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9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谢德强同志代表中共德保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1.jpg

谢德强同志代表中共德保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抢抓机遇 锐意进取
为创建幸福和谐新德保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德保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中共德保县委员会书记 谢德强
2011年7月25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德保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德保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德保县第十三届委员会、中国共产党德保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出席中国共产党百色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为创建幸福和谐新德保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德保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06年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的五年。五年来,县委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华银铝项目建设的大好机遇,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项目兴县,城建靓县,三产旺县,招商强县”的发展战略,掀起“二次创业”高潮,努力开拓,奋力进取,开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区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党的建设不断加强的良好局面。

  过去的五年,是我们取得成果最为辉煌的五年,具体体现在10个方面:

  综合实力提升最大的五年。县委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创造历史新高。截至2010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了成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3.6亿元,是2005年12.5亿元的3.5倍;财政收入:实现7.18亿元,是2005年1.14亿元的6.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6亿元,是2005年23.3亿元的2.3倍;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5亿元,是2005年3.9亿元的14.4倍。2006年荣获“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2008年、2010年两次荣获“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称号。

  工业经济扩张最快的五年。紧紧围绕“工业强县”发展战略,全力推进以“铝、锰、铜、酒”多元产业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重点服务好华银铝,2008年6月华银铝创造了投产即达产的建设奇迹,通过培育壮大铝业配套产业,带动石灰、钢球、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在我县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29.5:42.0:28.5发展为2010年的14.5:63.4:22.1。足荣、马隘两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至2010年,进入工业集中区的企业有26家,总投资额达126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53.6亿元。以铝产业为龙头,锰产业、铜产业、保健酒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水电能源工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逐步形成。至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1亿元,是2005年1.7亿元的12.3倍。

  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粮食生产逐年稳步增长,烤烟、甘蔗、水果、林下养鸡、渔牧等特色农业形成一定的规模,农民收入不断增加。2010年,烟农仅种烟一项户均收入达到1.5万元,养殖户仅养鸡一项户均收入达到1.9万元。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城乡风貌改造、农村危房改造等惠民工程有序推进。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大幅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劳务经济稳步发展,年平均劳务输出达6万人,年劳务收入达2亿元以上。五年来,共发放综合直补、良种、汽车、摩托车、家电、农机和返乡农民创业基金等各类补贴7.8亿元;累计投入各类扶贫项目资金2.2亿元,贫困人口下降40140人;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3363元,是2005年1576元的2.1倍。

  城镇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按照“铝工业重镇,山水生态城”的发展定位,围绕云山、鉴河风景区,打造特色城区,积极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路网建设不断加强,新建、改建、扩建县城云山大道、吉星路、德盛路等城区道路;供水供电、公交、通信等公共设施逐步完善,芳山文体公园一期工程、防洪治涝工程等一批市政项目相继竣工;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实施,城区“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作明显改善,县城生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市品味得到进一步提升。五年来,县城区面积由3.6平方公里扩大至6.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3.1%提高到28.3%,基本实现“一年新变化,三年中变化,五年大变化”的目标。

  旅游文化开发力度最大的五年。依托我县特有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红叶森林公园、吉星岩景区、曼贝侬小西湖景区、巴头多沟红枫、芳山文体公园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成功举办了2010广西百色(德保)红枫旅游节,红叶森林公园晋级自治区级森林公园, 曼贝侬小西湖景区晋级“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荣获2010年“中国十佳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县”称号。2010年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德保旅游文化的品牌日渐响亮,有力地拉动了商贸、物流、餐饮、旅店、娱乐等服务产业的发展。全县第三产业总产值完成9.5亿元,同比增长11.3%,占国民经济的2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亿元,是2005年2.1亿元的2.6倍。

