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容本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后,广西的抗日救亡运动迅速掀起,数十万广西健儿挥师北上,成为抗日战场上一支纵横驰骋、英勇无畏的铁血劲旅。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等地相继沦陷后,广西成为抗战大后方,省会桂林则成为连接西南、华东、华南的交通枢纽,成为沦陷区人员南下疏散的主要居留地之一。大批机关、工厂、学校、文化团体等迁至桂林,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界人云集这座山水文化名城开展抗日文化活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文化抗战”高潮,桂林由此获得抗日救亡“文化城”的美誉。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广西不仅在军事上、经济上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文化抗战上也居功至伟。广西在抗战中所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文化精神和留下的宝贵历史遗产,值得后人永远珍视并发扬光大。

  广西学人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由桂林抗战文化研究起步,在广西抗战文化研究领域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取得了以《桂林抗战文学史》《桂林抗战艺术史》《桂林抗战文化史》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要研究成果。但总的来看,研究领域基本集中在桂林抗战文化现象一域,对整个广西抗战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很不够。如今,由李建平、盘福东等撰著的《广西抗战文化史》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完成并出版,弥补了这一缺陷。仅就此而言,这部著作就拓展和深化了广西抗战文化研究,是广西抗战文化研究的又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广西抗战文化史》全面梳理和宏观介绍了广西抗战文化的形成过程、历史概貌与辉煌成就。全书分为八章。第一章是绪论,对抗战爆发的时代背景、日军入侵广西造成的破坏及灾难、广西各族人民奋起反抗的英勇斗争等作了全面的概述,并对广西抗战文化的内涵和特征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第二章阐述了国共两党在民族危亡之际所实施的不同的大政方针和文化策略,反映了国共两党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旗帜下开展文化抗战的合作与分工、各自的努力与贡献。从第三章开始,对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的广西抗日救亡文化活动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区域、分类别的介绍,包括广西抗战文化机构的建设和外来文化机构内迁广西的活动情况,桂林文化城的繁荣景象及广泛影响,广西各地的抗日文化活动及其表现,抗战期间广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新闻出版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反战人士在广西的文化活动,广西抗战文化走出去的基本情况等等。书中还搜集选用了100多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不仅充实和丰富了全书的内容,而且形成了图文并茂、互相印证、相得益彰的学术效果。

  史贵存真。该书对广西历史上这段英勇的斗争史和文化业绩的梳理、总结和反映,是建立在扎实的史料收集和缜密的史实考证基础上的,具有较高的存史价值。全书援引的文献资料十分充分,对抗战文化资料的别抉稽梳工作做得十分到位,显示了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功力。

  史贵有识。该书的可贵之处,还在于表达了作者在长期研究抗日战争史过程中所形成的学术认识和主要观点。全书以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文化抗战活动为主线,既以共产党人和爱国进步文化人士的活动为主要反映对象,也对国民党桂系的文化作为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和评价,表明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全民族抗日救亡史观;既重点介绍了文化精英的文化业绩和出彩人生,也对广西各地人民大众的爱国救亡热情和群众性文化宣传活动作了全面概述,使《广西抗战文化史》洋溢出了全民抗敌、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不可摧的草根力量。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在烈火硝烟中诞生的抗战文化和抗战精神,却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伟大的抗战文化和抗战精神,不仅已成为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而且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生生不息的宝贵精神财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