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黎明
(2011年7月2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柳城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回顾过去五年,成绩鼓舞人心
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发展史上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上下呈现出政治和谐安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我们勇于攻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基础逐步夯实。克服金融危机、自然灾害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全面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全县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62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17%;工业总产值57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2.2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527.5%,投资总量迅速扩大,投资增速创历史新高;财政收入4.11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14.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60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41.5%;农民人均纯收入5468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36.7%。工业主导地位明显提升,工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日益突显,我县工业片区成功获得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2.6%。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县外境内签约项目92个,累计到位资金41.59亿元。农业基础不断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实施基地示范、良种推广、自主繁育、品牌打造等工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传统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商贸、物流、金融、保险、信息等服务业日益繁荣,休闲旅游业增势强劲。“十一五”期间,我县被评为“国家糖料蔗基地县”、“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县”、“全国三大柑橙类水果优势主产区”之一、“广西出口水果质量安全示范区”、“广西十佳蚕桑生产基地县”、“全区食用菌种植标兵县”。2006、2007年度,连续被评为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2009年度被评为自治区“科学发展进步县”。
五年来,我们勤于建设,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城镇建设累计投资21.28亿元,完成了主城区街道的改扩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等一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城区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城区的供电、供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县城功能日趋完善,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房地产开发平稳,累计投资12.73亿元,是“十五”期的4.2倍。交通得到改善,新建公路259.4公里,全县所有乡镇通油路,村村通车率达100%。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空前,累计投资2.6亿元,是“十五”期的3.7倍,实施了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饮水安全、防洪排涝、水土保持等一大批水利项目,极大地改善了我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群众生活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城乡清洁、环境整治工程,城乡面貌明显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有效提升。
五年来,我们善于统筹,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科教兴县”战略深入实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年提高,9个乡镇被评为“广西科技工作先进乡镇”,我县连续四年保持“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工作示范县”荣誉。优先发展教育,新建柳城实验高中,扩建柳城中学、实验小学和大埔一小,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百村百戏”、壮欢等文化品牌建设深入推进,我县被评为“广西壮欢之乡”,大埔镇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五年内成功举办三届生态蜜桔文化节和首届体育运动会,协助央视顺利完成电视剧《刘三姐》拍摄工作,柳城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幅提升。精神文明创建和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深入推进,群众精神文化和体育生活不断丰富。创自治区卫生县城和文明县城工作扎实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居民卫生保健、医疗服务水平和疾病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26%。计划生育工作连续多年保持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性别比保持正常,我县被评为“全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县”称号。
五年来,我们乐于惠民,群众生活显著改善,发展成果全面共享。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五险合一”试点建设成效显著,在全区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率先创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并被评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单位。全县就业局势保持稳定,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3.7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634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5%以内。建设保障性住房109套,13个贫困村被列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计划,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五五”普法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三项工作不断加强,开展“大接访”,启动“大巡防”,创建“平安柳城”,严打违法犯罪,公众安全感大幅提升。
