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宁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分析我市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认真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十三五”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勇当广西“两个建成”排头兵
在广西肩负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方位中,要充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科学谋划、奋力推动我市“十三五”时期持续健康发展,勇当全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排头兵。
(1)“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按照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推动首府现代化建设新跨越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迈上了新台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扩量提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地区生产总值位居五个自治区首府城市之首,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对外开放全面加强,成功服务第八至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和举办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等重大活动,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抓项目、抓投资成效显著,以南宁为中心的区域性高铁经济圈正在形成。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五象新区核心区发展初具规模,“中国绿城”品牌内涵得到提升,“美丽南宁”魅力凸显。城市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荣获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明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贯彻从严治党要求成效显著,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丰硕。这些成绩的取得,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2)“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形势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同时,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尤为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全面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加快建设,南宁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策部署,为我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大机遇和现实条件。自治区贯彻落实“三大定位”要求,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面推进“三大攻坚战”,将有利于进一步发挥首府南宁的核心引擎作用。我市立体交通网络体系不断完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更加凸显,各种要素资源将进一步向南宁集聚。我市承担的国家和自治区试点(试验、示范)任务,将为我市在重要领域形成领先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我市属于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市情没有改变,在工业化中期进入新常态,发展动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大,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任务艰巨,发展面临着不少制约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综合实力不强,产业转型升级难度较大,工业竞争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体制机制不够活,创新驱动能力不足;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土地等资源供需矛盾持续加大,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仍然不足,贫困人口数量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等等。我们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增强动力、化解矛盾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十三五”期间,是我市工业化中期阶段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是从中等收入向中高收入迈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阶段,是充分发挥“南宁渠道”作用,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城市的突破阶段。总体上看,我市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风险带来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明大势、观大局,准确把握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把我市放在全区和全国发展的战略格局中去谋划,既要以平常心看待新常态下的困难和问题,又要抢抓有利机遇,更加积极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集中力量克难攻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十三五”时期我市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自治区“两个建成”战略目标,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具有浓郁壮乡特色和亚热带风情的生态宜居城市,不断增强首府的支撑力、辐射力和先导带动作用,勇当广西“两个建成”排头兵。
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必须符合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符合中央、自治区要求部署,符合南宁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我市“十三五”时期奋斗目标,要切实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坚持创新引领。创新是在更高起点上推动南宁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把创新进一步摆在全市发展的核心位置,以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开放带动。开放是南宁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南宁作为广西的首府,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围绕中央对广西“三大定位”要求,拓宽对外开放通道,搭建合作平台,深度参与国际国内多区域合作。依靠开放带动倒逼改革、推动创新、促进发展。
——坚持统筹协调。协调是南宁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全市发展的整体性。
——坚持绿色发展。绿色是南宁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巩固和提升南宁生态优势,增强城市环境承载能力,构建首府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打造“中国绿城”升级版,不断提升宜居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
——坚持惠民共享。共享是南宁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突出富民安民惠民导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族团结,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4)“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加快发展仍是南宁市当前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十三五”时期既要积极稳妥,更要全力以赴,不断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重要门户城市、生态宜居城市,为全区顺利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发挥首府的排头兵作用。综合考虑当前条件和发展趋势,到2020年我市发展主要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力争保持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比2010年翻一番,到2020年突破5000亿元,总量跃上新台阶,质量和效益有新提升。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基础得到夯实,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到提高,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区的比重稳步提升,我市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贡献力、辐射力和拉动力全面增强。