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06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黄少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把着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县域涵盖“三农”,联结城乡,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重要。而发展县域经济则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从博白县的情况看,要通过强化六种意识,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夯实经济基础。

  强化科学发展意识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为此,要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注重追求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增强发展协调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强化临海经济意识

  实施临海经济战略

  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发挥优势,形成特色。作为玉林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发展临海经济就是博白一个优势和特色。必须强化临海意识,积极实施“临海经济”战略。要立足龙潭,辐射全县,大力发展临海经济,重点发展金属冶炼与加工、再生资源、仓储、物流等临海产业,努力把龙潭产业园建设成为桂东南最大的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基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仓储物流基地、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基地。不断延伸产业链,努力推动区域经济结构向临海推进,推动产业结构向产业链经济发展,推动产品结构向终端产品迈进。

  强化集聚发展意识

  大力发展园区经济

  坚持工业发展核心战略,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带动,围绕促进工业集聚发展,切实抓好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园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和市场优势,推动工业园区优先发展。组织引导各方力量参与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实施,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金属冶炼、制糖、电子信息等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建设标准厂房、物流、商贸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发展金融、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使工业园区生产总值增速明显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实现率先发展。

  强化因地制宜意识

  发展壮大支柱产业

  立足于现有的基础和资源、市场条件,在农业上优先发展养殖、糖蔗种植两大产业;在工业上优先发展编织、林产化工、制糖、矿产开发与金属冶炼、烟花爆竹、日用陶瓷等六大产业。选准一批规模大、潜力强、效益好的企业,在生产要素配置上重点扶持,培育成为产值超亿元、税收超千万元的企业,带动相关企业加快发展,形成产业优势,促进工业发展。

  强化引导服务意识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民营经济是推动全民创业、壮大县域经济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全民创业的各项政策,破除体制障碍,优化外部环境,主动在项目建设、资金筹措、市场营销、产品创新、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着力营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发展环境,为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加快培育一支素质高、懂经济、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提高民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引导民营企业走上现代化的经营轨道。

  强化开放合作意识

  不断深化开放合作

  牢固树立互利共赢的现代开放观,增强开放合作意识,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吸引一批大项目大企业落地发展。努力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力度,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突出抓好有比较优势产品向东盟国家出口,尤其要在扩大编织工艺、食品、陶瓷等产品的出口上做足文章。

  同时,还要强化和谐发展意识,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强化筑巢引凤意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作者系博白县县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