五年来,我们敢于创新,党的建设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大幅提升。积极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内容,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执政能力有效提高。突出实践特色,创新活动载体,广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实施“十大党建工程”,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全面推行县委常委会、全委会重大人事任免票决制,探索“公推公选”选人用人机制,创新后备干部培养方式,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贯彻干部工作全过程,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明显提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反腐败和纠风治乱工作,逐步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党内民主决策、人大依法监督、政府依法行政、政协参政议政形成制度化。人民武装、统一战线、民族、宗教、督查考评、老干部工作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五年的变化凝聚辛劳,五年的发展历经磨砺。五年来,全县上下共同抵御了多起自然灾害,积极应对了各种复杂局面,也抓住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共同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成绩来之不易,成果弥足珍贵。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历届班子和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归功于全县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归功于驻县部队、武警官兵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在此,我代表中共柳城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柳城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上级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统筹协调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全民创业,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的活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创新,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确保党的建设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与活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增收的途径不多;县城人口较少,三产发展缓慢,城建城管有待提高;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还得不到有效解决;少数干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服务意识和协调解决工作的能力还有待加强;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等等。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展望未来五年,前景催人奋进
展望“十二五”时期,柳城的发展处于关键的历史阶段,既是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赶超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
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工业立县、富民强县”为主战略,加快融入柳州一小时经济圈,全面实施“增投扩量、聚集人气、和谐共进,打造柳州主要卫星城和城市后花园”“二十七字方针”,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创新党建引领,全面推进“富裕柳城、休闲柳城、生态柳城、和谐柳城”建设,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增投扩量”,就是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用五年时间推动柳城经济的规模、质量和效益有一个质的飞跃。“增投”就是要增加投入,保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努力解决项目用地、资金筹措等瓶颈问题,确保“十二五”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0亿元,比“十一五”期增长2.5倍。“扩量”就是要扩大我县经济总量,确保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实现翻一番以上。
“聚集人气”,就是要坚持建设城镇和经营城镇的有机结合,注重规划先行、产业支撑和商圈打造,以建设柳州城市后花园为目标,加快县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确保城镇基础设施有重大突破,确保县城常住人口数量和流动人口有较大增加,确保产业对人气商气的影响带动力显著增强,确保县城人气商气有重大改观。
“和谐共进”,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社会事业,扎实推进民生改善,切实加强社会管理,积极开展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自治区卫生县城、自治区文明县城、自治区文化先进县、自治区生态示范县等活动,实现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镇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
“打造柳州主要卫星城和城市后花园”,就是要通过全县人民的艰苦创业、奋勇拼搏,大力推进柳北经济带和城镇带建设,推动柳城加快融入柳州一小时经济圈,把柳城建设成为柳州产业的延伸腹地、柳州居民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建设经济繁荣、人民富裕、城镇优美、生态文明、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美好柳城。
按照“二十七字方针”要求,今后五年工作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亿元,年均增长15%;工业总产值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23%;财政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350亿元,比“十一五”期增长2.5倍。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覆盖率达8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新型社会管理机制基本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形成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机制。到2015年,森林覆盖率达45%以上,城镇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75%以上,大气环境质量和地表水水质达国家二级(类)标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建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
三、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四个柳城”
