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3日 来源:河池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3211462235659411.jpg

图为成熟的桑葚挂满枝头。

 

 

  据了解,桑葚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含糖、蛋白质、脂肪、糅酸、苹果酸及各种维生素、铁、钙和花青素等。营养是苹果的五六倍,是葡萄的四倍。然而,随着桑葚进入大面积成熟季节,金城江区六圩镇板坝村种植的200多亩桑葚出现滞销,部分果在枝头腐烂或脱落在地面,使果农蒙受很大的损失。4月30日,记者到板坝村进行了采访。

  销路不畅果农遭受损失

  板坝村龙保屯村民余运智是桑葚种植大户。2014年,他通过租赁外出务工村民的土地,种植桑葚60亩,是当地种植大户。

  余运智告诉记者,几年前,他在广东打工的时候,看到当地有很多群众种植桑葚,不仅果实价格高,还有厂家上门收购,觉得是一项可以在家乡发展的致富项目。于是,他在象州买了果苗,开始在龙保屯种植桑葚。2015年,每株树都结了5公斤至10公斤的果实,被周边市民以每公斤10元的价格抢购一空。

  由于第一年的销路好,余运智就婉拒了象州某厂家每公斤3元的收购合同,决定通过自产自销的方式,销售成熟的桑葚。

  未曾想,今年的桑葚进入成熟季节后,由于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和外地客商的收购,板坝村的桑葚出现了滞销的局面。由于成熟的果实采摘不及时,出现大量落果腐烂的现象,造成果农不同程度的损失。

  桑葚运输储存成难题

  据了解,由于桑葚果实成熟后,一般在枝头挂果仅1至2天的时间,如果不及时采摘,成熟的果实就会自行脱落到地面,而落地果根本就不能进行捡拾,只能任凭自行腐烂。特别是桑果鲜嫩、汁多,后期采摘、运输、保存相当困难。运输需要专门的保鲜设备,且常态下,桑果保鲜期只有24小时到30小时左右。只有解决保鲜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才能促进桑葚种植业的发展和群众增收。

  目前,对于桑果的保鲜,很多生产加工企业虽然有专用的运输设备,但保鲜的时间也很短,且这些企业只收购与其签订购销合同的农户的桑葚。没有签订购销合同的农户,只能自己想办法销售。但由于营销方式的落后,基本上处于地头等客的销售模式,每天桑果的销量与成熟数量不成比例,也就造成很多村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成熟的桑果落地、腐烂,而束手无策。

  发展订单农业收入才有保障

  余运智是龙保屯的队长,也是发动群众种植桑果的带头人。他指着地里腐烂的桑果,痛心地告诉记者,由于去年桑果销路好,加上收购厂家价格低,就没有签订购销合同,导致桑果出现了滞销。虽然家人通过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进行推广和销售,但实际效果并不大,真正到地边前来购买桑果的人并不多,桑果腐烂导致的损失每天都有。

  痛定思痛,余运智说,今年桑果滞销、果农受损的教训很深刻,发展订单农业或走合作社抱团销售的路子,才是改变目前窘境的一剂良药,过去对市场的估计不足,才导致今天的利益受损。明年一定会与厂家签订购销合同,这样,销路才有保障。

  正在地边购买桑果的河池市民韦金玲说,看到朋友圈转发桑果成熟促销的信息后,她就和家人开车来购买了20多公斤,过几天,她还会和亲戚朋友来购买成熟的桑果,帮助果农减少一份损失。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