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8月01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县委书记唐天生讲话.jpg

唐天生同志代表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明确目标任务 坚持科学发展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龙胜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龙胜各族自治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县委书记 唐天生
(2011年7月16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龙胜各族自治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是一次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的会议。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确定新时期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龙胜各族自治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出席中共桂林市第四次党代会的代表;动员和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县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务实创新,全面推进龙胜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龙胜各族自治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主要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克难攻坚,锐意进取,认真实施自治县第十二届党代会所确定的发展战略,经受住了在传统产业转型的压力下,如何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考验;经受住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抢抓机遇、创造优势,破解制约瓶颈、改善发展条件的重大考验;经受住了新时期如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考验;经受住了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及冰冻雪灾等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胜利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新局面。

  五年来,全县最显著的变化是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我们在深刻认识县情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完善发展思路,以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山川秀美的生态县”为目标,提出了“做足山水文章,壮大特色产业,建设和谐生态民族县”的科学发展思路,明确了“强工矿、兴电力、调林产、优种养、旺旅游、拓新城、保生态、构和谐”的科学发展举措,既保持了总体发展思路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强化了具体工作方法的创新性和超前性,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年均两位数的增长率,实现了翻一番以上的目标,达到或超过本届县委2006年在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的预期奋斗目标。2010年与“十五”期末相比,地区生产总值由13.13亿元增加到 31.75亿元,年均增长14.91%;人均生产总值由7758元增加到18079元,年均增长14.1%;财政收入由1.14亿元增加到2.84亿元,年均增长19.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6.02亿元增加到29.29亿元,年均增长 37.2%,累计投资由21.3亿元增加到83.7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69倍;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16亿元增加到4.89亿元,年均增长17.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8162元增加到17068元,年均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08元增加到3441元,年均增长10.3%。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平稳增长,三产服务业稳步发展,经济增长步入快车道。

  五年来,全县最难得的变化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我们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多渠道争取项目和资金,强力推进了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风貌改造、民生项目、优势产业项目“四大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乡乡通沥青路、村村通公路;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力建设和电网改造进展顺利;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县城桑江北岸新区框架基本形成,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等一批市政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教育、卫生、通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2.42亿元;组织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702个,争取上级到位资金2.75亿元,完成新项目储备507个;全县引进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157个,到位资金28亿元,年均增长13.06%。通过项目带动,全县发展后劲逐渐增强,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开放的新格局已经形成,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为我县下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年来,全县最突出的变化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特色优势工业体系初步形成。我们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打造全国滑石精细加工基地、清洁能源基地为目标,加快瓢里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推进滑石系列产品综合加工生产线、矿山技改和公司扩改等项目建设,一批新工厂及新生产线如期投产;电力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南山二级电站、南桂电站、芙蓉河电站、兴隆电站等一批电站建成发电,截止2010年全县已建成小水电站72座,装机容量22.33万千瓦。总投资12亿元、装机10万千瓦的南山风电场一期工程顺利启动;冶炼工业得到了提升改造,竹木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日益壮大。全县初步形成以滑石、电力为支撑,以冶炼、竹木加工、石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为补充的现代工业发展格局,规模工业企业从10家扩增到26家。二是山区特色农业初显成效。我们坚持“农业稳县”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种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充分发挥山区的环境、气候等优势,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龙胜山区的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初步形成了以竹木、柑桔、罗汉果、茶叶、高山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和以生猪、肉牛、山羊、土鸡、凤鸡、翠鸭、中华鲟、大鲵为主的特色养殖业。三是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我们坚持“旅游兴县”战略,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资源开发,成功创建了龙胜温泉景区和龙脊梯田景区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建设了一大批特色旅游景区景点,休闲度假游、民族风情游、农业观光游快速发展,龙胜旅游已经成为大桂林旅游圈的重要一极,先后被评为“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中国文化旅游大县”、“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0年全县接待旅游人数达133.22万人次,年均增长18.13%,其中海外游客达24.6万人次,年均增长48%;旅游总收入达10.78亿元,年均增长41.65%,比“十五”期末高13.65个百分点。同时旅游还带动了物流、商贸、市场、邮政、通信、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74亿元,年均增长12.17%。四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7:43.5:29.5转为2010年的20.1:52.3:27.6,实现了主体产业由传统农业向工矿业、电业、旅游业、服务业为主的根本转变。

