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07日 10:37 广西日报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农业是强基础、促发展、安天下的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全球持续蔓延,对我区经济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加深,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影响我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大对“三农”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保增长”夯实基础。

  ●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本的物质条件。要增加政策性种粮补贴,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一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同时,不断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保障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较大幅度增加对农业的补贴,稳定和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加快落实国家扶持油料、生猪、奶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严格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控,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工作的投入力度,完善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我区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围绕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四是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建立国家对政策性金融的担保制度,逐步建立由商业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金融等多样化金融机构组成的、既互相竞争又各有特色、具有内在互补功能的农村金融体系,以满足农民不同的金融需求。五是形成规范和完善的农业投入法律保障体系,对各级政府的农业投资职责、投资方式、管理体制、金融支农政策等进行明确的法律界定和约束,使农业投资特别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保持合理水平,并建立起确保农业投资正常增长的机制。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农民生活

  农业和农村经济具有天然的弱质性,在资源配置中存在市场失灵现象,加上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我区农业和农村的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防灾和抗灾能力不强。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一方面,通过以工代赈等方式,加大对节水农业、旱作农业、人畜饮水工程、乡村道路、农村水电、农村沼气、草场围栏等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加快农产品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等三大体系,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减少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强农业发展的后劲,提高农业的竞争力。

  同时,要通过公共财政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产品的投入,明确政府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的责任。大力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要做到应保尽保,并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对农村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帮助他们尽快稳定解决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加快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公平、合理、有效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千方百计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

  金融危机使许多吸纳大量农民工的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农民非农就业机会难以增加、甚至减少,靠外出务工经商来拉动农民增收的途径严重受阻。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的关键之举,也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机会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尽量多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农民工培训“阳光工程”,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总之,要积极谋划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思路,最大限度拓展农村内部增收空间。

  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国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我国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农村。要通过加快完善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大力推进家用电器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等方式开拓农村市场,把农民的潜在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有效需求,让农村市场真正“火”起来,带动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作者系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副教授)

编辑:木偶  作者:庞 娟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