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若干领域改革走在全区前列,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进一步迸发。区域合作不断深化,“南宁渠道”作用进一步发挥,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地位更加突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统筹城乡发展迈入新阶段。空间格局和功能布局更加优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南宁都市圈基本形成,五象新区呈现繁华新气象。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壮大,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特色风貌进一步显现,现代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社会文明达到新水平。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社会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南宁文化品牌进一步彰显,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法治南宁基本建成,社会治理体系逐步完善。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全社会环保意识显著增强,“中国绿城”品牌更加凸显。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就业比较充分,教育、医疗、社保、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县(区)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居住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公共安全明显加强。
二、实施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十三五”时期,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挖掘培育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
(5)培育发展新动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扩大民间投资规模,促进投资持续有效增长。精准对接国家、自治区投资方向,完善我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库,争取把更多重大投资项目纳入国家和自治区的总体规划。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主导产业和新产业、新业态的投资,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投资。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大力培育和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强化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的策划、储备和滚动实施。按照定人员、定职责、定时间、定进度的“四定”工作要求,完善重大投资项目推进机制,狠抓项目落实。扩大有效供给和品质提升,满足消费新需求。着力构建完善商品消费实体平台和网络平台,推动形成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挖掘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体消费,鼓励养老健康家政消费,促进住房、汽车等大宗产品消费,开拓和繁荣农村消费市场,增强区域消费的吸纳力和辐射力。积极挖掘外贸出口潜力,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份额,大力支持南宁特色农产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服务贸易出口,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
(6)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充分发挥城市新区和重点经济带对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发展空间的支撑作用,不断形成新的增长极。加快五象新区、空港经济区、武鸣片区等建设,引导人口、产业、技术和资本等要素集聚,形成各有特色、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区域发展板块,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区,构建活力高效的城市发展新空间。深入实施“重点向南”发展战略,完善五象新区城市功能,加强与北钦防沿海城市联合协作,推动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推进北部湾国家级沿海城市群建设。依托南宁与广州等周边重点城市间的高速铁路,打造高铁经济带,推进沿线产业园区发展,培育特色旅游品牌。推进与高速公路沿线城市间互利共赢的多领域合作,打造高速公路经济带,重点发展桂海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形成内联外通、多向互动的新格局。积极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建设沿江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沿江物流和临港工业,提升沿江发展承载空间。
(7)提升创新发展新能力
着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在重点产业领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与国家科研院所、国内外重点高校的战略合作,积极争取国家科研院所到南宁设立分支机构。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围绕主导产业创建一批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技术研究创新平台。全力抓好南宁·中关村创新中心等建设,加快推进项目集聚,培育创新发展动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重要载体,着力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和科技创新辐射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利用和保护。大力促进万众创新,在开发区、特色产业园区、驻邕高校、有条件的城区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孵化器,推广新型孵化模式,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推进创新创业便利化。大力倡导创新文化,营造勇于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互联网与三次产业融合,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8)加快形成发展新体制
坚持改革方向、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高标准,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释放改革创新红利。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公共服务流程,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实现信息共享互认,方便群众办事创业。加强事中事后监督管理,改革行政综合执法体制。实行统一的市场监管,加快市场监管体系改革。深入推进大部门体制改革。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改革,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探索推进“证照分离”。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动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开放非公有制资本准入行业和领域,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探索优化市对城区、开发区的财政体制,建立健全事权和财权相适应的制度,完善政府采购制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创新投融资方式,全面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大政府投资引导基金设立力度,运用市场化办法吸引更多民资、外资,扩大融资渠道和规模。促进地方金融创新,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
完善城市建设管理及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规划管理体制改革部署。健全多元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构建大城管运行机制、城管综合监管考核体系、城管综合执法机制,扩大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管理养护市场化覆盖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探索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挂钩机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积极推动先行先试。抓紧推进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等一批国家和自治区试点项目,积极参与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等改革试验区建设。发挥五象新区、国家级开发区、空港经济区、综合保税区等在改革开放中的引领作用,开展综合或专项改革试点。积极争取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等更多国家级、自治区级改革试点,有序设立市级专项改革试验区,形成具有南宁特色的改革开放高地。
