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4日 来源:左江日报 作者:黄云革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就江州区来说,当前,在基层扶贫干部队伍中,存在能力、精力、动力、创意等“四个不足”的问题。一是抓扶贫工作的能力不足。乡镇干部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水平偏低。部分扶贫工作队员缺乏进取精神,没有真扶贫的本事。二是抓扶贫工作的精力不足。乡镇包村工作队员大多身兼多职,有心无力、无法兼顾。三是抓扶贫工作的动力不足。扶贫工作投入大、耗时长、见效慢,考核评价指标不易衡量,一些驻村工作队员自我加压、自我鼓劲动力不足,工作存在畏难情绪。四是抓扶贫工作的创意不足。一些扶贫工作队员思维固化,习惯于用老办法、老经验开展扶贫工作,实际成效不明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贯彻到精准扶贫工作中,首先要精准发力、创新机制,对照“好干部”标准,选好人员、配好班子,还要再“送上马”“扶一把”,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一、一、因村因地因人选派,夯实精准扶贫队伍建设的基础

  一是因村精准选派。结合江州区36个贫困村的民情社情、致贫原因、主导产业等因素,划分为5大类别,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选派和后盾单位挂点工作:针对扶贫移民村,重点选派国土、住建、规划等系统的干部;针对基础设施薄弱村,重点选派交通、水利、财政等系统的干部;针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重点选派政法、组织、调处、法制等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适宜发展特色种养的贫困村,重点选派农业、林业、水产等有专业技术特长的干部。

  二是因地精准选派。结合贫困村所处地理位置以及江州区“十三五”规划蓝图、“三角一圈”科学发展布局等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派扶贫干部:对城区3个街道、濑湍、江州等服务城市的核心“一圈”辖区内的贫困村,安排人社、科协等部门干部进驻,着力帮扶贫困群众适应城区、转移就业;对驮卢、新和等乡镇,重点安排旅游、文体等部门干部进驻。

  三是因人精准选派。一方面充分考虑驻村干部的个人特点,另一方面全盘考虑面上的干部结构,全力选好配强乡镇(街道)领导班子。今年以来,江州区将11名区直部门优秀年轻干部充实到乡镇班子,把9名年龄较大或不适应一线工作的领导干部调整出乡镇班子,同时全部配齐乡镇分管扶贫工作的副职。通过“上”、“下”联动的组合拳举措,夯实了精准扶贫工作队伍力量。二、创新一线干部培养机制,营造人往基层走的干事氛围

  一是践行“一线工作法”,推动扶贫干部沉下基层。制定出台《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中考察识别和选拔使用干部办法》,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在一线锻炼、成长的用人机制。在用人导向上,明确培养选拔干部重点看“三个一线”,即“是否在基层一线岗位工作2年以上,是否有参与急难险重一线工作的经历,是否有自愿到基层一线锻炼的担当意愿”。凡是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必须参加部门包村工作,让干部在精准扶贫等艰苦环境中改进作风、增长才干。

  二是推行定向帮扶机制,促使扶贫干部服务基层。安排83个江州区直部门,890多名经验丰富的干部开展定向精准帮扶,明确要求处级领导联系5户以上,科级干部联系3户以上、普通干部联系2户以上,每年为贫困户办实事好事10件以上,一包3年不变,不脱贫不得更换。

  三是大力培养后备干部,激励扶贫干部扎根基层。要求后备干部每年要按照《领导干部驻村蹲点制度》规定,每人联系2户贫困户以上,每月至少安排2天时间到东家“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所驻村开展“结一联五”活动中进行重点帮扶。对达不到要求的不予提拔。三、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助推扶贫干部破解工作难题

  一是整合政策资源,破解基础设施薄弱难题。“十二五”期间,江州区充分整合交通、扶贫、住建、水利等部门的扶贫资金4.66亿元,重点在道路、人饮等基础设施扶持贫困村,让资金和项目成为第一书记的“手中粮”,完成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1.4亿元,完成7977户危房改造;投入1.57亿元,完成土地整治和水利设施26处;投入1.47亿元,完成四级公路建设221.43公里;投入2293万元,修建村屯道路119条95.32公里,独立桥18座,受益5.99万人。

  二是整合部门资源,破解驻村队伍不足难题。成立了江州区扶贫攻坚大会战工作指挥部,下设驻村干部管理组。选派了118名领导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副书记和工作队员;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道)按照1:3—1:5的比例配备了372名干部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充足的人力保障。

  三是整合培训资源,破解实用技能匮乏难题。今年以来共联合广西区外党校组织异地培训3期157人,让扶贫干部开拓眼界,汲取广西区外先进地区的致富经验;协调区直部门组织专题培训11期,让扶贫干部学习最新扶贫政策,掌握适合本地实际的扶贫技能。

  四是整合社会资源,破解生产项目资金难题。围绕“双高”糖料蔗项目、大华肉牛养殖、桑蚕养殖等重点龙头企业,引导农企对接,按照“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脱贫产业。目前,通过大华肉牛养殖项目,共带动周边村屯群众发展肉牛养殖150多户,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同时,协调金融机构,落实贷款3100多万元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破解生产资金短缺难题。四、加强管理考核监督,激发扶贫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一是强化日常管理。率先在全市成立江州区副处职级和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督导团,通过明查、暗访、电话核实等方式,对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每通报一次或者约谈一次,相应扣减所在单位的年终绩效考核分数。同时,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驻村帮扶干部,让他们沉下心思扑在扶贫工作上。今年以来提拔了11名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群众基础好,年龄超过50岁的扶贫攻坚一线干部,让广大帮扶队员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

  二是强化动态考核。在年度考核和绩效考评体系中,增设了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增加了分值权重。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体系,将考核党政领导班子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上。

  三是强化执纪问责。坚决对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线索从严查处,对扶贫帮扶和驻村帮扶重视不够、工作不力的部门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对在开展工作中,思想认识不足,工作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的干部,一律问责;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领导干部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扶贫攻坚中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公开曝光,强化警示教育,发挥震慑作用。

  (作者系江州区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