  五年来,全县最直观的变化是人居环境明显改观。一是城镇面貌焕然一新。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塑造特色,提升品位”的理念,加强城乡规划和管理,以“提升完善县城老城区功能和开发新城区”带动县城建设和集镇建设。老城区风貌改造、功能提升改造成效明显,旧城面貌焕然一新;县城桑江北岸新区建设如火如荼,初显规模;集镇建设稳步推进,凸显特色,2009年龙胜县城和三门镇分别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和“全国文明镇”称号。二是广大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统筹推进扶贫攻坚和扶贫开发,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开展新村规划、道路硬化、普惠制、危房改造、易地搬迁、人畜饮水工程、整村推进、村寨防火改造、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工作,广大农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年来,全县最可喜的变化是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全县上下认真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五年累计投资7.8亿元,实施教育惠民工程、医疗惠民工程、社会惠民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安居工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等民生工程72项,解决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难事,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一是民生条件不断改善。深入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基本实现了村村通路、村村通电及广播电视和通讯信号全覆盖的目标;共解决了47571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廉租房96套、危房改造4740座;完成以“四改”为主的村寨防火改造158个村屯。二是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五年新增就业8735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3万人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新农合参合率达96%以上;食品药品安全形势良好;乡镇敬老院、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点等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完善;扶残助残工作成效明显,2010年获“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称号。三是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事业不断进步,2007年、2009年分别通过“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学校布局调整走在了全国前列,并被列为“国家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全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县”和“全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改革试点县”,今年秋季学期即可实现“全县小学3~6年级集中乡镇中心校就读和全县初中生全部集中县城就读”的既定目标,同时扩大学前教育办学规模,并大力发展高中和职业教育;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学、艺术精品大量涌现,成功举办全国民委系统民族文化工作现场会、全国侗族经济文化研讨会暨全国侗族文学学会年会、“天下龙脊”国际摄影大赛、梯田文化旅游节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地区文化形象和民族文化品牌得到提升。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乡村医疗机构覆盖率达100%;人口计生工作全面进步,保持在全区先进行列;广电事业实现新的发展,体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四是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民众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认真开展“书记大接访”和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平安龙胜”创建活动不断深入,社会治安稳定,在全区开展的问卷调查中,我县的公众安全感连续五年居全区第一,连续五年荣获全区“平安县”称号。高度重视人大、政协、武装、统战工作,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切实抓好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以及残联、红十字会、科协等群团工作,全县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全县最深刻的变化是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我们加大了干部教育培训力度,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明显提高。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实行了民主推荐、公开选拔、常委会和全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等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继续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在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推动下,全县上下破除各种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求新思变、加快发展的意识大为增强,专心干事、齐心创业、共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各族干部群众在亲身感受全县的发展变化中,对龙胜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五年来,全县经济、社会、文化、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为我县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四家班子同心同德、团结拼搏的结果,是全县各级党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开拓进取、不懈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第十二届县委,向战斗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向所有关心龙胜、支持龙胜、建设龙胜、发展龙胜的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实践极为丰富,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五年来取得的成绩,是我们未来发展的物质基础,五年来积累的经验,是我们今后工作的精神财富。回顾五年来的奋斗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要实现龙胜科学发展:一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实施符合龙胜实际的发展思路。五年来,县委立足高起点,谋求大跨越,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抓住不同时期的发展机遇,科学制定了符合我县实际的“做足山水文章,壮大特色产业,建设和谐生态民族县”的发展思路,按照“强工矿、兴电力、调林产、优种养、旺旅游、拓新城、保生态、构和谐”的工作举措,成功战胜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保持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面对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要求,我们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县实际,完善发展思路,才能不断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绩。二是必须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加快转型跨越发展,项目是关键、是支撑。五年来,我们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跨越发展为目标,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城镇特色化和城乡生态化,形成了一批投产项目早达效、一批在建项目早投产、一批新上项目早开工、一批储备项目早落地的“四个一批”梯次推进的项目建设格局,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定不移的狠抓项目建设,推进转型跨越,仍是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三是必须珍惜和维护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在全县形成干群齐心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龙胜这几年之所以能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以县委为核心,在全县上下形成了“谋发展一条心、抓发展一股劲,众人划浆开大船、众志成城求跨越”的生动局面。在当前这种“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倍加珍惜全县团结稳定的大好局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四是必须坚持不懈改进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我们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促进转型跨越的重要保证,大力弘扬“高严细实、善打硬仗”的工作作风,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全区乃至全国前列。事实说明,只要我们坚持转变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就一定能够由辉煌走向辉煌,从胜利走向胜利。五是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是实现龙胜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五年来,县委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以提高执政能力、加快科学发展为重点,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统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进一步提升了各级党组织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成为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坚持不懈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是我们任何时期取得成绩的根本保证。这些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在龙胜的生动实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倍加珍惜,一以贯之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实施和完成“十二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五年,也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提升龙胜总体实力的关键五年。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客观审视龙胜,要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既有不足、也有优势;既有挑战、更有机遇。

