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的又一重大改革,对于更充分、有效、合理地利用农村土地,从而保障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起得重要作用。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现实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是农业生产向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德保的实践看,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切实抓好以下三方面。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盘活土地流转。一是推行资源整合置换集体内部经营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土地用途不变和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采取以“共议制”为土地流转方式、以“片区制”为产业发展单位、以“集中制”为公共资源配置方式,将零星、分散的承包土地重新整合流转,建立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特色优质农业产业片区。二是推行“小块并大块”土地流转模式,在条件成熟的自然屯,铲除在同一区域内的田埂、田间小道和水利渠道,整合成大块土地后,再重新分配给农户进行流转或进行整体流转。
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保护农户合法权益。一是建立完善土地流转管理制度。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备案登记、档案管理、合同管理等管理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工作机制、工作规程和流转纠纷信访接待等制度,确保土地流转规范有序,保护农民的长期合法权益。二是规范土地流转手续。流转双方应向村集体提出流转申请,村集体在充分征求双方意见后,明确土地流转形式、补偿、期限,依法签订流转合同,确保农户权益不受侵犯,并做好流转合同签订和登记备案工作。三是规范流转管理行为。基层政府和村组织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顺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切实做到“引导而不强迫、扶持而不干预、参与而不包办”,促进农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
加强机制建设,推进土地更好流转。一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鼓励支持农民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推行以土地股份合作制和股份制为主的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新模式,引导合作社、经济能人以合作社参与方式“抱团”开展生产经营。二是建立并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土地流转信息提供、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合同签订指导、利益关系协调等服务工作。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加快建立开放、竞争、公平、有序、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降低土地流转成本和风险,提高土地流转效率。三是建立政策引导鼓励机制。对规模经营主体在财政资金、金融贷款、项目安排以及用地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发展规模连片土地流转、租赁期限长、高效农业开发的项目,切实提高经营和辐射的带动能力,增强土地流转后续力。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管理、土地流转纠纷调处等机制,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健康开展提供保障。
(作者为德保县县长)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之探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一次前后历时5年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去年,经过一年的试点推进,我区确权工作进展达到了全国中上水平。 【详细】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持“三不”底线
作为今年我国国土资源领域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坚持“三不”底线,即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 【详细】
崇左市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的做法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性质和主体种类及农村土地用途基础上,拥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依法、自愿、有偿将其流转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其形式主要有转让、转包、出租、互换、入股、继承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实现农业适 【详细】
坚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条底线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指出,要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 【详细】
我区创新模式推进农村土地整治: 为八桂“整”好每寸地
广西人均耕地1.31亩,低于全国1.36亩的平均水平。如何用占全国第16位的耕地面积养活占全国第9位的人口,确保“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已是必然的选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