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3月14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陈德仁 潘新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武宣县以“民办公助”为手段,通过工程配套改造和管护机制改革,“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全县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这条命脉更加畅通,发展根基更牢。

  群众热心水利建设

  “队长一吹哨,群众全来到。”这是流行于该县群众的顺口溜,它真实反映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投工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特点。近年来,该县以“一事一议”、民事村办为原则,利用“以奖代补”激励政策,组织群众开展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黄峁镇根村用水协会5年间争取到上级和集拢社会闲散资金200多万元,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完成农田水利渠道硬化19.46公里,农业水费由原来的90元/亩降到现在的41.5元/亩。大旱之年,该村甘蔗产量不但不减产,还年年增产近3000吨。

  产业结构连年升级

  走进二塘镇七星村千亩农田连片区,过去种完两季稻谷就丢荒的农田早已被绿油油的芥蓝包菜罩住,菜农浇淋菜蔬不再肩挑手提。去冬今春,武宣以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建设为平台,通过整合“一事一议”、冬修建设配套水利资金863.07万元,建设了禄新乡长岭、二塘镇七星、黄茆镇根村、东乡镇李运、金鸡乡马良5个千亩连片农田水利示范点。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带动了高效农业连片开发,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农水建管日趋合理

  武宣是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为夯实农业稳定根基,解决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卡脖子”和“一公里”渠道问题,近年来,该县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小农水建设资金3308.35万元,实现新增灌溉面积0.4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78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3万亩,新增渠道防渗357.89公里。去年,该县还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计划总投资达3100多万元的桐岭和龙、二塘樟村、黄茆石祥河灌区三大万亩农田水利配套工程改造正如火如荼建设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经验的日趋成熟,实现了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面上建设向重点建设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