三、加快转型升级,构建产业新体系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攻方向。围绕补短板、强优势、显特色,精准实施产业政策,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增强产业竞争力。
(9)补齐二产短板,做大工业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加快促进新型工业跨越发展。大力培育发展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加工3个千亿元产业,扶持壮大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基础稳固、链条完整、实力强劲、优势明显的支柱产业,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产业集群,大幅增强产业集聚力和辐射力。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建材、化工、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强化质量、品牌和技术标准建设,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推动建筑业绿色化、产业化发展。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带动计划,加大对重点企业服务力度,推进高端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强化工业招商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引进龙头企业,完善重大产业配套,推进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形成百亿元企业为先导、十亿元企业为带动、亿元企业为支撑、中小微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实施园区经济倍增跨越计划,支持南宁高新区、南宁经开区、广西—东盟经开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围绕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推进江南工业园、邕宁新兴产业园、六景工业园、宾阳黎塘工业园等园区发挥优势建设特色产业园,推动其他工业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生态化发展,到2020年实现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
(10)发挥三产优势,做强服务业
充分发挥首府城市服务业发展优势,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和集聚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和便利化发展,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打造中国—东盟重要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重点做强产业基础和发展态势好的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三大产业,加快发展具有南宁资源禀赋优势的商贸和会展业、旅游与运动休闲服务业、健康养老服务业、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教育培训服务业、节能环保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产业。以沿边金融综合改革为契机,加快五象新区总部基地金融街等金融集聚区建设,加强金融平台和环境建设,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南宁,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大力培育金融新业态,稳步发展小额贷款行业、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把金融业打造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加快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培育物流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立体化现代物流产业。引进培育一批知名电子商务区域性运营中心和专业化电子商务服务商,着力建设南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打造“壮乡歌海、中国绿城、东盟风情、养生之都”城市特色旅游品牌,构建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大力建设大型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推进食糖、茧丝、水果等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设。大力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以高端要素集聚、产业融合发展、国际合作共建、服务功能升级为导向,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特色鲜明的物流园区、商业中心、旅游景区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11)凸显一产特色,做优农业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着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富硒农产品,加大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力度,打造现代农业品牌。持续开展农产品标准化基地、“菜篮子”基地、“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抓好粮食生产和流通,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推进农旅融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引进农业总部企业,发展农业总部经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大力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高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能力,拓宽农产品购销渠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安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四、落实“三大定位”要求,构建开放合作新平台
充分发挥我市的区位优势和对外开放巨大潜力,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发展战略中加快自身发展,形成面向国内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
(12)促进“南宁渠道”全面升级
积极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使“南宁渠道”成为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的最佳平台。服务和推进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版,借助“两会”平台深化与东盟国家及其他地区的合作交流。高质量承办各类国际赛事、论坛,精心组织策划大型对外交流活动,提升南宁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东盟国家乃至“一带一路”沿线更多国家和地区在南宁设立领事馆和商务办事处,不断拓展驻邕机构的功能,促进国家地区间合作交流更加频繁、更加高效快捷。不断丰富“南宁渠道”内涵,主动融入中国与东盟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积极推动和参与南崇经济带、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推进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园区共建,抓好中国(南宁)—文莱农业产业园、中国—东盟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争取一批跨境合作产业园落地南宁。进一步发挥面向东盟的现有平台作用,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科技合作、医疗卫生合作、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等基地建设,为中国东盟合作交流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让南宁成为东盟国家学子留学中国的首选地。
(13)打造“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促进交通、物流、资金、人文等互联互通。推动高铁、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建设通往中西部地区的北上通道和通往中南半岛国家的南下通道,搭建我国西南中南地区通往东盟国家的陆上主通道,推动与北部湾沿海港口的“陆海联动”,加密与东盟国家及国内重要城市空中航线,构建通畅便捷的空中航道,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推进现有物流园区整合升级,积极发挥南宁综合保税区、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和空港经济区功能,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建设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大通道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深入推进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利用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家丝路基金设立等机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交流合作,加快建设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中心,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充分发挥南宁与东盟交通便利、人文相通的地缘、亲缘优势和丰富的华侨华人资源优势,夯实“一带一路”合作的民意基础,构建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