  基础设施投入最多的五年。以改善城乡面貌为重点,强化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田东至德保铁路竣工通车,华银铝进厂专线铁路基本建成,德保至靖西铁路、百色至德保至靖西高速公路顺利开工建设,现代化大交通网络正在加速形成。五年来,实现所有乡(镇)全部通等级油路,实现村村通公路;建成农村沼气池31013座,入户率达44%;新建农村饮水工程166处,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8万人;实施6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167.2公里水利渠道硬化;更新改造一批水利工程,农业节水灌溉面积由2005年的2370公顷扩大到2010年的5034公顷,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提高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最多的五年。我们坚持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为重要抓手,通过节会招商、定点招商、以商招商等各种形式,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同时,协调金融部门加大对企业的融资力度,促使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断落户,确保投资力度逐年加强。五年来共实施招商项目166项(含续建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117.6亿元。新签约引进项目96项,合同资金110.1亿元,累计到位资金52.7亿元,有力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重点引进了德柳锰业、浩元铭锰业和银丰工贸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项目,华宏糖厂、玉宝养殖公司等农业开发项目以及南城时代广场、环球百货、美食城等一大批城建项目。2009、2010年度相继荣获自治区、市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县称号。

  社会事业发展最快的五年。一是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成果硕果累累。五年来,我县顺利通过自治区“普九”(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实”(普及实验教学)达标和国家“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荣获全区“两基”工作先进县称号;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德保高中被评定为广西示范性普通高中,多次荣获市高中教学质量一、二等奖及高考指导奖;全县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幼儿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二是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连续五年均超过90%,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层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文化建设硕果累累,深入实施“八个一百”工程,全民健身运动、群众性竞技体育蓬勃开展。一批书法、摄影作品、歌曲创作荣获全国、全区大奖;德保壮族山歌、南路壮剧和马骨胡艺术三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5%,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老百姓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四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五年来全县城镇新增就业8065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25人,城镇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五是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机制稳步推进。五年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施,参保对象涵盖城镇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真正覆盖了所有的人群;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也逐年增多。累计有2.2万城乡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共建成了一批敬老院和五保村,集中供养771个“五保”对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8478元,是2005年8032元的2.3倍。六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35‰以内,荣获2010年全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平安建设取得成效最大的五年。扎实推进依法治县,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全社会法制观念明显增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初步形成。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在全区率先成立乡(镇)党委政法委。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县委书记大接访和领导接待日、重点案件挂牌督办等制度;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大调解机制,信访工作步入了规范有序轨道。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群防群控治安防控体系,持续开展严打整治专项斗争,实施“天网工程”,严厉打击邪教组织和“黄、赌、毒”、“两抢一盗”等非法活动,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增强,2006年至2010年连续荣获自治区平安县称号。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巩固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工作成绩突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

  党的建设力度最强的五年。五年来,县委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坚持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作为重大的政治任务,秉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以思想解放和理论武装为先导,大力加强学习型、开放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并通过实施“党旗映校园”信念工程,前移党的思想教育工作,全县党组织由2006年的547个增加到2010年的556个,党员人数发展到12322名。充分发挥县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注重发挥人大、政府、政协的职能作用,坚持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高举旗帜,凝聚力量,集中民智,奋发图强,为德保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全面推行“三议三告”工作法,重大决策更加民主,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加强对“难点村”的治理整顿,实现了由“难点”变“亮点”,由落后变先进的整治目标。始终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注重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统筹推进村(社区)、机关等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等活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加强乡土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拓展农村党建人才培养工程,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深入推进“一办三中心”运行机制,前移为民服务窗口,深化党组织建设年活动。狠抓窑庄、曼贝侬小西湖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产业党建,实现了党建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发展互动共振、比翼齐飞的良好局面。不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凭实干、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制定《德保县全程差额选拔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的工作力度。五年来,干部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得到了优化。规范完善了干部考评机制,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切实加强干部培养、教育培训和人才建设工作,打造了一支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不断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逐步完善,权力运行和行政监察工作不断加强,加大了干部廉政教育和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有效遏制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建立党员干部“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三不”机制。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通过组织开展“结对共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内关爱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直接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了解决,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维护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五年,我们经受了50年一遇的冰冻雨雪灾害、百年一遇的重特大干旱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县上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取得了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各类项目建设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民生工程普惠最广、人民幸福指数最高的喜人成绩。这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自治区、市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以及老领导老干部大力支持、鼎力相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德保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非公经济人士,向离退休老同志,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支持德保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总结五年来的发展实践,我们有以下基本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实践证明,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提高执政能力,是我们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实施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面对跨越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德保县情,完善发展思路,才能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效。

