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25日 来源:来宾日报 作者:莫植彬 徐哲艳 通讯员 龚坚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象州县寺村镇喜力屯自办民间民俗才艺展演。(特约摄影记者 龚坚 摄)

  编者按:

  我市创造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宾模式”,于2013年荣获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光荣称号。示范区成功创建以来,我市不懈探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更加有力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上新水平。为扎实推动创建工作,展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途径、新成效,迎接全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暨文化扶贫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本报即日起推出“来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展示”专栏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今年4月中旬,全区第一季度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排名出炉,在单项群众安全感排名中,象州县位列全区第一。“从去年同期的全区52名到今年的第1名,农村(社区)的文艺队功不可没!”象州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海寿感慨地说。去年,这些文艺队在反邪教警示教育和社会综治教育巡回专场演出、搭场演出达158场(次),受益群众超过3万人(次),营造出良好的宣传氛围。县政法部门支付给文艺队的演出费用达3万元。

  这就是象州县政府购买文化活动的一个典型事例。

  在2013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象州县在11个乡镇的112个行政村(社区)均建立了舞台球场,并组建了102支农村(社区)文艺队。为了让这些文艺队成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力量,象州出台了相关文件,鼓励县直各部门单位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扶助农村文艺队,在每年初的春节慰问、“三万三进”、“扶贫攻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活动中聘请当地的农村社区文艺队进村演出。

  经过两年多的市场磨砺,全县102支文艺队有21支因多种因素不能正常开展文艺演出活动,但另外81支文艺队却在市场的竞争中存活了下来,而且还锻造出10多支县内外闻名的演出团队。大乐镇的“乡村大舞台”文艺队就是其中一支有名的队伍,去年,他们在完成镇政府采购的8场演出外,还受邀到县内外演出,演出场次达24场,收入达6万多元,去年底曾入选“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文艺类)先进集体”的评比名录;到4月20日止,他们今年的演出场次已达18场,足迹遍及鹿寨、金秀和县内的多个乡村。据不完全统计,该县81支农村文艺队去年共演出302场,收入近45万元,其中有28个乡镇和单位参与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行动;今年1至3月演出达150多场,收入18万多元,其中的三分之一是政府购买服务行为。

  外树形象,内提素质。为提升全县基层文艺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象州县文体部门一直在管理上狠下功夫,以演代练、以赛代练、以选代练,不断提升文艺队伍素质。一是坚持每年的文艺调演。每年安排12支队伍参加,其中,除象州镇有参演队伍两支外,其余每个乡镇一支。参演单位获优秀节目的,将给予每台节目1500元的奖励;二是持续开展一年一次的彩调大赛。彩调是象州群众非常喜爱的一个传统剧目,每年的彩调大赛都有30多个节目参赛,大赛时间安排三天,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1000元至600元的奖励,许多后来获奖的剧目,正是从中脱颖而出,如荣获自治区级奖励的《请保姆》《最后一个山佬》《阳光路上》等;三是认真抓好选拔赛。从2015年起,选拔到来宾市区参加表演赛的剧目为每年六场。为了能选出带有象州特色的表演节目,该县文化馆采用竞争选拔的方式,即每个文艺队可自行参选,也可组队参选。象州通过这一方式,又一次突出特色,锻炼了队伍。

  此外,象州还利用该县文化馆艺术团专业人才荟萃的优势,不定期组织专业人才深入各乡镇社区文艺队开展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基层文艺团队的表演水平。

  常言道:剧本,剧本,剧目之根本。为了保持象州特色的文艺演出之树常青,该县在培育乡土特色“剧作家”队伍这个“根本”上加大工作力度。今年3月,象州县专门出台了《象州县文化扶贫行动优秀群众文化项目扶持办法(试行)》。文件规定,要对优秀的原创作品给予扶持,每年扶持的作品最多不超过20个,每个作品的奖励不超过2000元。象州县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在今年恢复已中断两年之久的每年一度剧本创作研讨活动,将全县的剧本创作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该县出台的扶持办法除对剧本进行扶持外,同时还对优秀文化团队、优秀文化品牌活动以及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都制定了具体的奖励措施,整合了文化活动的优质资源。

  “这是我从事文化活动20多年来见到的最令人振奋的一个文件,它必将激活象州文化活动这池‘春水’!”国家二级演员、象州县文化馆馆长何瑞武在谈到象州的奖励扶持办法时如是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