(14)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
落实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战略部署,加快南宁核心基地建设,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信息互联互通,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信息交流中心。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围绕建设贯通中国和东盟的国际通信网络体系和网络枢纽,明确功能定位,以“一区多园”的建设模式,搭建基础设施、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经贸服务、人文交流五大平台,形成和平、安全、开放、共享的网络空间共同体。加快项目集聚,完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国联通南宁总部基地等项目为依托,积极参与推进“宽带广西”、北斗导航试点、云计算中心、中国—东盟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构建连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跨境网络通道。做大做强互联网产业,重点发展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云计算及大数据、网络动漫、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打造面向东盟国家的信息产业集聚区,形成中国—东盟信息港的有力支撑。
(15)打造更强劲的“双核驱动”核心引擎
加强与北部湾经济区、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间合作,进一步凸显南宁作为广西北部湾核心城市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对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影响力。加快南宁与北部湾其他城市的同城化步伐,深化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要素市场、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一体化发展。积极引领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在户籍、园区、通关、金融及人才开发、行政体制等领域改革先行先试。对接临港产业,突出发展总部经济、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等,促进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产业互促的良好发展新格局。发挥南宁金融、市场、技术、人才和信息等优势,为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提供更有力的要素支撑。争取更多珠江—西江经济带项目落地南宁,完善南宁港六景、牛湾等作业区功能及配套设施,加快西津二线船闸、邕宁水利枢纽工程等内河航运枢纽项目建设,提升西江航线的通航能力,依托开发区、工业园区主动承接粤港澳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做大特色优势产品规模,探索共建产业园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落实粤桂共同行动计划,积极融入粤桂高铁经济带建设,深化珠江—西江流域城市及高铁沿线城市投资、贸易、旅游、文化、教育等多领域交流合作。
(16)提高对外经济贸易水平
优化对外贸易发展环境,适应全球产业分工和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动对外贸易扩量提质。建立健全以出口退税、金融支持、信息服务等为支撑的出口服务体系,提升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水平,促进贸易便利化。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重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领域延伸,推进电子信息出口加工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创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打造面向东盟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推进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大力发展对外劳务合作,壮大外向型劳务经济。支持企业走出去,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外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领域。推动引资、引智、引技相结合,全面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发展,打造宜居壮乡首府
强化“全域南宁”理念,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大力营造生态、特色、便捷、舒适的人居环境,进一步彰显宜居壮乡首府城市魅力。
(17)加快建设南宁都市圈
科学做好南宁都市圈城镇空间规划,着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快构筑“中心城市优化提升、副中心城市跨越发展、中小城镇协调联动、城镇轴线组团发展”新型城镇体系,打造产城融合、城乡一体、活力迸发的南宁都市圈。深入实施“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城市发展战略,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全面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加快邕江两岸沿线优化均衡发展,逐步形成沿邕江两岸串珠式展开、沿其支流纵深发展的城市布局形态。向南突出加快五象新区开发建设,推进空港经济区建设,进一步配套完善江南片区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推进西部片区建设,着力完善综合服务、教育研发、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休闲等城市功能。加快推进东部片区及六景、伶俐片区开发建设,完善片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改造提升江北老城区,高起点规划和建设武鸣区,推进中心城区与武鸣区连片、联动开发建设。引领色市、流合作示范区。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形成面向国内国实施大县城战略,全面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升级,推动横县、宾阳县加快打造中等城市,支持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打造特色小城市。着力培育发展重点镇,协调发展小城镇,形成服务和带动周边发展的片区中心。进一步完善城镇产业发展规划布局,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宜业宜居水平。
(18)打造“中国绿城”升级版
突出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相结合、现代风貌与传统风情相融合、繁华都市与良好生态相统一,彰显“中国绿城”的亚热带生态之美、壮乡首府人文之美、宜居现代国际城市之美。提高城市绿化品位和档次,强化山、水、园、林、城有机融合,提升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水平,充分展现青山环城、碧水绕城、绿树融城、繁花簇城的城市魅力。加强五象岭保护规划建设,着力打造青秀山和五象岭两个隔江相望的高标准城市森林公园。秉持治水、建城、为民理念,建设“百里秀美邕江”,加强邕江两岸综合整治和开发、城市内河水系整体改造和水体治理及航运水利枢纽建设,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水畅、湖清、岸绿、景美”的现代亲水城市。保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修缮改造“老南宁·三街两巷”等历史文化街区。积极稳妥推进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旧厂房等改造。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体现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元素,做精做美标志性城市片区。优化城市路网,加快建设快速路,完善主动脉,健全微循环,优化慢行系统,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优先发展城市公交,打造公交都市,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南宁迈入轨道交通时代。建设完善一批综合交通场站枢纽,推进航空、铁路、轨道交通、公路客运、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效联接,构建畅达、安全、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推进市政设施便民化、智能化,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善给排水、电力、燃气、信息等设施建设。
(19)全力推进五象新区开发建设