  三是必须坚持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首要任务。近年来的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德保之所以能健康快速发展,从根本上讲是以工业经济的率先突破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必须坚持优化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只有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优越环境,吸引客商前来德保投资置业,才能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才能争取上级注入项目资金,推动德保迅速崛起。

  五是必须坚持夯实三农基础,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强县富民的必要保证。只有不断加强三农工作力度,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才能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六是必须坚持和维护团结稳定的政治生态,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只要我们坚持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团结奋进,保持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就能够由落后走向辉煌。

  同志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县域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缺乏重大项目拉动,后劲不足的现状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二是发展方式比较单一,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不多,财政增长乏力,瓶颈制约因素较多,加快发展的压力增大;三是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不快,受自然条件和市场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较大,农民增收难;四是社会事业发展不足,改善民生任重道远;五是一些深层次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六是少数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式与新形势的要求还不适应。对此,全县上下务必正视困难,切实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群策群力、众志成城,集中力量对困难和问题加以解决,卓有成效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们实施“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幸福和谐新德保的关键时期。过去的五年,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急剧扩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县群众对跨越追赶的愿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所有这些,都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信心,树立跨越追赶的意识,努力创建幸福和谐新德保。

  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按照自治区“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跨越追赶”的新要求,依托德保铝工业的优势,狠抓项目建设,突出生态、文化、旅游特色资源,全力实施生态工业县、特色农业县、旅游文化县、山水宜居县、平安和谐县的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努力创建幸福和谐新德保。

  围绕以上总体要求和发展思路,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到2015年实现“四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85亿元、15亿元、150亿元、11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实现“三个新突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累计突破300亿元,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0000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

  实现以上目标任务,我们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原则,一心一意谋发展,用超常的思维、超常的举措、超常的付出推进德保新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稳步增长和经济质量的全面提升。我们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宗旨,谋利民之举、兴利民之业、办利民之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今后五年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 拓宽融资渠道,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扩大项目投资是我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最直接、最有力、最有效的途径。坚持以开展项目建设活动为抓手,进一步把抓投入、上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超前谋划争取项目。围绕项目储备少、用地指标争取难,项目环评难、落地难、项目推进慢的突出问题,着眼长远,深入研究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自治区、百色市实施的一系列产业振兴规划,全面做好我县“十二五”规划项目的对接落实,加快编制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等专项规划。根据德保现有资源条件、经济发展需要和环保的实际要求,认真分析、科学论证,选择好既符合我县发展需求又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力争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高标准超前完成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策划储备一批新项目,确保项目有序接替、支撑有力。

  加大项目融资力度。充分利用我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民委和自治区人大定点帮扶重点县、边境县的优势,吃透国家和自治区的投资政策,准确把握投资导向,做好同上级相关部门的衔接,全力以赴争取上级项目资金。争取加大金融系统对地方经济的资金注入力度,不断创新银企、银地合作方式,改善金融环境,强化金融业对发展我县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破除投资壁垒,降低准入门槛,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积极鼓励民间投资,争取更多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高服务质量,不断简化办事程序,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制,努力为项目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目标,按照“一抓到底”的要求,为项目的立项审批、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做好服务。明确实施要求,杜绝因主体不明、责任不清发生推诿扯皮现象。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德靖铁路、百靖高速公路、多旁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到开工一个、完成一个,确保项目顺利竣工,实现投产达产。

  全方位服务好项目。强化项目领导协调,完善项目联席会议制度,抓好项目管理调度和绩效考核,全面提高办事效率,努力形成无障碍环境,促进更多项目开工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开展软环境建设。从加强组织领导、服务项目建设以及解决重点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抓软环境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改进作风,做到让企业满意、让基层满意,让客商满意,让人民满意。

  (二)调整优化结构,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建设生态工业县

  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更加注重低碳节能环保,推进生态工业的建设,努力实现工业强县目标。坚持以资源换产业的路子不动摇,实现以资源转化的最大效益和最高效率,推动生态铝产业链有效延伸,锰、铜、酒等产业发展壮大。

