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02日 09:29 广西日报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的成功举办,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北部湾经济区不断加快建设的影响和推动,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发挥独特优势,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扎实开展工作,使昔日默默无闻的小圩镇面貌一新。近日,记者来到了位于南宁市北郊的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采访了该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斌。

  驱车进入园区,记者发现几个月前还光秃秃的11公里长的主干道两旁,已是绿草如茵。只见一座座崭新的厂房和商住楼拔地而起,洁净的武侨大道两旁商铺林立……整个园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们的采访就从这些变化开始。李斌告诉记者,园区的变化的确日新月异,这些可喜变化,得益于园区结合实际制定的一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思路,即做强工业、提升三产、稳定农业。按照这一思路,园区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工业从无到有经济迅猛增长

  李斌说,园区的前身武鸣华侨农场,工业企业少,且多为小、散、弱企业,税源少。近几年来,围绕发展工业,园区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增强造血功能,多方筹措资金,下大力气发展园区工业,使工业生产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挺起了园区经济的脊梁。短短几年内,园区先后引进工业企业项目110多个,已建成投产的有60多家,其中规模工业4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实现了亿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零的突破。园区的经济规模不断扩增,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园区工业增加值完成7.6亿元,比园区成立前的2003年增长804.8%;工业总产值完成22.18亿元,同比增长83.52%,比2003年增长8倍多。工业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南宁市各县区、开发区之首。今年1-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22.61亿元,同比增长45.36%,规模工业产值21.81亿元,同比增长54.3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5亿元,同比增长20.96%。

  全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园区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强化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健全节能减排工作责任机制,力争在增量提质上实现新突破。

  建设大刀阔斧面貌焕然一新

  李斌认为,园区的建设应注重结合实际,科学发展。他们首先做的就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树立城市形象。2004年武侨大道通车,2005年下半年又打响了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2005年至2007年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9亿元,年均增长67.13%,仅200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5亿元,同比增长22.44%。这些巨资的投入,加快推进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园区道路、给排水管网、电力、通讯等配套设施,全面提升了承载能力和功能档次,具备了大工业发展和产业落户的良好条件。

  如今,园区3个房地产项目已经启动建设;经济适用房项目已开工建设200多套;4000平方米的职工活动中心、大型球馆、球场等公共场所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家超市入驻园区,商品日渐丰富,生活更加便利;餐饮业逐步发展,各种菜式、风味的餐馆日益增多,服务日趋规范……入夜,餐饮夜市、球类健身场馆、园区小广场等地方人气汇聚,热闹非常。昔日晚上空无一人的小圩镇,已脱胎换骨,发展成为初具雏形的现代化卫星城。

  据统计,园区自成立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已超过12亿。这笔巨款从哪里来?李斌不无自豪地道出了个中“秘密”。他说,除了上级部门的扶持,这些雄厚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华盛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土地储备中心三大融资平台的超前运作,同时结合土地升值培育、吸纳民营资本等多渠道组成的“组合拳”联合出击,保障和促进了园区的平稳发展。由于科学统筹,积极争取,园区的融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成为广西众多工业园区中的佼佼者,不少开发区都慕名前来取经。

  在抓好硬环境的同时,园区注重“讲服务降隐性成本”,打造一流的投资软环境,通过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把园区打造成为成本的“洼地”,经济发展和项目聚集的“高地”,企业发展的“福地”。

  招商成果显著引资势头强劲

  招商引资是园区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园区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园区依托土地资源、侨力资源等优势和原有的产业基础,坚持“大招商,招大商”,主动出击,分期分批派出小分队招商,重点往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及东南亚地区开展宣传和招商推介,赢得了众多投资商的青睐,尤其2007年以来,园区利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契机,吸引了一大批企业、客商前来考察、洽谈项目,并成功引进了台湾麦斯集团鞋业及关联项目、天津扫地王、广东珠江啤酒项目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近期,园区与总投资30亿元的中医药产业园和投资30-50亿元的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达成投资意向。相信这些超亿元大项目的引进,将为园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增强后劲。

  据统计,园区成立五年来,招商引资项目数量和引进资金总额超过1978年至2004年园区成立以前26年的总和。仅今年1-9月,园区共引进企业27家(其中,超千万元企业21家,亿元企业6家),合同引进内资18.46亿元,同比增长18.63%,合同履约率100%。实际到位内资10.92亿元,同比增长15.07%。新批外资企业8家,新批合同外资4493万美元,同比增长1124.25%;实际利用外资1635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480万美元,同比增长549.28%。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提高,一批批大项目相继落户园区,园区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大企业的关注。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眼下许多人挂在嘴边的时髦话,但园区没有让其成为一句空口号,而是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贯彻这一举措。今年8月24日至9月2日,园区组织的招商小分队随南宁市委、市政府党政团、经贸团赴长三角考察并开展产业转移招商活动,达成投资意向3个,意向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据统计,园区现有引进东部产业转移项目35个,项目涉及食品加工、鞋业加工、家具制造、机械制造、标准厂房建设等,总投资38.88亿元。特别是2007年以来,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11个。

  李斌告诉记者,要真正吸引东部产业,就要全面了解产业转移的动态,认真研究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这些产业的需求,广泛搜集信息,把握企业脉络,有的放矢,积极联系,同时加强与各商会的沟通,积极引进适合的企业入园发展。园区还发挥自身优势,着力营造适合东部企业投资运营的环境。如针对一些企业希望入园即能生产的愿望,园区大规模建设标准厂房用于出租,目前已建成两栋建筑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园区还发展职业教育,实现“校企结合”。目前,园区内的广西经济职业学院已经开学,另外两所学校也即将建成。企业将为这些学校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学校则为园区提供劳动力保障。

  园区处处为企业着想,除了在技改上给予企业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技改,还多次召开银企座谈会,积极帮助企业与银行沟通,并鼓励企业吸纳民营资本,开拓市场。

  民生不断改善发展日益和谐

  园区在招商引资壮大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十分注重改善民生。据李斌介绍,园区以实施“惠侨工程”,包括社会保障工程、危旧房改造安居工程、技能培训与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寡居困难老归侨扶助工程、归侨子女希望工程、农业致富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精神文明建设工程等八大项目为抓手,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和谐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园区还采取各种措施,改善归侨的生活条件。如先后完成了800多户归难侨危房的改造任务;经济适用房也在加紧建设中;在劳动用工、提取综合费等方面给归难侨职工予以照顾,在收取土地使用费时,对归难侨职工给予10%的优惠;实施了一批村屯道路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生态文明村等配套建设并改善医院、学校、敬老院等设施条件,累计投资1亿多元。

  此外,园区着力打造“自治区级环保生态园区”,对现有企业加强整改,下决心进行治理,坚决不引进污染型、排放大的企业入园,保证了园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编辑:丹子  作者:杜蔚涛 本报实习生 李远生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