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2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李 贤 通讯员 费文彬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蒙志华等法官正在巡回开庭。 张 磊/摄

  核心提示:

  一首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引起了人们对时间的追问。法官特别是基层法官的时间又去哪儿了近年来,我区法院积极拓宽阳光司法的渠道和方式,司法工作已逐渐被人们了解。但是对于法官,很多人还比较陌生,甚至存在误解和偏见。基层法官承担着80%以上的审判和执行任务,他们常年奋战在基层,与人民群众联系较密切,工作也较辛苦。其实,法官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职业。

  日前,记者和“法官时间去哪儿了”微博直播团队,来到大新县雷平镇,记录下全区优秀法官、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大新县法院雷平法庭庭长蒙志华繁忙而充实的一天。

  雷平法庭位于大新县雷平镇中心,与风景如画的明仕田园相邻。远山含黛,薄雾缭绕,清风习习,清晨的空气清新醉人。

  全区优秀法官、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蒙志华是雷平法庭庭长。19年来,他始终奋斗在审判工作第一线。在他的率领下,雷平法庭已连续4年保持“零差错、零发改、零诉访”的业绩。2009年以来,其个人主办的民商事案件共909件,其中判决1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908件;所审结案件均在法定期限内审结,没有超审限情况发生,案件处理准确率为100%,服判息诉率为100%,所有审结移交评查的案件均达到优良等级。

  1

  上午:巡回开庭解纠纷

  7时,蒙志华来到法庭附近的菜市买菜,为全庭干警准备一天的食材。“平时吃住在法庭,早上到菜市买点新鲜蔬菜和猪肉,一天的伙食就有保障了。”蒙志华说,虽然法庭到县城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但是他和几个同事除了周末轮流回县城与家人团聚外,平时都留守在法庭里。吃过早餐,他提前到办公室,在挂历上标注当天的工作安排。这已是多年养成的习惯。

  8时,蒙志华召集大家在办公室开了一个简短的周例会,就带领大家匆匆赶往我区著名的“短衣壮”民族区——板价村。当天上午开庭审理一起3名七旬老人为一棵树苗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由于当事人年事已高,不方便到法庭出席庭审,蒙志华选择了巡回开庭。

  警车沿着中越边境公路行进了一个多小时。9时50分,蒙志华一行来到了板价村板考屯。在屯里的一个小亭子中,法官们简单清扫一下就把巡回法庭的标志和国徽挂上了,并在村里借了几张桌椅,一个简易的巡回法庭就布置好了。村民们听说法庭要来审案,都很好奇地围了过来。

  雷平镇辖区范围广,且为大石山区,大部分村屯路途遥远,道路坑洼不平,群众受交通等客观因素制约,诉讼极为不便。为了方便群众,蒙志华经常带领法官深入辖区村屯,开展巡回审理,把庭开在田间地头,开进农家小院,就地、及时解决矛盾。

  当天的这起纠纷标的额3000多元,双方的怨气不小。为了彻底化解双方老人的心结,蒙志华邀请了宝圩乡司法所所长黄永红和板价屯村支书何祖邦也来到现场,在庭外做双方家属的思想工作。近4小时的庭审,传唤了8名证人后,在各方耐心细致、入情入理的说法析理下,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向原告赔偿各种费用500元,相互赔礼道歉,今后不得再为此事发生矛盾。

  2

  下午:调解审案连轴转

  14时30分,饥肠辘辘的法官们驱车来到宝圩乡街上的一家米粉店,每人吃了一碗米粉。“下乡开庭,路途遥远,一天三餐粉是经常的事儿,习惯就好了!”法官何文光边吃边说。

  回到法庭时已经是16时20分,事先得到通知前来调解的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的双方当事人已经在门口等候了近一个小时。蒙志华把他们请到调解室,端上热茶,然后就像拉家常一样和他们聊了起来。见蒙志华如此随和,双方当事人也就没那么紧张了,十几分钟谈下来,原、被告同意调解并当场在调解笔录上签字,现场履行两万元,余款5000元在3个月内付清。这起案件没开庭就化解了。

  16时50分,蒙志华穿上法袍,走上审判席,对另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进行第二次开庭审理。2013年,被告黄某平把原告莫某元的10头水牛拉去南宁出售,途中因交通事故死了3头,由于双方对3头水牛的价值存在异议,蒙志华向同车的另一名牛贩子调查取证后,决定再次开庭。

  这次开庭,原、被告双方已经不再像第一次那样争得面红耳赤。随着双方对法庭调查的证据一一进行质证,双方都有了让步的意思,然后在蒙志华的主持下就具体款项讨论起来。20分钟过后,案子调解成功,由被告向原告一共赔偿1.1万元,当庭支付5500元后,余款于今年12月30日前付清。

  3

  傍晚:取证回访忙送达

  处理完案件,蒙志华回到办公室换下法袍,顺手拿起一份卷宗和文件袋就往外走。这样高频率的工作节奏,大家都习惯了。当蒙志华来到法庭外时,随行的法庭干警已经上车等候了。

  蒙志华送达了一起承揽纠纷案的裁定书。因为经法庭工作,被告已全部支付款项,原告申请撤诉。在被告签字时,蒙志华拍拍他的肩膀说:“兄弟,下回要及时付款啊,不然别人都不信你了。”被告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这个时候村民开始收工回家,正好方便找人。”蒙志华回头悄悄告诉记者。

  在回法庭的路上,蒙志华专程到振兴村振兴街,看望一对80多岁的梁氏夫妇。这对夫妇育有6个子女,由于家庭矛盾,老人的赡养问题一直没有解决,曾经到法庭反映过儿子不赡养他们的问题,蒙志华办案路过,总不忘带点水果去看看他们。

  回来的路上,蒙志华看着疲惫的同事和记者,感慨地说:“在基层法庭,一块砖、一棵树、一句话就可能引起一场‘官司’,如果没有恒心和耐力,没有坚强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没有今天的成绩。”

  正是这份执著,2009年以来,蒙志华带领全体法官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1039件,其中,巡回办案841件,占该结案总数的80.94%,没有案件上诉,没有当事人上访、投诉,所有审结移交评查的案件均达到优良等级。

  回到法庭已经是19时30分,蒙志华刚放下材料,就拿起电话打给家人,和4岁半的儿子通电话。脸上的灿烂笑容,让人感觉到他一天紧绷的神经那一刻得到完全的释放。

  ■手 记

  这一天,记者跟随蒙志华从法庭到农村,走乡串户,开庭、调解、送达……这些是他每天工作的全部内容。这天,记者看到了他的忙碌,感受到了他的温情,体会到了他的压力。法官的时间到哪儿去了法官的时间就融化在这些具体琐碎的小事里。

  最高人民法院和自治区高级法院的官方微博全程直播了蒙志华法官一天的工作,揭开了法官“神秘的面纱”。自治区高级法院负责人说,利用新媒体,用不拘一格的直播形式公开法官工作,通过充满人情味的活动,消除法官的神秘色彩,展示不平凡的职业使命。社会多一些对法官的理解,就多一点支持和信任,法治建设就多一份正能量。这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法官的信任,还对司法权威的树立有着积极意义。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香香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