按照“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的要求,着力拓空间、强功能、兴产业、提品质,全面加快五象新区“两基地一中心一商圈”和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建设,努力建成广西最具集聚功能和带动辐射作用的城市新区。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发挥新区在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新区与空港经济区及周边区域的联动融合发展,推动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加快完善新区功能,高效有序推进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等优质资源向新区集聚,进一步提升新区承载能力。推动新区产城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产业项目,加快新区总部基地金融街、文旅组团、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邕宁新兴产业园、南宁综合保税区等建设。推进绿色生态、文化发展与新区建设相融合,以高端产业聚集高端人才,提升新区绿色宜居、文化绽放、财智汇聚的品质魅力。
(20)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信息化、法治化、社会化、长效化,促进形成更加整洁、畅通、有序、文明的城市环境。探索建立城市治理标准体系,完善网格一体化管理工作机制。加快数字化城管平台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推动实现监督、管理、处置、服务、反馈等信息一体化。加快健全城市治理法规规章,探索把行之有效的办法、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性法规,确保城市治理有法可依。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志愿服务供需平台。建立全域整治、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健全城市治理考评体系,实行常态化考评管理,提升长效化管理水平。
(21)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注重科学布局、城乡共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城镇吸纳人口、增加就业和聚集产业的综合承载力。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供水、供气、环保、信息网络等设施向县域城镇、农村延伸。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发展,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增强县域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各县对接中心城市的发展,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培育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统筹推进县域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区建设,推动工业进园区、住宅进社区、商贸进市场、农业进基地,突出民族、地域文化元素打造一批特色街区、特色建筑,结合资源禀赋、产业开发、精准扶贫等打造一批生态乡土特色示范乡镇。统筹推进“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加强村屯规划建设管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一批全区一流的乡村建设示范典型。
六、繁荣发展先进文化,彰显城市文化魅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展示壮乡文化、荟萃东盟文化、弘扬时代文化,提升首府城市文化影响力。
(22)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阐释,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以遵章守矩为荣、以违规失德为耻的良好氛围。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培育良好家风家教,深化道德模范人物的学习宣传活动,加强公众人物社会责任教育,引导市民崇德向善、诚实守信、遵德守礼。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良好社会环境。大力倡导志愿精神,建立健全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培育具有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包容胸怀的高素质市民。
(23)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建立完善网络健全、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均衡发展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推进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城乡社区文体设施建设,提高覆盖率和利用率。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开展乡村社区和谐文艺大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引进一批文化领军人物、高素质文化人才,支持创作一批文化艺术精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加强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传播正能量。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培育形成一批新媒体优势品牌。加大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力度,打造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文化名镇、文化名村,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努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展示南宁新形象。
(24)打造南宁文化品牌
着力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品牌化、文化品牌产业化,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印刷出版、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等重点文化产业,鼓励和扶持文化企业创立特色品牌,引导文化企业向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集聚,培育一批文化龙头骨干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依托“大地飞歌”、“三月三”(壮族)歌圩、炮龙节、“那”文化、“美丽南方”等文化品牌,通过市场化开发、时尚化包装、科技化提升,推进特色文化与影视、旅游、会展等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产品。繁荣文化市场,着力打造壮乡文化、东盟文化产品交易集散地。加强文化市场监管。积极拓展以东盟为主要方向的国际文化市场,增强南宁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七、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南宁
坚持生态美市、生态富民,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美丽家园。
(25)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区域差异化发展,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重点开发区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加快建设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工业化城镇化重点区域和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全市主要农产品有效安全供给。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强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禁止开发区域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突出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和重要水源地等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域,打造绿色生态屏障。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引导资源要素按照主体功能区优化配置。
(26)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实施生态经济重点工程,推动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促进生态与经济相生共融发展。发展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资源型工业生态化改造提升,培育发展新型生态工业,打造一批生态工业园区,着力构建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益的生态工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积极发展生态种养、立体种养等,扩大绿色农产品生产规模,打造一批生态农业品牌,建设一批生态综合示范区。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等生态服务业。