  “十二五”时期,我县发展机遇增多、优势凸显。一是国家政策环境优越。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等,都有利于我们扩大对外开放、争取优惠政策、改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我们发挥后发优势,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二是绿色发展、低碳增长成为“十二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发展的主题,国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发展。随着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分区战略,我县作为林业大县和主要生态功能区,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这为我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三是国家批准桂林市建设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创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及自治区“两区一带”总体布局,各类政策、体制与资本的叠加效应逐步释放出来,为我县农产品加工、旅游等特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四是国家和自治区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扶持政策,这有利于我县更好的争取资金和项目。五是我县发展基础日趋坚实。经济形势向好,交通瓶颈有效破解,产业转型不断深化,人民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已经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良好的生态优势、诸多的政策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脉资源为今后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大后劲。六是今年欣逢自治县成立60周年,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高涨,这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十二五”时期,我县发展困难较多、压力较大。从外部环境看,国家实施“有保有压”的调控政策,对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约束增强,给我县谋划的一些重大项目审批核准增加了难度;货币政策由“宽松”转向“稳健”,信贷投放趋紧,企业融资难度增大。在普惠性政策的推动下,区域间的竞相发展引发市场、资金、资源、技术、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给我县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从内部条件看,我们面临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和效益的双重任务,面临群众公共需求旺盛与公共财力有限的双重压力,一些观念性、体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产业单一且基础仍然薄弱,地区发展成本不断上升,社会管理日益复杂,部分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有待加强。面对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立足县情,在抢抓机遇中争创优势,在扬长避短中寻求突破,通过团结实干,开拓创新,把我们的潜力变成实力,把优势和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着力开创一个又好又快的发展新时期,实现“富民强县”新跨越。

  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为动力,以发展为民、惠民、富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县情,围绕“富民强县”新跨越的目标要求,发挥优势,扩大开放,突出抓好“矿产、电力、农林、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经济。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把我县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山川秀美的生态县。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6%。经济结构调整更加趋于合理,力争“十二五”期末三产比例保持在15:50:35,城镇化率达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提高到98.5%。科技教育发展明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生工作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逐步减少,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

  围绕以上目标,在今后五年的工作中,我们必须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点,切实形成区域经济新的特色,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今后五年,我们要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扩大投资规模和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坚持把扩大内需战略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着力点,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拉动城乡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1、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继续抓好以“四大建设”为重点的项目建设,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综合运用产业、土地、金融、环保等政策,提高融资质量和效益。健全项目建设责任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储备,谋划、储备一批对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及创业创新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中央、自治区、桂林市更多支持。要强化项目跟踪检查、协调服务和监督管理机制,确保项目进得来、落得地、开得工、投得产。