  一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铝、锰、铜、酒四大产业。一是继续加大对华银铝业的全方位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进铝产业链的延伸。积极做好有关铝项目结构调整的前期工作,引进知名铝材加工企业,促进铝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积极探索消化利用铝土矿渣和赤泥,拉大延伸铝产业链条,形成氧化铝、铝深加工及其配套产业为一体的生态铝工业基地。二是科学合理开发锰矿资源。重点推进五里湾工业园区建设,推动锰工业企业通过技改扩建、产业升级,走清洁生产、循环生产的节能减排发展新路子,向锰加工新型产品领域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三是稳步推进铜业发展。把德保铜矿建设成为产品多样化、规模集团化、市场国际化、管理科学化的现代化企业,整合德保铜矿周边矿产资源,加强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把德保建设成为广西最大的铜矿生产基地。四是大力发展酒产业。发展木薯酒精,加大酒精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力度;切实做好保健酒产业发展规划,组建酒业协会,统筹全县酒业发展,规范德保保健酒生产标准,做大做强保健酒产业。

  二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选择市场前景好、资源消耗低、带动作用大、就业机会多、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挖掘本地人力资源,做大做强建材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利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主动瞄准东部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转移,制定相应政策,积极承接相关配套产业的生产;依托优势农林产品生产区域,重点发展竹子、茴油等农副产品加工,培育农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大力提高农林产品附加值。建立德保农产品原产地标准,加大地方品牌商标注册工作力度,鼓励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形成新兴产业集群。

  三要加快发展园区经济。不断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和引导企业入园发展,重点打造年产值50亿元以上企业1家、超亿元以上企业10家,充分显现园区集群效应,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开发,推行园区公共服务项目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不断完善园区内道路、供排水管网、防洪体系、园林绿化、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提升园区配套服务和承载能力,使之尽快成为全县对外开放的主平台、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三)发挥产业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建设特色农业县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和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富裕。我们一定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发展,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大力推进农业增效。在稳定粮食生产和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突出发展壮大烤烟、甘蔗、竹子、水果、八角以及畜禽养殖等六大特色农业产业,协调推进其他农作物的生产。全面提升林业规模经济,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稳定生态林面积,提高商品林资源总量;巩固提高林下经济,拉长产业链,推动林下养鸡等林下经济的良性发展;扩大畜牧水产业规模,力争到2015年全县肉鸡出栏突破千万羽规模,加快发展德保黑猪养殖,加大德保矮马的保种和繁殖力度;抓好重大动、植物的疫病防控工作。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提高特色农业的经济总量。

  二是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合作化、组织化的建设,加快推进“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城乡互动合作机制,以各种农村协会互助推动农民增收;按照“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络等远程教育培训手段的优势,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以快速增加农民收入为工作的切入点,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小额信贷政策、财政支农政策等,支持和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坚持就地转移、返乡创业和异地输出并举,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建立一批产业发展好、增收明显的新农村,实现一批农户纯收入超万元的自然村屯,带动农民增收,努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三是大力加快农村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加快建设。按照《2011—2020中国扶贫开发纲要》,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和职业教育扶贫等扶贫方式,实施大石山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扶贫开发试点工程,推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做好移民工作,不断完善对口扶贫的机制和措施。利用试点县的有利时机,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房、通信等基础建设;加快农技、农机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装备水平。继续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脏乱差的面貌,把我县农村建设成为地域特点鲜明、民族特色突出,民富、村美、风气好的新农村。

  (四)加大创建力度,突出德保特色,加快建设旅游文化县

  大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紧紧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学、健”的八大要素,一手抓特色旅游,一手抓文化建设,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县三产的支柱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典范。

  一是着力提升旅游品牌。突出矮马、苏铁、蛤蚧、茴油、红枫和云山鉴水等特色资源,依托秀丽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优势,融入德保文化元素,以加入西部旅游联盟为契机,培育旅游精品线路。加快整合绿色生态、民族风情、现代工业、农业休闲等旅游优势资源,以红叶森林公园、响水瀑布、吉星岩景区为重点,打造山水生态旅游景区;以曼贝侬小西湖、老虎洞景区为重点,打造壮民族文化旅游景区;加快实施云山、百粤坡、镇安府、秀阳书院、那雷壮民族村等文物设施的抢救性保护、维修工程,展示德保的灿烂文明,打造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力争将两个风景区申报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力争将红叶森林公园和鉴河流域风景区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区,把我县打造成为山水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

