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9月17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宁敏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如何发挥屯级组织能动作用,是新形势下破解党建难题、推进党建创新的重要课题。

  背景与起因

  武鸣县共有党员23492名,党组织1088个,其中党委34个,党总支部131个,党支部923个。去年以来,在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该县发现,将支部建在行政村上,党支部覆盖面不够广,部分屯级党建还是一个空白;党组织在屯里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党员形象难以树立、作用难以发挥、群众难以满意,发展党员缺少吸引力;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尤其是许多村屯缺乏活动场所,致使最基层的党员活动难以开展,等等。为此,先后投入580万元用于屯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通过“三会三站三园”模式提升影响力、亲和力和带动力, 使屯级党建工作既有特色,又有成效,给农村基层党建带来了新活力。

  探索与实践

  支部引领“三会”,推进村民自治。 一是建立组织,科学化引领。围绕党组织引领村民自治团体共建共促新农村发展的思路,武鸣县在村屯积极探索建立支部领“三会”党群共建模式,即通过建立屯级党支部,引领党群议事会、党群理事会,党群监事会“三会”,实行党支部出议题、议事会定决策、理事会抓管理、监事会行监督,确保党员群众共同决定本屯的重大事项。目前,武鸣县共建立了213个屯级党支部。 二是明确职责,规范化推进。明确“支部”与“三会”的工作职责,规范屯级党支部指导、党群议事会决策、党群理事会执行、党群监事会监督的工作流程。三是健全机制,制度化保障。建立党支部提议制、联席议事制、公开办理制、岗位责任制、评议反馈制“五项制度”,形成一整套“收集意见—确立议题—民主研究—形成决议—督促落实—反馈成效”的运行机制。

  倾力构建“三站”,提升服务功能。 一是科技兴屯,构建群众发家致富“导航站”。以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为目标,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种信息、技术、销售等服务,带领群众创业致富。二是文体立屯,构建享受文化生活“娱乐站”。去年以来,武鸣县多方筹措资金近600万元,确保村屯党员群众能够活动有场所、学习有设备、娱乐有设施、锻炼有器材。三是美德塑屯,构建倡导文明新风“评议站”。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村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精心打造“三园”,建设美丽新村。 一是实施“增收工程”,建设“富裕家园”。通过为农民党员提供政策扶持、小额担保贷款、服务指导、创业培训、信息咨询等方面的服务,积极为农民党员当好创业“红娘”。大力实施农民工培训,培育更多新型农民。二是实施“示范工程”,建设“生态家园”。结合城乡清洁工程、“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等载体,加强环境保护,实施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改院。三是实施“惠民工程”,建设“和谐家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99%以上。推行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险,全屯参保率达85%以上。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逐步完成屯水利渠道硬化。积极推进村屯健身器材安装、休闲广场绿化美化、太阳能路灯安装、观光台平整硬化等,不断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

  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是屯级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激活了党组织内在潜力。屯级规范化建设,拓展了农村党员干部的实践舞台,进一步激活了党组织内在潜力,强化了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直接服务群众的功能,便于村组事务党员先知晓、先讨论、先发动,党员参与农村各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带头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带头帮扶困难群众的先进典型明显增多。各屯实现了有组织引领、有能人干事、有地方议事、有章程理事,沟通的途径更多,反映的渠道更广。村民们一致反映,自从建立了屯级党支部,干部容易找了,村里的环境卫生好了,矛盾纠纷也少了,心情更舒坦了,同时,通过加强农村党员的实践锻炼,完善了村组干部培养链条,为村干部队伍储备了人才,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活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二是屯级党组织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新引擎。实施“把支部建在屯上”工程,有利于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广大农村党员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带领农民群众创建致富示范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太平镇林渌村下岜屯种植西红柿有20多年的历史,但因为单打独斗不成气候。屯党支部引导扶持党员、能人带头成立林渌西红柿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一支由党员、种植大户、致富户为主的“田秀才农民”队伍,对种植户开展培训,同时依托“党支部+合作社+生产基地+示范户”的模式,建设占地120亩的全区无公害蔬菜基地,打造“林渌牌”无公害蔬菜品牌,通过统一品种、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农民仅仅在冬种西红柿一造中每亩收入8000—10000元。2012年下岜屯人均纯收入达8216元,西红柿的种植辐射到周边屯,全镇种植面积5360亩,成为太平镇的一个特色种植。

  三是屯级党组织成为焕发乡村文化新活力的引领者。屯级活动场所建设,建起了文艺舞台和活动场所,为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开展活动搭建了平台。各屯党支部通过指导帮带,建强文艺带头人和文艺队伍,积极组织村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屯日趋常态化,群众生活方式和质量有了新的变化,有力推动了农村文化繁荣和乡风文明。目前,武鸣县各屯普遍组建篮球队、舞蹈队、山歌队等,2012年以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 300场次,观看群众达21万人次,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府城镇永共村老杨屯党支部积极倡导美德树新风,在屯文化活动室内定期举办“道德讲堂”,开展“感恩共产党”、“感恩祖国”、“感恩人民”、“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家乡”、“感恩自然”、“感恩生命”等“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引导全屯党员和广大群众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该屯先后被评为县级文明屯和市级文明屯。

  四是屯级党组织成为农村社会管理的主心骨。通过加强对屯级党支部书记、村民小组长等骨干的管理和使用,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使其成为社会管理中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力量,降低了党委、政府对农村社会的管理成本。在武鸣农村,屯党支部和广大党员成了广大农民群众最亲近的服务队、最热心的管事人、最信赖的主心骨、最可靠的调解员,广大农村呈现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马头镇全曾村尾雷屯党支部发挥“三会制度”作用,跟村民一起制定了村规民约、绿化公约、卫生公约等三条公约,既确保村民自治权有效运转,又增强了村民民主意识,使全屯人人爱卫生,看不到随地乱丢的垃圾,屯前绿草坪干净整洁,绿化带修剪整齐,使小山村成为一个活脱脱的世外桃源。

  (作者系中共武鸣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