今后五年的发展,必须充分运用好我县的优势资源,加快转型升级、彰显特色,加快富民强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构筑工业、旅游、城镇、农村四大经济发展平台,使这四大平台成为项目的汇聚地、产业的承载体,从而引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富裕柳城、休闲柳城、生态柳城、和谐柳城”。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富裕柳城”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建设“富裕柳城”,必须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推动跨越发展,以专业园区平台建设引领跨越发展,千方百计建设新项目、发展新企业、壮大新产业、培育新集群,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和规模化扩张,以增量调存量壮总量,力争到“十二五”期末三次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以实施“双百工程”为标杆,在新型工业化上实现大跨越。“十二五”期末,制糖、化工、机械制造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要突破100亿元,达到115亿元;园区工业总产值要突破100亿元,达到110亿元以上。以实施“双百工程”为标杆,扩大总量,提升质量,继续做大做强工业。一是优化提升支柱产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糖、化工、机械制造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制糖产业要重点抓好甘蔗的综合利用与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实现由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向科技生态型产业升级,巩固提升广西蔗糖生产基地地位。化工产业要以规模扩张、产业提升、循环发展为主线,加快发展精细化工及相关配套产业,巩固广西最大的磷酸盐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地位,打造化工产业集群。机械制造加工业要紧紧抓住柳州建设“广西柳州汽车城”的机遇,积极引进柳州汽车、机械产业上下游配套项目,把机械制造加工产业培育成为柳城新的支柱产业。二是扶持壮大优势产业。加大对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的争取力度,加快发展茧丝绸、食品加工、新型建材三大优势产业。茧丝绸业要以发展后续加工为着力点,加快引进织造、印染、服装深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积极推进桑蚕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桑蚕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食品加工业要充分发挥我县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蔬菜、茶叶、水果、肉类等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业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一批为柳钢发展提供辅助材料的建材企业,加快推进新型环保材料生产,形成优势建筑材料产业群。三是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继续支持以日田、圣特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继续支持以桂柳水电、鑫能生物发电为代表的电力能源产业发展。利用打造西江黄金水道的有利机遇,发展造船产业。承接珠三角和柳州市家具产业转移项目,发展竹木深加工和家具制造产业。四是强力推进园区发展。高标准定位工业园区,加大园区征地和开发力度,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推进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十二五”期,要重点打造五个特色专业园区:六塘工业片区发展清洁循环化工专业园,建成广西清洁循环化工生产基地;河西工业片区发展食品加工和桑蚕茧丝绸综合利用加工专业园,建成农产品加工基地;沙埔工业片区发展汽车配件加工和机械加工配套专业园,建成柳州汽配加工基地和机械加工配套基地;以柳华—洛埠一级路建设为契机,争取将柳华经济开发区融入柳东新区发展;依托大项目,启动建设马山工业集中区。
以建设“十大农业示范基地”为抓手,在农业现代化上实现大跨越。今后五年,要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模式推进农业,在柳城“大”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生态、高效、休闲”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一要建设“十大农业示范基地”,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按照“柳州第一、广西一流、全国有名”的标准,着力打造一批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重点建设无公害稻米、甘蔗良繁、优质桑蚕、生态水果、设施食用菌、绿色蔬菜、精品茶叶、规模畜禽、农产品加工及物流配送等“十大农业示范基地”。力争把示范基地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园、高效农业特色园、农业“接二连三”产业园、循环农业试验园、高科技农业推广园、现代农民创业园。抓主题、抓集中、抓重点,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集中力量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现代高效农业项目,强力推进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巩固提升我县作为国家糖料蔗生产基地、广西蚕桑生产基地的重要地位,到2015年,把我县建成广西主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蜜桔、食用菌为主的广西出口果蔬安全生产基地。二要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平台,深入开展农业龙头企业招引和培育工作。各乡镇要立足地方实际,突出区域农业资源特点,用足用好各种扶持政策,引导规模经营,把当地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基地做大,搭建平台引企业,围绕龙头建基地。大力引导现有规模大户、农业企业通过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主动延伸农业产业链,做大企业规模,实现就地转化增值。大力扶持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成长壮大,提升农村合作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市场运作能力。大力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立网上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便利农产品销售,推广本地农业品牌,逐步形成“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生产格局。三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塑造品牌农业。制订农业品牌战略发展规划,出台加强农业品牌建设的政策性意见,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实施以甘蔗、水果、桑蚕、食用菌为重点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普及的“三新”工程,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帮助农业企业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扶持和奖励特色农业品牌。加大对农业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农业品牌产品的认知度,将柳城特色农业品牌推向全国。四要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保障能力。要继续向上争取资金抓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加大乡镇集镇饮用水安全力度,积极对乡镇供水设施进行技术改造,不断改善我县农业灌溉条件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以商贸物流业为主体,在服务业规模化上实现大跨越。要加快提升县城商贸服务业。精心打造以县城白阳中路为发展轴的商业特色街区,构筑以金时代购物公园、商贸城、海润广场为中心的三大商业圈,加快发展大型购物中心、大型超市、连锁超市,加快建设特色餐饮街区和星级宾馆,形成定位准确、特色鲜明、消费便捷、服务优质的商业网络体系,全面提升柳城商贸服务业的品位和档次。加快乡镇农贸市场改造,引导现代流通企业到乡村设点布局,构筑便利通畅的农村商贸服务体系。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大力发展专业物流、城乡物流,积极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物流龙头企业。鼓励我县传统的运输、仓储、商贸、供销社、邮政等企业,通过实行功能整合和服务延伸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引导中小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等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扩大经营规模,成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有效经营主体。