  二是大力弘扬德保鲜明文化。围绕壮族马骨胡艺术、南路壮剧、德保壮族山歌等三大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努力打造地域特色鲜明、发展重点突出、产业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马骨胡艺术中心,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的民族文化产品品牌;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保护;加快德保人文历史的挖掘塑造,办好每年的红枫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发展公益性体育文化事业,继续实施“八个一百”工程,加快推进文化体育场馆建设,争创自治区级群众文化和体育先进县。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庭院创建活动,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力度,做好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公民道德和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凝聚全县人民创建幸福和谐新德保的合力。

  (五)科学合理定位,提升城镇品位,加快建设山水宜居县

  坚持“以云山为核心、以鉴水为纽带”的城建思路,着力打造具有德保特色的山水宜居县城,通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扩大县城辐射范围,增强乡(镇)发展活力,力争到2015年,城区面积达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8%,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9%,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要高起点规划。要按照因地制宜、把握特点、打造亮点的总体要求,邀请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参与,实施高起点、专业化的城市规划设计。通过超前规划突出宜居特色,注入壮民族的文化元素,科学保护云山、鉴水资源,建设文化园区和标志性建筑,进一步拓宽群众活动空间,展示全县人文自然精品。进一步编制和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种专项规划,形成以县城总体规划为统领、乡(镇)规划为补充,以产业布局规划为支撑、基础设施规划为纽带、公共服务规划为配套的覆盖城乡的统筹规划体系,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让群众享受更多、更优质的山水宜居公共服务。

  二要高标准建设。要合理组织、科学安排,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按时间、按节点,加快推进城建工程建设。打造精品、品牌、优质工程,合理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城区交通、供排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城市公园、公共活动场地、水系景观、商贸、住宅集中区等规划建设,配套完善城区市政路网、行政办公等市政基础设施,加快县城“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工程建设,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优化新农村布局,推进乡(镇)和中心村交通、通信、广播电视、供电、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培育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经济发达、特色鲜明的中心乡(镇)和中心村,充分展现乡村宜人景观,提高山水宜居城镇品位。

  三要高水平管理。坚持“建管并重、标本兼治”的方针,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创新市政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要把市容整治作为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下大力气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要扎实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努力创建市级、自治区级“卫生城市”以及国家和自治区级“园林城市”、“旅游城市”,积极参与“南珠杯”竞赛活动。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城市管理“一靠教育,二靠管理”的长效机制,切实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要通过强化法制和社会公德教育,增强市民交通意识、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提高文明素质,引导城乡居民自觉参与城乡管理,形成“德保城市人人创,德保城市人人管”的良好氛围,使我们的县城和乡(镇)更加干净、更加文明、更加亮丽。

  (六)健全保障体系,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建设平安和谐县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继续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大排查、大接访、大调解、大防控”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建立健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健全综治防控保障体系。确保平安单位建设取得实效。深化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建设,增强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防范体系,消除治安死角,做到防控网络的无缝覆盖。加强单位和社区之间的协作防范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共同打击、预防犯罪的长效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德保”建设,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平安社区(村)和平安单位等系列创建活动,健全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争创全区“平安建设先进县”。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加强社会舆情分析,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做好“阳光信访”、综合服务管理系统建设,畅通民情恳谈渠道,引导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矛盾纠纷,主动改变工作方法,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定期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活动,使矛盾纠纷排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在基层,控制在基层,化解在基层,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做好“三大纠纷”调处工作,严格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领导包案负责制,重点做好 “三跨”纠纷案件积案的调解工作。

  营造和谐社会环境。高度重视公共安全,构建高效统一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认真抓好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卫生防疫等工作,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抓好“六五”普法工作,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全力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特殊人群帮教和社会舆论引导。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加强法制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努力为建设幸福和谐新德保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七)鼓励全民创业,壮大民营经济,繁荣活跃第三产业

