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讯(通讯员 杨通站)近日,笔者从凌云县文化部门获悉,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平果壮族嘹歌、那坡黑衣壮山歌后,百色市又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统音乐。
凌云县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气候宜人、生态良好,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据史书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凌云壮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壮族先民历来有男耕女织的习俗,然而由于当时自然条件恶劣,天灾人祸以及病魔常常把壮族先民的生命夺去,心地善良的壮族妇女为抒怀悲痛、寄托哀思和理想,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慢慢形成了壮族妇女独人演唱的72巫调音乐。
凌云壮族72巫调与该县的州府建制同龄,起源于宋朝,从做巫演变发展,逐步在各种生产生活过程中适用。它以该县七十二个人文和自然景点名称命名,以单人独立演唱为主要形式。演唱过程中往往配以绒扇、香包、铃铛、铜珠、脚踏声等为音乐配器。
原始的72巫调音阶简单、唱法简洁,多以壮话叙事为主,寄托对死者的哀思,祈祷免灾除害、健康幸福,演唱的巫婆甚至能说平日不会讲的各种方言,与亡灵对话,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经过不断的演变,如今的72巫调已发展成为寄托哀思、表达理想、痛骂不平、歌颂爱情、歌唱时事等内容丰富多彩的壮族民间音乐,曲调上有欢快抒情、轻歌慢语的,也有悲痛凄切、摧人泪下的。演唱过程中在转调时以配器体现不同的风格和个性,优美的旋律无不体现出大自然美妙的灵动。
凌云壮族72巫调具有很高的音乐价值,上世纪50年代,巫调《情比天还净》、《水源洞》等曾获得自治区专业民间文艺汇演一等奖;壮族72巫调音乐元素创作的《画里凌云》曾在广西第二届八桂群星奖文艺汇演中以原生态音乐荣获二等奖;72巫调音乐还出现在电影《红男绿女》、《歌谣》和戏剧舞台《蛇郎》的银幕上,广西艺术学院将巫调音乐编写为民族音乐视唱素材,以巫调音乐元素创编的歌曲曾多次获奖。
为了抢救传承壮族72巫调音乐,该县原文化馆职工黄兰芬、唐远明付出了二十多年艰辛,遍访了全县尚存的壮族巫事老人,搜集了大量的故事、传说、图文、实物资料,并以此为据,采用原音调古壮字、拼音壮字、国际音标和汉译意等方法进行整理,于2009年3月编印出版了《凌云泗城壮族巫调》一书。该书保持了壮族巫调音乐的原来风貌和韵味,使得千百年来靠口耳相传的凌云壮族72巫调变成了文字资料,给人类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壮族文化研究范本。
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宣传文化遗产知识,加强文物保护力度,提升凌云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下一步,该县表示将以此为契机,加大对有重大影响的巫调音乐传承人进行关照保护;用录音、录相等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对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对巫调音乐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壮族群众及艺术家利用巫调音乐元素来创编新的乐曲和歌曲;积极引导青少年传习巫调音乐。全力促进凌云壮族72巫调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凌云县地税局外来建安企业税收同比增长153.48%
受益于政府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新建重大工程项目不断增多,凌云县地税局认真研究落实征管措施,切实加强外来建安企业税收征管,取得显著成效。截至9月3日,共入库外来建安企业税收1417.56万元,同比增收858.33万元,增长153.48%。 【详细】
[凌云县]以非常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今年以来,凌云县始终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来抓,按照加快项目建设“五个一”制度,采取非常政策、非常措施、非常办法、非常力度,创新项目管理模式,对重点项目建设展开动态跟踪督查,集中力量,紧盯目标,攻坚克难,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详细】
田东壮族人丧葬习俗
“坐葬”是田东县壮族人的千古习俗。父母死后,先把尸体装在“棺材”里埋了,几年后再把坟墓挖开,把父母的骨头捡起来擦净、烘干,然后又装进“金坛”里进行第二次埋葬,俗称“坐葬”。“坐葬”自古至今一直是田东县壮族人对死者“善后”处理的最佳选择。 【详细】
蒙山县建美丽乡村国家级试点
8月28日,蒙山县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项目在西河镇安富村青子组启动。 【详细】
凌云县泗城镇陇照屯旧貌展新颜
近日,笔者走进凌云县泗城镇陇照村陇照屯,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美丽画卷:整洁明亮的村级水泥道路旁,一座座漂亮的楼房如春笋般拔地而起。庭院干净整洁,与昔日的脏乱差相比,已是旧貌展新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