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成熟的桑葚挂满枝头。
据了解,桑葚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含糖、蛋白质、脂肪、糅酸、苹果酸及各种维生素、铁、钙和花青素等。营养是苹果的五六倍,是葡萄的四倍。然而,随着桑葚进入大面积成熟季节,金城江区六圩镇板坝村种植的200多亩桑葚出现滞销,部分果在枝头腐烂或脱落在地面,使果农蒙受很大的损失。4月30日,记者到板坝村进行了采访。
销路不畅果农遭受损失
板坝村龙保屯村民余运智是桑葚种植大户。2014年,他通过租赁外出务工村民的土地,种植桑葚60亩,是当地种植大户。
余运智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在广东打工的时候,看到当地有很多群众种植桑葚,不仅果实价格高,还有厂家上门收购,觉得是一项可以在家乡发展的致富项目。于是,他在象州买了果苗,开始在龙保屯种植桑葚。2015年,每株树都结了5公斤至10公斤的果实,被周边市民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抢购一空。
由于第一年的销路好,余运智就婉拒了象州某厂家每公斤3元的收购合同,决定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销售成熟的桑葚。
未曾想,今年的桑葚进入成熟季节后,由于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和外地客商的收购,板坝村的桑葚出现了滞销的局面。由于成熟的果实采摘不及时,出现大量落果腐烂的现象,造成果农不同程度的损失。
桑葚运输储存成难题
据了解,由于桑葚果实成熟后,一般在枝头挂果仅1至2天的时间,如果不及时采摘,成熟的果实就会自行脱落到地面,而落地果根本就不能进行捡拾,只能任凭自行腐烂。特别是桑果鲜嫩、汁多,后期采摘、运输、保存相当困难。运输需要专门的保鲜设备,且常态下,桑果保鲜期只有24小时到30小时左右。只有解决保鲜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才能促进桑葚种植业的发展和群众增收。
目前,对于桑果的保鲜,很多生产加工企业虽然有专用的运输设备,但保鲜的时间也很短,且这些企业只收购与其签订购销合同的农户的桑葚。没有签订购销合同的农户,只能自己想办法销售。但由于营销方式的落后,基本上处于地头等客的销售模式,每天桑果的销量与成熟数量不成比例,也就造成很多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熟的桑果落地、腐烂,而束手无策。
发展订单农业收入才有保障
余运智是龙保屯的队长,也是发动群众种植桑果的带头人。他指着地里腐烂的桑果,痛心地告诉记者,由于去年桑果销路好,加上收购厂家价格低,就没有签订购销合同,导致桑果出现了滞销。虽然家人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进行推广和销售,但实际效果并不大,真正到地边前来购买桑果的人并不多,桑果腐烂导致的损失每天都有。
痛定思痛,余运智说,今年桑果滞销、果农受损的教训很深刻,发展订单农业或走合作社抱团销售的路子,才是改变目前窘境的一剂良药,过去对市场的估计不足,才导致今天的利益受损。明年一定会与厂家签订购销合同,这样,销路才有保障。
正在地边购买桑果的河池市民韦金玲说,看到朋友圈转发桑果成熟促销的信息后,她就和家人开车来购买了20多公斤,过几天,她还会和亲戚朋友来购买成熟的桑果,帮助果农减少一份损失。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象州县]3000亩桑葚丰收
时下正值桑葚成熟季节。象州县桑葚园里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4月20日,在象州县大乐镇鸡德村村民覃共民的桑葚园内,两位女游客高兴地采摘桑葚。 【详细】
合浦: 又是一年桑葚红
进入4月,合浦市面上随处可见成熟的桑葚。近日,笔者在石康镇七里香景区看到,成熟的桑葚挂满了枝头,茂密的枝叶中星星点点地藏着黑色的、粉色的桑葚,空气中飘着一股股淡淡的清甜香味。景区里的桑葚区由于对外开放,人们可自行采摘,吸引了不少附近的市民前来游玩。 【详细】
[金城江区]探索建立“四项机制” 力助扶真贫真扶贫
近年来,金城江区坚持把精准扶贫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探索建立“四项机制”,力助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积极破解精准扶贫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详细】
[金城江区]释放发展新动能 2015年生产总值达114亿元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的发展任务,金城江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更有力的改革举措释放发展动能,以更有效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以更精准的民生举措满足群众需求,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详细】
强风冰雹暴雨致金城江1.3万人受灾
4月12日深夜至13日凌晨,金城江区遭遇多年未遇的强风、冰雹、暴雨袭击,导致1.3万人口不同程度受灾。灾情发生后,该区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民政、农业及挂点联系单位,第一时间赶往灾区查看灾情,并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