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作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龙州县应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沿边区位优势、口岸优势、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以产业为支撑,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建设“美丽新龙州·幸福好家园”,确保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四大产业”,建设“富裕龙州”
一是加速口岸经济发展,打造“边贸新一极”。加快崇左至水口高速公路、南宁—龙州—凭祥高速铁路和中越界河二桥规划建设,推动龙州与越南交通实现互联互通。加力开放合作,推动水口口岸升格为国际性口岸,力争把龙州纳入广西边境自由贸易合作试验区范畴,加快“(凭)祥龙(州)经济一体化”发展。在自治区层面举办中国水口—越南驮隆中越商品展销会和研讨会,把会展打造成为中越经贸合作、招商引资新平台。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广西—东盟特色农副产品及食品边境贸易加工产业园,推动口岸由“通道型”向“加工型”转型升级。二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桥头堡”。加快龙州边境口岸经济带和水口—龙州—上降/上金经济带,以及中越国际口岸经济区、龙水综合产业园区、祥龙产业集中发展区、新旺循环经济工业区四个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聚集,形成“区带结合”、“四区联动”的工业发展新格局。以南华纸业年产9.5万吨漂白蔗渣浆项目为引擎,以蔗渣造纸各大项目为支撑,构筑蔗—糖—浆—纸—肥循环产业集群。加快年产80万吨生态氧化铝项目建设,打造铝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引进炭酸钙循环产业项目,加速产城一体化进程。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推动规模以上企业朝着“由少到多、由弱变强、做大做强”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和总产值。三是繁荣发展商贸旅游,打造“东盟商务港”。围绕“红色边关·天琴古韵·岩画瑰宝·秀美龙州”主题,突出“红色、边关、生态”特色,打造弄岗生态旅游度假区和上金国际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两个旅游拳头产品。加快全国“4+2”旅游示范基地项目规划建设,恢复开通水口口岸旅游证件异地办证业务,打造中越跨国红色旅游品牌。加快水口共宜新区、上金古城、上龙水陇聚居点等项目建设,推动“农家乐”乡村文化旅游繁荣发展。同时,以边境商贸、金融服务、商务会展等为支撑,加快推进水口东盟国际商贸城、东盟汽车文化城、龙州国际建材市场等物流园建设,引进大项目、落户大型物流企业,构建物流空间、物流园区、物流集散载体三大网络,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龙州打造成为面向东盟的国际贸易基地、商业服务平台和现代国际物流中心。四是狠抓甘蔗“三化”生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加快“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推动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创建一批高规格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施甘蔗种植“三早四大”(“三早”即:早种植、早管理、早施肥;“四大”即:大马力深耕深松、大行距种植、大蔗尾用种、大水肥管理)技术,加快甘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推进甘蔗“三化”(即水利化、机械化、产业化)生产,拓展与越南合作种蔗规模,确保甘蔗稳产高产,农民稳收增收。深入实施有机茶叶、桄榔树、珍贵树种种植等生态扶贫工程,形成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股经营方式,推广集中寄养扶贫模式,不断壮大庭院龟鳖养殖、山羊圈养、竹鼠养殖、网箱水产养殖等特色养殖业规模。
实施“五大工程”,构建“美丽乡村”
一是实施“城镇提升工程”,实现镇镇宜居。建立健全“政府主导、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法制化管理”的城镇化投融资体制,加快“一路一站一江一街一湖一中心一公园”新城区建设及旧城区改造,提升城市品位。扎实推进“书记工程”建设,打造水口、上金、响水等特色名镇,构建中心城区、中心镇、中心村(社区)三级城镇体系,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二是实施“环境提升工程”,实现村村优美。以“清洁环境、美化乡村、培育新风、造福群众”为目标,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不断提升乡村规划建设、生态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水平。三是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实现家家创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商贸物流、工业产业、易地搬迁、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劳务输出、交通路网等八大综合性扶贫开发工程,推进全民创业计划。重点实施“边民致富”提升工程,开展边贸小额信贷,打好边贸扶贫攻坚战。同时,扶持工农业龙头企业,加速产业集聚,延伸特色产业链,开创一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对接的富民强县之路。四是实施“服务提升工程”,实现处处和谐。按照“城乡规划一张图”、“城乡建设一盘棋”的要求,探索农村建设新路径,建设一批“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安居乐业、生活舒适、邻里和睦、管理民主”的和谐文明新村。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让群众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健全完善农事“村镇联办”机制,提高便民、利民、惠民服务水平。五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实现人人幸福。挖掘农村乡土文化资源,打造以红色、边关、生态、民俗为主题的多元化乡村,体现“一村一韵”。创建“市民学校”,提升群众素质,促进农民转为市民、融入城市。深入开展城乡文明创建活动和平安龙州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建、教、送、创”长效机制,推进城市文明、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
强化“六大统筹”,打造“幸福家园”
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按照生态为基、产业为要、三级(县城、乡镇、村)联动、“三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互动的原则,编制覆盖城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促进“四规”相互衔接和有机融合。合理安排城镇建设、产业集聚、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等空间布局,充分体现经济、生态、宜居三大功能,体现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工业化的主导作用和农业产业化的基础作用。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两带四区”产业布局,发展“两集群四支柱产业”,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增强县域综合经济实力。三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构建联乡、通村、到屯、达户的农村道路网络。加快供水、供电、通信、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公共设施的城乡对接和共享。四是统筹城乡金融体系。发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主体作用,加强农村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增加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支持农业科技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健全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社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体系。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和扶贫帮困机制,逐步提高贫困救助和农村优抚对象、五保户供养标准。六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实施教育提升工程,优化中小学布局调整,争创自治区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县。实施科技人才战略,提高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能力。推进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确保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到实处,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全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边疆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作者系中共龙州县委书记)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桂管理区:强化产业支撑,开创扶贫生态移民安居乐业新局面
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扶贫工程、民生工程。2014年自治区启动扶贫生态移民工程以来,贺州市平桂管理区(以下简称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严格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2014年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4〕9 【详细】
[天等县]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今年以来,天等县强化政策引导,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同时,以农业安全增效、农村和谐发展、农民快速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详细】
[荔浦县]强力打造广西花卉苗木产业大县
“我通过规模种植彩叶桂花等苗木,去年生产大小苗木500余万株,收入200多万元。”4月23日下午,荔浦县马岭镇南村丹桂苗木种植专业户黄坤云说起种植苗木致富的感受时,自豪地告诉记者说。近年来,荔浦特色花卉苗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县种植花卉苗木10万亩,从事花卉 【详细】
促进稻米产业稳定发展 广西优质稻“十佳”喜放榜
水稻是广西主要口粮作物,是我国传统的水稻生产省区和重要的双季稻主产省区之一。2014年,全区水稻播种面积3039.3万亩,总产量1166.1万吨,在全国30个水稻省区中分别排列在第7位和第8位。 【详细】
[平果县]围绕铝产业强力打造特色工业经济
平果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铝产业发展,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通过做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园区建设、扶持壮大中小企业、抓好招商引资和协调服务等五项工作,强力打造特色工业经济。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