加快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第三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以招商引资上项目为突破口,在对外开放质量效益上实现大跨越。实施全面开放战略,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动力。一要创新招商理念,抢抓加快发展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柳州企业退城进郊,创新招商引资理念,转变招商引资方式,在更大范围积极宣传推介柳城,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争取在循环经济、先进制造、特色旅游和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严格招商引资工作绩效考核,坚决兑现奖惩政策,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打造最优软环境。二要强推项目建设,全力驱动经济发展。要结合实际包装项目。把包装项目作为争资金、招外商的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做好项目可研、环评、规划等前期工作,储备一批带动当前、关乎长远的项目,并千方百计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争取一批项目进入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规划。要凝心聚力抓落地项目建设。实行县领导跟踪联系重点项目和责任单位全程负责抓项目的工作机制,加大项目协调推进和督促落实工作力度,促使各级各部门和投资主体全方位加快工作节奏,确保“在建项目抓进度、开工项目抓竣工、竣工项目抓投产”。县委、县政府将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及时制定特殊的优惠扶持政策,促进优势资源向重大项目集聚,确保项目“落地”不“落空”。三要锐意深化改革,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作管理体制机制,推动事业单位逐步从“养人”向“养事业”、“养项目”转变。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科学的财税运行和管理体制,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增强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大力支持企业自主融资,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落实项目建设资金。通过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奖励节约集约用地、加大村庄整治改造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等多种渠道,着力解决项目建设用地瓶颈制约。
(二)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休闲柳城”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抓住柳州建设“柳北城镇带”机遇,按照“扩大规模、完善功能、提升内涵、彰显特色”要求,切实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和质量。
一是扩容提质建设美好柳城。按照“一江两城,东扩西移,重点向东”的总体思路,合理布局县城建设,努力拓展县城发展空间,集聚人气商气,打造15平方公里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美好县城。以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为抓手,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强城市道路、绿化、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县城管理和服务功能,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全面提升县城整体形象。全力推进县城东区建设,争取用五年时间打造一个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对内有宜居性,对外有吸引力,彰显柳城特色的现代生态宜居新城。巩固提升“沿209国道经济平安文明长廊”建设成果,主动融入柳北经济带和城镇带,通过产业、交通的快速发展,加快沙埔、凤山、东泉、太平等小城镇开发建设,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率达38%。落实农村“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加快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整治村容村貌,美化农村人居环境,倡导文明新风,不断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
二是整合资源发展休闲旅游。要以“桂北风情看柳州,柳州休闲在柳城”为发展方向,坚持“高起点抓规划,高标准抓开发,高效益抓经营”的原则,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旅游业,加快融入柳州城郊假日休闲旅游圈。要整合全县旅游资源,着力开展县城旅游集散中心、沿江旅游带、209国道沿线旅游长廊、古砦旅游区的“一心一带一廊一区”建设,打造6大精品旅游品牌,即以“知青城”、凤山古镇、古砦古民居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以开山寺、安乐寺等为代表的宗教文化旅游品牌;以金洞河、沙埔河旅游区、伏虎万亩茶园、万亩生态桔园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品牌;以古砦仫佬族、壮族等民俗风情、壮欢、百村百戏为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品牌;以刘三姐影视城及龙江沿岸优美风光为代表的影视文化旅游品牌;以仿古复制工艺品、民族服饰、民间刺绣、牛腊巴、云片糕、茶叶等系列产品为重点的旅游商品品牌。要加快策划实施旅游工程,充分发挥我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丰富的优势,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与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城镇建设良性互动。
三是内环外畅打造“快速通道”。以建设“通畅柳城”为目标,切实加强交通路网建设。重点建设连接柳州及周边县市的“快速通道”,在区域交通上实现柳州至柳城“一小时经济圈”;重点建设通村公路、干线公路、工业园区、旅游景区、革命老区以及新农村道路,实现县城至乡镇“半小时经济圈”。“十二五”期,重点推进三江—北海高速、柳华—洛埠一级路、沙塘—沙埔—大埔城市道路建设。实施村村通油路(水泥路)工程,加快一批通乡、通村、通屯的路桥建设。加快推进县城新汽车客运站和乡镇客运站建设。配合做好湘桂铁路复线改造和焦柳铁路扩能改造,争取重新开通六塘火车站并设立货运站台,把寨隆火车站提升成为县级火车站。对接柳州“柳江黄金水道”建设,做好凤山和大埔码头建设前期工作。到2015年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省级、县级公路为支架,乡村道路相互衔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新格局。
(三)着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在“生态柳城”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柳城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群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同时加大对柳城良好生态环境的宣传,提升柳城的形象和知名度,努力建设经济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的宜居柳城。