  2、努力拉动城乡内需。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和保障水平。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壮大乡镇经济,大力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增加就业创业机会,扩大收入增收渠道。加快城乡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搞活城乡商品流通,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流通方式,积极发展社区超市、便利店、农家店,抓好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支持骨干流通企业向集镇和乡村延伸经营网络,提高居民消费的便利性,推动城乡联动消费。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树立新型消费理念,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

  3、大力支持创业创新热情。要强化全社会创业创新精神,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热情。切实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准的原则,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更多进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公共服务、金融服务等领域。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完善鼓励创业创新的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工商服务等政策措施,激励全民创业创新。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创业创新环境。坚持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放手发展,不断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培育创业创新主体,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营造全社会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发经济增长活力。

  (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1、做大做优工业。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重点,做大做优现有支柱和优势产业,构建工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努力打造桂林市生态经济强县。一是要大力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滑石的资源优势,整合现有企业资源,深度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全力打造中国滑石精细化工基地,积极谋划发展龙胜鸡血石、紫龙玉等玉石加工新兴产业,创建全国名优产品品牌。二是要大力发展电力产业。整合电力资源,加快在建水电站及南山风电项目建设,使其尽快竣工投产运营,同时加快南山风电二期及其他风电项目开发规划工作,努力打造“广西清洁能源示范县”。三是要加大竹木加工及行业整合力度。淘汰规模小、产值少、产品粗、附加值低的企业,培育和扶持规模企业,逐步减少原木外运,发展木制旅游工艺品加工业。四是要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重点加强罗汉果、水果、茶叶、果脯加工,带动农业产业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五是要完善工业集中区建设。在完善瓢里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在龙胜镇、瓢里镇、三门镇建立宝玉石加工生产集中区,引导产业向集中区集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高集中区总体质量。

  2、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切实抓好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安全和质量工作。以建设特色农业基地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升农产品竞争力,形成特色优势农产品与优势产业的合理布局,提高农业整体效益。稳定传统品种生产,鼓励和支持农民扩大高山反季节蔬菜、罗汉果、中药材、特色时令水果、高产优质油茶的种植规模,建设一批高标准的特色农产品基地。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重点发展凤鸡、翠鸭、亚冷水鱼等标准化养殖。

  3、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大桂林旅游圈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游、民俗风情游、农业观光游、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业。要充分发挥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把特色旅游与民俗文化结合起来,举办龙舟节、龙脊梯田文化旅游节和我县传统的红衣节、晒衣节、祭萨节、传歌节等系列少数民族节庆活动,拓展旅游业发展内涵;要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餐饮街区、商务宾馆、农家旅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导游集散服务中心,健全城区、各景区景点的旅游交通标识、游览标识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要强化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个人素质和服务意识。要充分发挥我县游客流量大、购买潜力强的优势,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住宿业、餐饮业、特色房地产等第三产业。

  (三)切实做好“三农”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强以小型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和管护,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风貌改造工程,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屯集中布局,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乡村面貌。加强农村公路、人畜饮水工程、沼气、通信、广电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危房、少数民族村寨防火改造和农村电网改造。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加大扶贫投入,创新产业开发、教育培训、科技支持等扶贫方式,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有序开展移民扶贫,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全面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2、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巩固家庭经营收入,增加劳务收入,提高转移收入,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落实农业补贴等支持保护制度,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庭院经济、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使农民从中获得更多收益。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促进农民有序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3、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组织,提高农民的生产组织化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和宅基地管理机制。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创新农村流通体制,积极开拓农村市场。

  (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能力

  1、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以高速路为依托,以县际、出省二级公路以及通乡镇三级油路为骨干,以四通八达的乡村公路为网络的内外衔接、干支相连、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善农村公路通行状况,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2、加强能源电力设施建设。整合电力资源,大力发展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清洁能源示范县。加快县城电网改造、农网提升工程,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电力供应体系。

