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06月03日 10:49 大众网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总部经济是指通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吸引外埠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入驻,形成企业总部在本区域集群布局,企业生产加工基地则通过各种其他形式安排在成本较低的周边地区或外地,从而形成合理的价值链分工的经济活动的总称。总部经济对县域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加强县域经济税收工作,扩大地区消费。县域城市布局较为分散,对企业税收的管理和征收都存在很大的困难。总部经济区可以将结算中心和工商税收登记整合起来,企业创造的产值、交纳的税收可以直接为所在区域的财政和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可以优化县域经济产业结构,助推服务业发展。总部能够将一大批与之配套的上下游企业吸引在自己周围,在一个区域快速形成产业集群,从而产生积聚规模经济效益,壮大地区经济总量;总部经济的发展会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

  可以提升县域城市形象,拉动区域经济。总部经济对发展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通过引进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促进中心城市总体环境的改善,促进政府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城市基设施,创新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加快城市国际化进程,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地位,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促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可以提升县域城市功能。总部经济提升中心城市的生产功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产业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高起点地进行产品设计和技术创新,使中心城市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设计中心,并把初级产品的加工生产向周边地区转移,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

  县域城市发展总部经济可以选择以下发展模式:

  第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自主发展模式。在县域城市,符合市场规律的总部经济很难在短时间内自发形成,因此,需要政府搭台,进行宏观指导,整合多方面的资源。政府应该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准确定位,应当为企业创造一种公平竞争的优良秩序,而减少过多的政府干预。

  第二,以局部带动全局的扩散型、渐进性发展模式。不同的城市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发展方向,对于有条件发展总部经济的地方,进一步补充完善所需的条件。在发展总部经济时,不宜只盯住跨国公司,还应该注意吸引国内“前店后厂”型的工业企业总部,物流采购、分销等商贸企业总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开发总部,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的总部。

编辑:丹子  作者:国树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