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县以“民办公助”为手段,通过工程配套改造和管护机制改革,“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这条命脉更加畅通,发展根基更牢。
群众热心水利建设
“队长一吹哨,群众全来到。”这是流行于该县群众的顺口溜,它真实反映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投工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近年来,该县以“一事一议”、民事村办为原则,利用“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组织群众开展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黄峁镇根村用水协会5年间争取到上级和集拢社会闲散资金200多万元,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完成农田水利渠道硬化19.46公里,农业水费由原来的90元/亩降到现在的41.5元/亩。大旱之年,该村甘蔗产量不但不减产,还年年增产近3000吨。
产业结构连年升级
走进二塘镇七星村千亩农田连片区,过去种完两季稻谷就丢荒的农田早已被绿油油的芥蓝包菜罩住,菜农浇淋菜蔬不再肩挑手提。去冬今春,武宣以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建设为平台,通过整合“一事一议”、冬修建设配套水利资金863.07万元,建设了禄新乡长岭、二塘镇七星、黄茆镇根村、东乡镇李运、金鸡乡马良5个千亩连片农田水利示范点。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带动了高效农业连片开发,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农水建管日趋合理
武宣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为夯实农业稳定根基,解决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卡脖子”和“一公里”渠道问题,近年来,该县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小农水建设资金3308.35万元,实现新增灌溉面积0.4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7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3万亩,新增渠道防渗357.89公里。去年,该县还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计划总投资达3100多万元的桐岭和龙、二塘樟村、黄茆石祥河灌区三大万亩农田水利配套工程改造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经验的日趋成熟,实现了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武宣县]打造“生态农业+园艺式乡村”
4月14日,在武宣县209国道的黄茆镇尚文村麻爪屯,农户李华凤在果园采摘大果枇杷。她喜笑颜开地对游客说:“现摘现尝,鲜着呢!” 【详细】
[武宣县]发展现代港口交通物流产业侧记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和‘以港兴运,以运促业,以业兴城’的发展思路,推动‘港产城’一体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内河港口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县委书记韦德斌在武宣县第十一届党代会第五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强调。这是该县加快打造内河港口城市和区域物流中心 【详细】
[武宣县]开展“双增一强”活动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绿树掩映下的一排排楼房透着现代气息,洁净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各家各户,甚至延伸到村边果园……走进作为牛心柿果专业村的武宣县三里镇双龙村,村民们谈起村里的变化,都说村级党组织功不可没。 【详细】
[武宣县]“生态乡村”示范点达23个
“没想到武宣‘生态乡村’搞得那么好,这里的桃花、油菜花特别漂亮,我们仿佛置身一个大花园。”2月24日,在武宣县武宣镇码头村,从南宁回乡过节的黎汉福携一家三口边看风景边拍照。 &ld 【详细】
[武宣县]“四百”行动掀起生态乡村建设热潮
搬树、挖坑、种树、培土、浇水……近日,武宣县东乡镇三多村东乡河边,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该县四家班子领导与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加“四百”活动,很快就在沿河岸种下大叶榕风景树70多棵。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