(27)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坚持节约优先,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降耗,着力建设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一体化应用。着力建设节水型城市,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广泛应用节水技术,高效利用水资源。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大盘活闲置土地力度,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活垃圾、工业废弃物、建筑垃圾等资源化综合利用。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绿色、健康、生态的生活方式,使绿色消费、绿色居住、绿色出行成为居民生活新常态。
(28)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坚持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江河流域、山体丘陵生态安全屏障。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加快推进邕江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上移和南宁备用水源地建设,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协同控制大气污染,保持环境空气质量排名稳居省会城市前列。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综合治理。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污水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环境保护“一岗双责”、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规定,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进环境公用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
八、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举全市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29)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创新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扶贫工作整体合力。明确精准脱贫工作责任,全面落实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强化各级干部定点挂钩、对口帮扶,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驻村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在扶贫工作的基础性作用。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扶贫开发,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广泛动员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关心支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30)推进多元精准扶贫
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方法,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精准脱贫工作要求,分类扶持贫困人口。对有发展条件和劳动能力的,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对有劳动能力但受制于当地发展条件的,帮扶群众实现就地就业或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按照群众自愿原则实施扶贫移民搬迁,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可发展、能致富”。对居住在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地区的,实行生态补偿脱贫。对贫困户子女,加大教育资助力度,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对丧失劳动能力和因病致贫的,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实施医疗救助。逐步实现扶贫线与低保线有机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31)加大精准脱贫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精准投入,创新金融扶贫,拓宽扶贫开发资金渠道。加强贫困村道路、用水、用电、危房改造等生产生活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交通出行、科技信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在贫困地区开发光伏发电、水电、矿产资源占用集体土地的,探索对原住居民以集体股权方式进行补偿,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整合涉农和扶贫资源向贫困县(区)、贫困村倾斜,鼓励条件较好城区、开发区加大对贫困县(区)帮扶力度。鼓励贫困县(区)、贫困村挖掘生态、民族、文化等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
(32)推进贫困县(区)和贫困村脱贫摘帽
精准对标,明确脱贫目标和时间节点,有序推动全市贫困地区脱贫摘帽。鼓励青秀区、兴宁区等条件较好的城区率先完成脱贫任务,鼓励其他非贫困县(区)提前完成脱贫任务,支持邕宁区提前摘帽,确保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如期摘帽。强化脱贫工作责任考核,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察制度,突出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完善贫困县(区)脱贫考核奖惩办法,提高扶贫减贫指标权重,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对2020年前脱贫摘帽的县(区),实行摘帽不摘政策,保持扶贫政策不变、扶贫投入不减、对口帮扶单位和扶贫工作队不撤,并研究制定攻坚期后帮扶政策。
九、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民生幸福水平
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33)推进教育现代化
坚持教育优先,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优质协调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优化城市新区和城镇学校布局。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和办学规模。加快发展学前教育,鼓励发展多元普惠幼儿园。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做强做大市属高校,加快南宁教育园区建设。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城乡教师交流。落实并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推进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支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
(34)促进就业创业和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设充分就业城市。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援助。统筹推进重点群体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就业工作。落实和完善创业扶持政策,积极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场地。拓展城乡创业渠道,构建面向大众的创业服务平台。落实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民营企业家下乡创业。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畅通合理诉求渠道,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城乡职业培训网络,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开展贫困家庭子女、计划生育伤残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等免费培训,提高职业技能培训质量、培训层次。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不断提高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健全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
