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8日 15:15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分别在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县委书记专题培训班上作报告。他指出,县委书记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要全面认识新形势下肩负的重大职责,切实抓好发展、抓好民生、抓好稳定、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创造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政绩。

  继习近平为县委书记提出四点要求之后,李源潮又先后提出了“三用”(真正用心、真正用脑、真正用力,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五抓”(抓好发展、抓好民生、抓好稳定、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县委书记讲道理、提要求、指方向、支高招,其频率之高、要求之严、讲解之细,在历次县委书记培训班是不多见的。仔细分析“三用”、“四点要求”、“五抓”。不难发现“四点要求”主要说县委书记在自身建设上要加强学习、走群众路线等;“三用”侧重对县委书记的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指导;“五抓”则指向了县委书记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方向。这些招数虽不是什么“高招绝招”,更不是什么“一招鲜”,但却朴素实在、简明管用,“招招管用”。

  那么,中央领导人一连串的讲话,频频为县委书记“支招”的用意何在呢?深入分析不难想到,从中央领导人的讲话中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管好用好县委书记这支重要的队伍。

  县委书记队伍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必须管好用好这支队伍。县级政权是离基层最近的一级地方政权。县委书记是县级政权的“一把手”,处于班长地位、居于核心位置,担负着领导全面工作的重任,是联系中央与基层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央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执行者,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自古就有“郡县治,天下安”的说法。可以说,县委书记整体素质、能力、作风的高低好坏,对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干部队伍建设、农村改革发展等方方面面将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如果对县委书记这支队伍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粗,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危害性不可估量。相反,把县委书记这支队伍“管好用好”,作用发挥好,那么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等诸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管好用好县委书记这支队伍,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内在要求。可以说,管好用好了县委书记这支队伍,就牵住了党的事业发展的“牛鼻子”!

  县委书记队伍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必须管好用好这支队伍。县委书记队伍是一支重要的干部队伍,县委书记队伍也是一群重要的“官员”群体。其主要有以下特点:数量大。全国有2500多名县委书记,数量庞大,构成一个“数量级”的官员群体;权力大。在现行的政治体制下,县委书记居于县级政权的权力中心位置,集财权事权人权于一身,其权力不可谓不大;责任大。权力是把“双刃剑”,有多大权力就要负责多大责任。县委书记是我们党执政治国的骨干力量,对推进基层改革发展负有直接而重大的领导责任;任务大。县委书记是当地各级组织的领导人,要治党管党、要抓好班子、要带好队伍、要搞好经济、要关注民生,任务繁重。就像习近平同志说的县委书记“担子重责任大”。这“四大特点”必然要求管好用好县委书记这支队伍。如果一旦对县委书记队伍的管理有丝毫的松懈,县委书记的权力就会滥用、责任就会旁落、目标就会落空,中央的决策部署就难落实、群众的切身利益就难维护、经济的持续发展就难保障,党的执政基础就会受到动摇、党的伟大事业就会受到损害。

  县委书记队伍的“突出问题”,决定了必须管好用好这支队伍。改革开放30年来,党中央致力于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县委书记队伍的工作能力、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县委书记队伍主流、总体上是好的。但是,由于管理层次较多、县委书记数量较多、教育培训较少、监督制约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县委书记队伍也存着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工作能力欠缺,领导发展无思路、解决难题无办法、推进创新无举措;有的工作作风偏软,不善于教育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甚至于脱离群众,作风漂浮;有的执行民主集中制不好,搞“一言堂”、“家长制”、“一个人说了算”;有的甚至腐化堕落,买官卖官,大搞权钱交易等等;这些问题反应出县委书记队伍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也为进一步管好用好县委书记这支队伍“敲响了警钟”!

  管好用好县委书记这支队伍刻不容缓!在全国上下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这一关键时刻,党中央再次把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摆上日程,眼光长远、寓意深刻!

编辑:丹子  作者:闫华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