积极创建自治区级生态示范县,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宜居城镇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努力建设生态示范县。一要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坚持把环境治理作为“生态柳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坚持不懈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彻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对县域江河、水库和水源保护区的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空气和水的质量。二要完善垃圾排污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城、乡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大力普及农村卫生厕所,加快推进村镇集中式饮用水保护工程,加强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建设,搞好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面貌。三要全面实施“绿满柳城”造林绿化工程。按照“卫星城山水最美、后花园树草最绿”的工作思路,引导干部群众义务植树,突出抓好县域主要交通干道、县城四周以及重点城镇和村屯的绿化,构建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到“十二五”期末,县域主要交通干线沿路的山体植被恢复率达95%以上,创建彰显特色的园林城镇10个以上,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达95%以上。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提升柳城生态品牌。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一是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重点在制糖、桑蚕茧丝绸及其综合利用、化工、机械制造加工等产业领域推进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建设,打造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生态型专业园区。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联合体,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提高单位产出能效,全面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生态农业技术,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着力发展以生态旅游业为重点的生态服务业,形成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二是扎实开展节能减排攻坚战。全力推进重点能耗行业、企业的节能技改和节能降耗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建立健全工业污染防控体系,加强环境风险防范。严格落实重点用能单位目标责任,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健全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治理恢复补偿机制,全面落实“一票否决制”,提升环境监管水平,促进污染源全面达标。
(四)更加扎实改善民生,在“和谐柳城”建设上开创新局面。
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积极推动社会事业进步,扎实推进民生改善,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是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要加强创业指导,打造创业品牌,以创业促进就业。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援助,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强化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城镇社会养老服务网络,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实现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提标、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加快构建市场供给和政府保障并举的城镇住房体系,大力实施侨居工程、安居工程,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全县社会保险覆盖率达85%以上,确保广大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困有所助,生活更加幸福。
二是着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舒适感。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启动第五轮科技创新计划,加快建立产学研有效合作机制,完善县乡科技服务平台,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实施“重教惠师”政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布局调整,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适时适地推进教育集中,提升高中办学质量,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学前教育普及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群众享受公平教育、优质教育。积极发展先进文化,以创建“自治区文化先进县”为抓手,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人文素质;深入挖掘柳城文化资源,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唱响民族文化品牌,增强柳城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资源整合,促进文化与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繁荣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体育活动普及化、经常化、产业化。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大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医用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人人共享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群众健康指数。要严格执行计生基本国策,巩固低生育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加快华侨农场体制改革步伐,使农场尽快实现经济融入市场、体制融入当地、管理融入社会“三融入”,积极推动农场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加快古砦仫佬族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新闻宣传、广播电视、双拥、扶贫、移民等事业全面发展,最大限度让全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着力强化社会管理,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要坚持群防群治、综合治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平安创建深入开展,维护社会长治久安。要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推行重大事项风险评估制度、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包案责任制度,建立健全突发性事件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要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积极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合理诉求。要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要构建公共安全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加强对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实现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要扎实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全面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提升公民法制意识。
四、争创五型先锋,提升党建引领能力
