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9日 来源:中新网 作者:杨志雄 黄艳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3月3日,广西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会议在田东县召开。 杨志雄 摄

  图为与会代表参观田东县真良村产权抵押贷款火龙果种植基地。 杨志雄 摄

  百色3月4日电(记者 杨志雄 黄艳梅)在革命老区广西百色市田东县那拔镇六鲁村,村民谢艳保以“信用”获得贷款8万元。他建起700平方米鸡舍,每年饲养3批肉鸡,全年纯利润超过8万元,他直言“信用就是真金白银”。

 

  六鲁村是2014年被评为信用村。同样凭借“信用”获得贷款的村民韦国锦依山建起3层钢架大棚种植铁皮石斛,第一期种植150多平方米,现在每年收入不低于30万元。

 

  缺资金、贷款难一直是阻碍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拦路虎”。如今,在金融扶持下,六鲁村新种芒果2000多亩,种植西贡蕉200亩,种植金桔100亩。全村家家户户都建起了楼房,人畜饮水全部解决,屯级公路全部开通。

 

  田东县地处广西西南部,总人口43万人,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的策源地,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8年12月,田东县被列为全国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县。

 

  3月3日,广西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会议在田东县召开。中共百色市委常委、田东县委书记王军在会上介绍,针对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问题,当地于2009年启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并获认定为全国首个“信用县”、“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截至2015年末,田东县建立农户信用信息电子档案7.23万户,农户信用评级覆盖率达到89%,18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51家中小微企业被纳入征信体系,全县53个贫困村先后全部被评为信用村。2009年以来,田东县累计发放5.9万户次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贷款22.8亿元。

 

  王军称,除了建立农村信用体系,田东县还建立完善农村金融组织机构、支付结算、政策性农业保险、抵押担保、村级服务“六大体系”,夯实农村金融服务基础,破解了贫困户资金缺、贷款难的问题。

 

  目前,田东县拥有银行金融机构9家,非银行金融机构18家,银行网点48个,覆盖10个乡镇和部分村屯,金融机构种类齐全度居广西县域首位。当地开展甘蔗、香蕉、竹子、水稻、芒果等13种农业保险险种,2009年以来政策性农业保险已为全县农业提供90.02亿元风险保障。

 

  王军称,田东县基本实现了让所有贫困户都拥有贷款的权利和资格。该县贫困户“有钱贷、贷要还”意识不断加强,从过去的“等靠要”被动接受帮扶向主动寻求脱贫致富路子转变,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这一思想上根本性的转变。

 

  他说,在此基础上,田东县通过农村集体产权确权、入市交易等农村产权改革,将广大农村“沉睡”的资源转化为发展的资本。此外,当地改革农业经营机制,引导和激活农村生产要素,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官方统计,田东县贫困村贷款余额由改革前2008年的5938万增长到2015年的2亿余元,5年来累计为贫困户发放9145户次4.56亿元小额信用贷款。农村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4.63万人下降到2015年的5.2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1年的39.4%下降到2015年的14.5%。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至2015年的5506元,年均增长17.2%。

 

  广西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金融办主任金坚强说,广西在田东县试点开展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尤其是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的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和成效,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高度肯定,在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总结推广好田东经验。

 

  金坚强表示,广西将紧扣“推广田东模式,发展普惠金融”主题,打造农村金融改革“升级版”,充分释放改革红利,“多措并举”发挥金融对脱贫攻坚的重要作用,努力实现金融普惠。(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