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中,恭城瑶族自治县以沼气为纽带,引导群众因地制宜实施生态治理、发展特色经济、探索村屯建设新模式,实现垃圾处理“全覆盖”,走出一条生态化、低成本、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路子。
依托沼气广覆盖,污水和垃圾源头分类,实现减量生态化。恭城县发挥沼气入户率达89%的优势,引导村民对家庭日常垃圾、污水实行分类减量处理,大大减少农村垃圾存量和污水直接排放。
秉持生态理念,多样处理推动垃圾资源化。因村因地施策,采取“村收村运村处理”“村收镇运镇处理”“村收镇运县处理”三种模式,通过沼气池发酵、垃圾制肥、炭化热解、卫生填埋等工艺,实现垃圾处理全覆盖。
实行沼气“全托管”,鼓励企业参与“消化”垃圾。公司、农户和规模养殖场签订协议,农户将沼气进出料和日常维护工作委托给公司,由公司集中向各沼气池供料,并向用气户供沼气。
试点村庄改造乡土化,留住“美丽乡愁”。启动以“一改六带动两覆盖”为主要内容的乡土化改造,保留和传承村落原有的“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头、扇形屋檐口、方门圆窗顶、红墙白线条”建筑风格,传统工艺得到活态传承,彰显地方乡村特色。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田东乡村生态美生活好
金秋十月,田东县平马镇合恒村那恒屯村口的田野上,玉米结棒,稻谷飘香。田野边宽敞干净的水泥路直通屯内,田野和水泥路之间被精致的木栅栏隔着,栅栏上间隔挂着“生态乡村”的标语。 【详细】
[隆林县]农村试行便携式组装沼气池:沼气池可组装 补贴多真划算
“自家用沼气,还能赚点零花钱。”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乡滴岩村勾家寨陈甘莲老人很开心——全家7口人,每天用气约1.6立方米,每立方米补贴4毛钱,一年正常用气按300天算,可得192元补贴。 【详细】
[藤县]大建沼气池 节能又清洁
藤县林业局能源站副站长黄永强介绍,藤县近几年来通过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建设的沼气池有5.2多万座,加上其他途径筹资和农民自资建设的沼气池,目前全县约有10万座,再计上太阳能、液化气、电能等的使用,像李勇桂一样,全县约有20万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占了全县农户的80% 【详细】
隆林试点“便携式沼气池”扶贫
“现在烧火做饭洗澡都使用沼气,用不着再上山砍柴了。”8月1日,记者在隆林各族自治县隆或镇滴岩村走访时看到,但凡在设有便携式沼气池的人家,房前屋后堆满柴火的场景消失了。 【详细】
防城区那梭镇乡村生态美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北宋词人秦观用这样的文字将人们心中向往的农村田园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如今,在防城区那梭镇,这样被层层绿树环绕,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的乡村是越来越多。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