推动柳城科学发展,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围绕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十大党建工程”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打造五大党建工作品牌,争创“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民主型、廉洁型”五型先锋,把党建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党建,不断开创柳城党建工作新局面,努力把我县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全县人民的主心骨和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争创学习型先锋,强化理论武装工作。
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大力实施学习创新工程,争创学习型先锋,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建设,重点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不学习、疏于学习、学风不正、学用脱节等问题,切实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成效,努力建设一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干部队伍。各级党组织要认真履行组织党员学习的职责,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工作,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党校主阵地建设,对接“柳州讲堂”,广泛开展“全民读书月”、“理论大宣讲”等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团队、学习型社会建设,促进理论学习规范化、常态化、务实化。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带头抓好学习,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努力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以自己的示范作用带动党员干部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各级党员干部要增强学习实效性,着力在激发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质量、提升学习效果上狠下功夫,自觉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来判断形势、解决问题、推动发展,努力把学习力转化为生产力,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
(二)争创服务型先锋,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党建发展规律,切实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争创服务型先锋,以服务为载体,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中,通过提升服务能力来提高党组织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一要打造一支理念先进、工作能力强的服务型党员干部队伍。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科学选人工程,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交流机制,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培养,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能力,提高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能力。要进一步健全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把服务成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服务承诺落到实处。全面推进人才强县战略,大力实施人才聚集工程,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建立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等办法,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的谋事水平、干事能力、成事效率、处世修养,培养高素质、为民、务实的党员干部队伍。
二要建设一批促发展、惠民生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农村党建工作新路子,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切实加强党在农村基层的领导。按照“三级联创”的要求,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书记为龙头的村“两委”班子建设,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培育力度,强化对后进支部的整顿转化。进一步完善村级绩效考核制度,规范村级管理,激发村“两委”班子的活力。着力推行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农事村办”制度,优化整合政府服务资源,建立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为后盾,村“农事村办”服务站为窗口,屯“农事村办”服务点和服务户为基础的五级为民服务网络,办好农民的事、农村的事、农业的事。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组织建设,大力实施凝心聚力工程,扩大企业党组织的覆盖面,积极探索“党组织建在产业上、党建融入产业中”的非公党建路径,以产业党建为抓手,发挥党组织在整合资源、服务企业、培养人才、凝心聚力等方面的作用,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政治保障。统筹推进社区、学校、工业园区、大型商贸区等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探索区域化党建模式,整合区域党建资源,初步构建起立体式、全方位的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
三要形成一套城乡统筹的党内关怀服务机制。坚持以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自豪感,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大力实施党员关爱工程,积极探索党内关怀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形成党内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关系。积极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深入开展城乡党建结对共建活动,组织引导城乡基层党组织在人才、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共建帮扶。坚持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制度,集中开展“送温暖”惠民大行动,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支农惠农、科技文化卫生下乡等活动,切实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基层。大力推进党员关爱基金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加大对困难党员、50年以上党龄和80岁以上老党员的关心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温暖。
(三)争创效能型先锋,提升干部的执行力。