  3、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政府社会协同的原则,提高水利保障能力。加快建设防洪工程,提高县城和重点流域抗洪防洪能力;继续加强农田水利灌溉、供水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河道清障工作;除险加固病险水库,加大灌溉渠道水毁修复及防治工程建设力度,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能力;有效保护,全面节约,加快节水增效项目建设,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

  4、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覆盖城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

  (五)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建设,统筹协调城乡发展

  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原则,完善统筹城乡的政策支撑体系,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加快城镇建设。坚持“规划引城、特色立城、产业兴城、文化塑城、管理靓城”的原则,提高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加强城镇道路、桥梁、给排水、供电、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县城功能布局。加快集镇建设,加强特色乡镇塑造和城镇化管理。完善居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综合执法水平。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风貌改造工程,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城镇。要推进乡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大对农村道路、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信息、能源、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中小型基础设施的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努力实现村村通油路、通有线电视、通无线通信,村村有医疗卫生机构和文体娱乐场所,农村学校无危房。

  2、推进农民居住生活社区化。要加强农村社会新风貌建设,按照社区建设模式,遵循“反映地方特色、体现文化内涵、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编制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要以城镇新区建设带动农村社区发展,走新农村建设多元化发展道路。要积极开展文明乡村创建活动,提高乡村文明程度。

  (六)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生态龙胜

  树立“龙胜生态是龙胜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品牌”的理念,围绕建设“华南生态屏障保护区”的目标,把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作为基础支撑,把提高居民的生态文明素质作为重要保障,继续实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程。

  1、加强生态建设。以草地、生态示范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建设与保护为重点,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对龙脊梯田景区、温泉旅游度假区、彭祖坪旅游区、西江坪旅游区、南山高山草场观光区及花坪旅游区的保护,维护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开展以建设农田防护堤为主要措施的小流域生态综合整治工作,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城乡生态园林绿化工作,加大重点乡镇、旅游景区、工业集中区和公路沿线的绿化力度,改善村屯绿化,加强对自然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减少农业生产和旅游开发对生态的影响。倡导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培育生态文化。

  2、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坚持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的理念,积极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各类资源综合利用率。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加强尾矿、伴生矿、工业尾气的综合利用,推进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加快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废物回收和资源再利用体系,实现社会经济的大循环。进一步实施清洁能源项目,大力开展农村沼气池建设,提高沼气入户率。

  3、加强节能管理。积极引导高耗能产业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合理配置产业能耗。推行节能新技术,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重点抓好工业领域、流通领域、消费领域的节能管理,抑制能源消费不合理增长。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深入开展能源监测和审计工作,加强重点能耗监管。加强节能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能意识,营造全民节能氛围。

  4、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灾害监测体系、预警体系和防治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指挥决策的有效性和应急反应的时效性。统筹规划,科学治理,加强对地质、地震等灾害频发区的防治工作。加强防灾减灾应急队伍建设,逐步建立多层次的防灾减灾工作信息和应急救援队伍。加强物资储备,强化物资仓储设施建设和应急资源管理,提高防灾救灾保障能力。

  (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动力

  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带来的机遇,加大对港澳台、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参与多区域合作,积极参与大桂林旅游圈建设。

  1、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深入推进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提高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全面推行单位和干部绩效目标考核制度改革,实行工作量化考核。积极探索和推进适合我县特点的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努力消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2、努力扩大对外开放。重点围绕滑石、电力、旅游、林业、特色农副产品等优势资源开展合作,加快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认真落实和用足用活已经出台的有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外部企业、资金、技术加快优势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县内企业参加招商贸易洽谈会,举办重点项目推介会,广泛宣传,广交朋友,树立招商良好形象,营造“重商、亲商、助商、安商”的良好氛围。加强网站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开展网络招商。建立企业信息库,汇编招商引资情报,推介我县优势资源和建设项目,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

