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农业产业调整,现代农业稳步快速发展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产业化标准化建设为抓手,通过“五个坚持”推进现代农业稳步快速发展。一是坚持巩固传统优势农业产业。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全年发放粮食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生猪良种补贴等支农惠农资金7772.5万元。全年甘蔗种植面积33万亩、产量130万吨,木薯种植面积36万亩、产量32万吨(折干);重点实施18万亩超级稻种植、2万亩水稻高产示范栽培等项目,有效提高粮食单产,全县粮食总产量达34.51万吨,同比增长5.97%。二是坚持产业化标准化生产。全县建成标准化规模养猪场50个、养鸡场131个、养殖小区13个、养殖示范户1369户;扶持发展养殖龙头企业6个,联结农户2179户;建立养殖专业合作组织5个,联结农户691户;建成城厢镇大梁村无公害蔬菜、太平镇林渌村无公害西红柿等20多万亩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农户4.6万户;建成罗非鱼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基地5500亩,罗非鱼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水产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48%。三是坚持推广农业新技术。组织实施2万亩水稻高产示范栽培、95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等农业科技项目,大力推广木薯甘蔗间套种、“三免三避”等农业先进技术,全县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达93%,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全面实施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区)建设和全区“千乡万村现代农机装备推进工程”,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作业率达50%,位居全区前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坚持大力推进生态农村建设。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工程,完成城厢镇濑琶村七星屯、双桥镇杨李村伏马屯等5个示范点的村庄规划、休闲设施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和生态文明村建设,建立村级沼气服务网点35个,城厢镇濑琶村荣获“国家级生态村”称号。五是坚持农业农村改革。举全县之力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筹措1292.71万元、组织4000多名干部投入林改,全县完成林地外业勘界面积157.17万亩,均山到户面积129.5万亩,均山到户率82.3%,荣获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突出贡献奖、南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先进县称号。积极探索农民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经营的新型农村土地经营流转模式,涌现出马头镇清江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锣圩镇岜勋三凯生态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全县农村耕地流转总面积16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12%,有效促进和带动了甘蔗、木薯、粮油、亚热带水果、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的产业化经营,被评为全区发展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先进单位。 五、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第三产业持续蓬勃发展 紧紧抓住中央、自治区、南宁市关于扩大内需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三个突出”推动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一是突出发展房地产业。依托首府南宁建设“现代宜居宜商城市”,积极引导开发商发展健康环保和节能省地型住宅,重点支持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建设,推进恒泰丽园、金福名城等房地产开发,扩大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供给。全县房地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2亿元,房屋施工面积32.85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6.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7.1%。二是突出特色旅游品牌建设。依托首府南宁打造“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深入挖掘壮族传统文化,着力推进伊岭岩、花花大世界、大明山、灵水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农家乐等新兴旅游项目,全县旅游综合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突出壮乡特色,倾力打造的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成为武鸣一张亮丽的文化品牌,成为武鸣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顺利入选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85亿元,增长18.83%。三是突出落实好“家电下乡”惠农工程。积极落实国家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家电下乡”等惠农工程,全年全县累计发放家电下乡补贴600万元,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644元。 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从“三个着眼”入手,强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着眼城乡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顺利完成生态县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县城总体规划报批;积极进行县城管道燃气、电力、供排水管线等专项规划,武鸣县物流业发展规划,五海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定罗水库和周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三园一河”周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两江镇、甘圩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城乡规划的覆盖率不断提高。二是着眼城乡路网建设。积极争取南宁至武鸣城市大道立项建设。继续实施城市建设“1236”工程(即建设 1条环道、规划建设2个新区、美化改造3段河流、景观改造6条主要街道),加快推进县城环道东段、红岭新区和标营新区等路网建设。积极改善通镇道路,武鸣至宁武二级公路、里建至府城三级公路改建工程基本完成路基铺设,武鸣至府城、武鸣至陆斡等公路维修基本完成,逐步形成了以国道为主轴,省道为两翼,县城为中心,向西南拓展延伸的城乡道路体系。三是着眼城乡规范化管理。推行市场化运作经营城市,继续通过公开招投标和拍卖的方式,将县城街道的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管护权和停车位经营权,交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健全完善环卫长效保洁机制,实行县城建成区主次干道定员、定岗、定责任作业。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建立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不断深入拓展“城乡清洁工程”的力度和广度,将流动红(黄)旗检查评比活动向镇、村延伸推进,全县市容市貌、镇容镇貌、村容村貌不断改观。 七、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我们始终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力度,全年共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9项,引进农业新品种113个,推广新技术19项、优良品种22个。加大教育投入,全县投入3811万元进行学生宿舍危房改造,全面清理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2065.98万元,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校园常规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成功承办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西南片区现场会,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高考本科上线率49.07%,继续位居全区前列。加强计生层级动态管理,积极开展达标单位创建活动,全县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狠抓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甲型H1N1流感、狂犬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认真开展初级卫生保健、“降消”免疫规划工作,农村卫生保健水平不断提高。注重保护资源环境和完善生态建设,成功改造17家淀粉酒精企业的环保基础设施,全县空气质量保持优于国家二级标准,饮用水源水质达二类水质标准。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征缴社会保险金3.11亿元,按时足额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农村五保对象供养金、特困户和灾民救助资金。新农合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全县新农合参合农民52.86万人,参合率达95.68%,全年为群众报销医疗费达10.31次、4510.4万元。稳步推进第三批5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积极推动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全面落实,县财政专门设立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基金335万元、就业再就业基金551.5万元,大力支持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 2.7万名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深入推进“平安武鸣”创建活动,依法打击和防范各种犯罪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活动取得新成效。完善应急预案,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圆满完成建国六十周年大庆等重大节庆活动的安保工作。安全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强化,各项考核指标控制在南宁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全县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