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机关效能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大力实施作风转变工程,争创效能型先锋,着力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重点解决一些党员和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严重脱离群众、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得过且过的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作风出生产力,效能出竞争力”的意识,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线,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深化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建立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和执行力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使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切实提高对工作决策的执行力。全县各级机关干部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广泛推行“基层工作法”,实施“五靠前”,即:领导靠前指挥,干部靠前工作,方法措施靠前研究和落实,问题矛盾靠前解决和化解,经验典型靠前总结和推广,从而在全县形成“乡镇在发展上比快慢、机关在服务上比优劣、干部在实绩上比高低、企业在贡献上比大小、群众在增收上比多少”的良好局面,让抢着干事、争着创业、赛着发展的精神风貌更加充分展现,努力构建职责明确、工作规范、反应敏捷、运转协调、执行有力的工作运行机制。
(四)争创民主型先锋,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
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大力实施党内民主工程,争创民主型先锋,重点解决一些党组织贯彻民主集中制不力、对党员民主权利保障落实不到位、不善于用民主方法推进工作等问题,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努力形成全县广大党员朝气蓬勃、团结奋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局面。要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对全县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等事项,始终坚持常委会、全委会集体研究决定,强化专家学者的咨询作用,扩大群众话语权,确保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要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内情况通报、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畅通党内民主渠道,进一步扩大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要充分发挥党代表作用,确保党代表在党代会召开和闭会期间,享有代表资格,行使代表职权,发挥代表作用。要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加强党管武装,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形成推动柳城发展的强大合力。
(五)争创廉洁型先锋,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大力实施反腐倡廉工程,争创廉洁型先锋,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旗帜鲜明反腐败,风清气正促发展。各级党组织要自觉承担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抓好本乡镇本单位本部门反腐倡廉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着力践行“六戒”,即戒骄、戒懒、戒空、戒虚、戒假、戒奢,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真正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和革命气节。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廉政教育,创新宣教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加强制度建设,以规范权力运行为重点,完善管人、管财、管物、管事制度,最大限度地预防腐败发生;要加强案件查办,坚持有腐必反、有案必查,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同志们,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回顾过去,我们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光辉业绩;展望未来,我们对柳城的锦绣前程充满信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柳城独特优势,同心同德,发奋图强,为建设“富裕柳城、休闲柳城、生态柳城、和谐柳城”,打造柳州主要卫星城和城市后花园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柳州一小时经济圈、柳州主要卫星城和城市后花园”:是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为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柳州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进程提出的。旨在把柳江、鹿寨、柳城三县打造成为以柳州市区为中心的“一小时经济圈”,三县融入柳州市区发展,重点是要加快把柳城打造成为柳州主要卫星城和城市后花园,建设长塘—沙埔—柳城县城城市道路,逐步形成城北经济带。
2.富裕柳城:是指围绕“打造柳州主要卫星城”的发展定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富裕安康。
3.休闲柳城:是指围绕打造“柳州城市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加快县城建设,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加快融入柳州城郊假日休闲旅游圈,打响柳城特色旅游品牌,推动城镇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
4.生态柳城:是指以创建自治区级生态示范县为抓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倡导绿色消费、打造优美环境、培育生态品牌,提升柳城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柳城可持续发展。
5.和谐柳城:是指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全面提升人民生活质量,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步提高。
6.生态示范县:是指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行政区域。基本标志是经济持续高效、社会发展文明、环境协调健康、文化生态文明,形成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协调互促的复合系统。
7.“柳北城镇带”、“柳北经济带”:市委十届十次全会提出,以实施“十大建设工程”为抓手,推进柳北区与柳城县之间长塘、沙塘、沙埔等城镇群的建设,建成以长塘至太平镇为主线的“柳北城镇带”;加快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的各层次产业,形成向南衔接的“柳北经济带”。
8.“双百工程”:是指到2015年,制糖、化工、机械制造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15亿元;工业园区总产值突破100亿元,达到110亿元以上。
9.农业“接二连三”产业园:“二”是指二产,“三”是指三产。农业“接二连三”是指把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格局。
10.“基层工作法”:是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创新办法,在工作中实施“五靠前”,即:领导靠前指挥、干部靠前工作、方法措施靠前研究和落实、问题矛盾靠前解决和化解、经验典型靠前总结和推广,促进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创科学发展之先、争社会和谐之优。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孙黎明:创科学发展之先 争和谐社会之优 为打造柳州主要卫星城和城市后花园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柳城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会场 7月27日,中国共产党柳城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县人民会堂隆重开幕。孙黎明代表中国共产党柳城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