  1、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加大全县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力度,加强县初级中学、民族中学、龙胜镇小学及各乡镇中心小学的建设,今年秋季学期撤并全县乡镇初中集中县城办学。乡镇以下小学、校点的撤并按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地集中乡镇中心小学办学。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进一步强化幼教管理。重点加强县幼儿园改建、县城桑江北岸新区幼儿园新建工程,各乡镇利用布局调整后剩余的教育资源建立一所标准化的乡镇公办幼儿园。抓好全国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机制改革试点县、全区中小学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区农村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试点县三个试点工作。大力发展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放宽引进人才尤其是特殊人才的政策,大力培养和造就高层次管理人才,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深入实施干部素质提升、紧缺人才引进、农民素质提升、教师素质提升等“四大人才工程”,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及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与依法行政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利用现有各类教育资源,建立农村实用型人才技术培训体系,大力培养我县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所需人才。坚持以产业发展引导人才流向,确保人才在部门、产业、地区、城乡的分布逐步趋于合理,实现人才资源持续开发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性互动。

  3、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以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为重点,完善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妇幼保健四大卫生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初级卫生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加强乡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和优化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巩固和提高新农合的参合率。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人口素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坚持男女平等,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逐步建立稳定、可靠的投入保障机制,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水平。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大奖励扶助和普惠政策力度。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切实改进和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研究制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体系,发展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5、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完善公共文化场所和设施,为群众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重点建设乡镇和社区文化服务设施、乡村文化室、广播电视通讯设施、县室内体育设施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推动民族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提高各族人民的身体素质。

  6、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制机制。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城乡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加大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不断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帮助零就业家庭就业,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建立和完善覆盖乡镇的各类社会基本保险制度,提高人口覆盖面和保障水平。逐步推进新型农村养老模式,加大保障性用房供应。

  (九)创新社会管理,营造稳定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健全“县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增强和谐社会基础。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筑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防控网络,依法坚决打击各种严重经济犯罪、刑事犯罪和非法宗教、邪教活动,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持依法治县,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法律权威,创造公平正义法制环境。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努力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抓好矿区、道路交通、森林和城乡防火安全,努力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全县各级党组织是加快龙胜发展的领导核心,要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1、强化民主政治建设,凝心聚力谋求发展。要充分发挥民主法制保障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畅通公民参政议政渠道,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把各方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发展上来。

  2、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解放思想引领发展。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按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深入学习党在思想领域的先进理念、主导产业相关常识及市场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等基本知识,学习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要不断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化县情和形势认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系统性,与时俱进地推进各项工作,把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精力、工作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汇集到团结稳定上来。

  3、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推动发展。要通过党校培训、聘请专家授课、外出考察、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大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坚持凭实绩选用干部,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在基层锻炼发现干部,在一线培养使用干部,在经济建设主战场选拔任用干部。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力度。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力度。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凝聚和发挥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效力。

  4、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促进发展。要扎实做好换届工作,选优配强领导班子。继续完善乡镇、部门党委(党组)书记履行基层党建责任制述职制度,增强各级领导班子执行力。继续推行党员阳光管理办法,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推进党内关爱工作。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式、活动载体和活动内容,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健全党员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协调发展,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

  5、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廉洁从政保障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和《实施纲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纪律防线。要抓住难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加大对关键部门、重要岗位的监管力度,促进机关治庸提效。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政府性投资、支农惠农投资等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大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进一步营造清正廉明的政治环境。

  6、强化干部作风建设,践行宗旨服务发展。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多做让人民群众受益的实事、好事。要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困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在基层“最盼”上赢民心,在基层“最急”上见真情,在基层“最怨”上改作风,力戒心浮气躁,防止急于求成,克服形式主义,严禁表面文章。对上级党组织决定的事,要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折不扣保证落实;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要不讲客观、不找理由,全心全意办成办好。要鼓励我们的干部乐于办实事,勇于办难事,善于办成事。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教育失误者,惩治腐败者,在全县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美好的蓝图令人鼓舞,宏伟的目标催人奋进。未来五年,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坚信,有各级党组织作坚强后盾,有全体党员的全力支持,有全县人民的信任和努力,只要我们始终保持一种“百舸争流,勇者当先;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精神和斗志,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步前进,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就一定能够实现龙胜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明确目标任务,坚持科学发展,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龙胜而努力奋斗!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淡定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