(35)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发展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发挥医保控费作用。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探索将生育保险和基本保险合并实施。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发展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拓展完善社会保障“一卡通”服务。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推进已开工的公租房建设,强化公租房的分配、管理和运营。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36)推进健康南宁建设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医药分离,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大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发展,落实适应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和保障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促进县乡医疗服务一体化。鼓励社会办医,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加强医疗质量监管,完善纠纷调解机制。坚持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中海贫血、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及救治机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巩固全国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创建全国卫生县(区)。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大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困难家庭帮扶力度。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提高城乡居民身体素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医养结合,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37)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
健全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机制,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全社会协同共治的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全过程严格监管,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质量水平。加强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能力建设。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营造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深入开展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化为支撑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决打击“两抢一盗”、黄赌毒、暴力恐怖、涉黑涉恶、损害国家安全、传销、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扎实推进“平安南宁”建设。
十、加强党的领导,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履行新使命、实现新愿景,必须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不断提高党委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引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共同开创我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38)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导
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形势、重大方针政策的集体研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注重实绩,在项目建设一线、改革创新一线、脱贫攻坚一线、维护稳定一线识别、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改进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机制,给想干事的人以机会、给能干事的人以舞台、给干成事的人以激励,把广大干部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整体功能,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并形成长效机制,强化基础保障,关心关爱基层党员和基层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行为的监督执纪问责,坚决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建立健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39)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各项权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全面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切实做好宗教、侨务和台港澳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更好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40)加快建设人才强市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培养造就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人才小高地、南宁市特聘专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作用,着力培育集聚一批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加强新型智库体系建设,造就一支公共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队伍。落实重大人才政策,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认定、培养使用、流动、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使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形成尊重人才、关爱人才的良好氛围。
(41)提高法治建设水平
充分发挥法治在南宁现代化建设中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推动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快重点领域立法步伐,制定一批高质量法规规章。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健全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有序推进司法领域各项改革,尊重司法规律,促进司法公正。推进社区矫正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健全城乡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42)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建设全市统一的社会治理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加快推进信息资源一体化。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强化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落实信访终结制度,完善特殊人群帮教管控体制机制,积极化解、管控各类风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落实实名登记制度,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43)确保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模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坚决抓好本规划建议各项部署的贯彻实施。各级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编制好相应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勇当广西“两个建成”排头兵而努力奋斗!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关于《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受市委常委会委托,现在,我就《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详细】
十三五规划描绘南宁5年蓝图 2020年GDP破5000亿元
2016年1月15日,中国共产党南宁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描绘了未来五年南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蓝图。这个蓝图是怎么设计的? 【详细】
南宁市各县区“两重两问”机构2015年工作简述
2015年,全市各级“两重两问”机构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立足自身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狠抓重点,多措并举,创新思路,强化监督检查,严格问责问效,督促责任落实,强力推动了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详细】
南宁市开展“美丽南宁”乡村建设第四季度考评
1月12日—14日,我市开展“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2015年县区(开发区)、乡镇(街道办)第四季度、市直重点责任单位下半年、市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全年“美丽南宁”乡村建设工作目标专项考评活动。3天时间里,考评组兵分5组,对各参评单位进行了考评。据悉,此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