  充分利用我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金融信息等重点现代服务业,以民营经济为支撑,繁荣活跃第三产业。大力加强创业精神的宣传和教育,激发千家万户竞相闯市场、敢创业的热情,发挥民智,吸引民资,依靠民力,壮大民营。按照“以创业促就业”的方针,通过促进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激发全民创业、自主创业的热情,扩大就业,增加市场主体总量,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牢固树立“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新理念,加速推进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发展以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成立物流中心,统筹发展全县的物流业。积极发展新的商业街区,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充分利用现代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服务型经济,建立健全完善面向群众的各类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房地产、商贸、物流、信息、餐饮、旅店、保健休闲、娱乐等第三产业,重点引进三星级以上的酒店,提升城市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促使第三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八)坚持以人为本,狠抓民生工程建设,提升保障水平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要尽最大努力、最大责任重视和改善民生,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加幸福,活得更有尊严。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实施自治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县工作,巩固提高基础教育,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完成县中医院迁建、县人民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建设。努力扩大就业,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规范劳动力市场,加大就业培训服务力度,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劳务输出,逐步提高工资性、经营性和资产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坚持不懈地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诚信计生”和“阳光计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稳定低生育水平,争创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面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互助等保障机制,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好生产生活困难。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的居住问题。加强价格监测预报和分析,加大市场供给,强化价格管理,依法严厉惩处价格违法行为,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

  三、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为实现幸福和谐新德保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先进性建设,进一步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为实现幸福和谐新德保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全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努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继续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党委务虚会制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目标性和坚定性,正确处理坚持和发展、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一定要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一定要以富有远见的眼光密切观察事物的发展变化,立足德保看德保,跳出德保看德保,积极借鉴吸收前人和他人一切优秀成果;一定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不断提高全县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加快德保发展的指导作用。

  (二)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形成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格局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面临的工作局面和任务在不断地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也要相应地加以改变,以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县委对人大常委会党组、政府党组和政协党组的领导,支持他们依法依章依规履行职责,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县委支持人大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并对他们进行监督;支持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推进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使政协工作与县委、县政府工作相互衔接,形成合力。县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努力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出好思路、抓好决策、管好干部,在工作推进中主要是进行思想发动,落实组织保证。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支持它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更好地成为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武装、统战、宗教、对台、党史、革命老区促进会、科协等工作。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推进司法改革,健全司法保障监督机制、仲裁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支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形成促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要形成县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使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生机和活力。要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让各类人才都拥有广阔的创业平台、发展空间,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基层党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健全“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要选优配强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培养高素质党组织带头人。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大力推进党员经常性教育管理创新,切实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努力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的长效机制,激发党员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保持先进性。要增强党组织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继续推进乡(镇)“一办三中心”体制改革,把“农事村办”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要坚持党要管党,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把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经济建设统筹谋划,同步安排部署,同时检查考核,同步督促落实,推进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要充分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发展前途。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全党要牢记毛泽东同志当年倡导的“两个务必”:要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要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事业发展到今天,我们更要牢记新形势下的“两个务必”: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工作取得的成绩和不足,既肯定成绩又特别要克服不足,不骄不躁地推动工作,谦虚谨慎地处理问题;务必要大力倡导艰苦奋斗精神,拒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发扬革命老区优良传统,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从当前的形势来看,特别要注意克服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状况,克服种种脱离群众的现象,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歪风。各级干部必须紧密结合“创先争优”、软环境建设等活动,时时处处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县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记胡总书记的“七一”讲话精神,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不断将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

  全县每一个党员都要深刻认识反腐败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政风排行公示、查处作风典型案件等机关作风整顿。同时,不断加大党务政务企务公开工作力度,继续开展党政机关绩效管理,提高履职能力,推动干部作风、政风行风转变。我们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实行民主决策,体现集体领导。要通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和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目标任务项目化、推进工作时序化、落实工作责任化、督查考评科学化的工作机制。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形式主义。切实抓好《廉政准则》及党史、党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教育。加强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切实发挥好教育基地作用。着力提高反腐倡廉工作满意度。我们全体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始终坚持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经得起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绝不允许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对任何腐败行为和腐败分子,都必须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决不手软,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各位代表、同志们,美好的蓝图令人鼓舞,宏伟的目标催人奋进!未来五年,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同心同德,奋力拼搏,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为创建幸福和谐新德保而努力奋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