要脱贫,就一定要勤、要做。”
4月3日,走进平南县大鹏镇蒙都村都阆屯张发有的养猪场,产房、保育栏、高架网床一应俱全。三栋猪舍各有功能,肉猪、母猪、仔猪各占一栋。
蒙都村支部书记张寿武介绍,张发有父亲中风,母亲和妻子患有慢性病,还有一个正在读小学的孩子,全家的生活靠张发有一人支撑。2015年,经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以前做些建筑散工,勉强糊口。最难的时候,连小孩发烧看病的钱都拿不出。”说起往事,张发有表情黯然。
要脱贫致富还得靠自己努力。2016年初,机会来了。张发有的姐夫黄自钊在桂平市金田镇的养猪场租期到期,打算到大鹏镇发展。张发有获悉后主动与姐夫商量,要跟着他养猪。于是,依靠扶贫小额信贷和向亲戚朋友借来的5万元,他与姐夫等6户人家合资建起养猪场,自家养的10头猪也入了股。2016年4月,他们创办了“雄源种养专业合作社”。
为建猪场,张发有和几个伙计背来一袋袋黄土,慢慢将七八亩的山沟填平了。其中的艰辛,张寿武记得特别清楚:“那时猪场前面的二级路还没建成,饲料要靠人工搬运。下雨时,这条200多米的泥水路又湿又滑,一脚踩下去,泥没到了小腿肚,别说多难走了。但张发有背着100多斤的饲料从未叫一声苦。”
“一般养猪场喂的是干料,我们喂的是饲料、酒糟搅拌均匀的湿料。喝水也有讲究,要喂热水,猪喝热水疾病少。”张发有说起养猪来头头是道。
猪舍旁边,还建了一栋临时酒坊。张发有说,酿酒其实也是为了养猪。“猪吃了酒糟拌的饲料,肉质好、毛色亮。一头猪从仔猪到出栏,喂掺有酒糟的饲料,能省两包精饲料,相当于200元的成本。”
“他真的很勤!每天都比我们起得早。”黄自钊说。
2016年,养猪场出栏250多头猪,产值15万元,酿酒产值近3万元,张发有从合作社分红5000元,小额信贷分红4000元,以及8000元猪场的工资,当年实现脱贫;2017年,出栏近500头,产值30万元,张发有年收入6.5万元。
说起今年的打算,张发有说:“正在建一栋500平方米的猪舍,还打算建1000平方米的酒厂,土地已平整好了,等审批下来就开工。”
(转载于2018年4月10日《广西日报》)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忻城县:绘旅游画卷 谱脱贫新篇
自2014年被列入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备选县以来,忻城县坚持以“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打造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上的节点旅游城市”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积极创新“旅游+”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迅猛发展。全县游客量由2015年的280.7万人次,增加到201 【详细】
德保县:巴头乡小小猫豆承载脱贫致富“大梦想”
目前,该乡已完成14个村共800余亩猫豆示范片开垦播种,预计年产量120万斤,产值250万元。今年将有694户2765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猫豆产业脱了贫。 【详细】
罗城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 加快农民脱贫致富
2018年4月10日,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乔善乡板团村,村民正在管护春烤烟。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乔善乡着力按照“一村一品”、“一乡多品”的产业规划,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通过产业扶贫模式,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据了解,今年乔善乡发展烤烟种植 【详细】
西林县:实施“头雁”提升工程促脱贫攻坚
去年以来,西林县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实施农村党组织“头雁”提升工程,着力增强“头雁”在全县脱贫摘帽工作中表率引领作用,增强农村党组织脱贫攻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详细】
覃塘区:樟木镇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覃塘区樟木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成效。截至去年底,该镇已有荣盏、罗柴、川山、凌动4个贫困村脱贫摘帽。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