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马岭种枳壳苗的群众都发了,赚个四、五万块钱算少的,弄三十、四十万元的也不下几十户!”马岭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沈启明一见到县农业局领导便乐呵呵的介绍。
荔浦县马岭镇农民历来就有培育枳壳苗的传统,多年来,镇党委、政府也因势利导,一直把这一产业当作促进经济发展、促使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来抓,经常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民传授病虫害防治和科学管护知识、及时传送和反馈市场信息。在国家取消农业特产税,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后,农民的积极性更是高涨。由于枳壳苗作为柑桔水果嫁接枮木,具有成活率高、生长快、果品优良的优点,许多群众选准了这一项目。为进一步做好示范和引导工作,使群众学有样、看有点,2006年,该镇投入资金8万多元,建起了一个6亩的无病网式大棚隔离苗木培育示范基地,利用无病枳壳苗培育各类苗木20多万株,并经常邀请自治区农业厅专家亲临调研和指导,有力地推动了全镇枳壳苗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据统计,去年冬,该镇仅广安、福德、克新、马岭四个行政村(社区),规模以上培育枳壳苗的农户就有40多户约380多亩,全镇总计达1000多亩;截至今年5月上旬,全镇外调枳壳苗近3亿株,主要销往浙江、福建、广东等地,马岭镇名符其实地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枳壳苗生产基地。近几个月来,枳壳苗价格一路上扬,从3月初的0.03—0.05元/株涨到现在的0.08—0.1元/株,许多种植几分田枳壳苗的农户获利都有几万元;一些规模种植的农户,更是达到几十万元,如福德村的贺年弟、李绍学去年各自育苗6亩,现在获利已超过30万元,像他们一样的农户,在马岭还有几十户。难怪浙江来调苗的老板梁士山说:明年,我也要在马岭租上几亩地种枳壳,发点“小财”哟!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三江县:老巴村致富笙歌越奏越响亮
“在家吗?我们把种植协议签了。”7月4日一大早,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乡老巴村村民黄堂忠冒雨来到贫困户王福财家,将种植协议拿出来,协议中有负责回收协议、保底价协议。 【详细】
忻城县尚宁村:农民“上班”月入三千
在忻城县城关镇尚宁村板六屯,100多户农户将自己承包的田地出租给广西景建园林工程公司种植百香果,200多名群众再返回基地种百香果领工资。该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已种植千亩连片百香果。 【详细】
龙胜县一个贫困村的另类发展之路
“希望大雄村的公路硬化工程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去年年初,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大雄村的村委主任粟文良召集本村的村民召开了一次“特别”村委会议。这次村委会议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这次村委会议的地点不是在大雄村,而是挪到了龙胜县城召开,参加会议的不仅有大 【详细】
银海区:平价蔬菜进超市 “农超对接”获多赢
“我们种的蔬菜能直接卖到大超市,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春节前夕,家住银海区三合口村的朱战兵、苏艳婷这对年轻夫妻在田埂上整理刚刚采摘下来青菜,“等一下就要往超市送,这几天蔬菜卖得好,昨天才要1500斤,今天增加到3000斤,都有点忙不过来了。”说起自己种 【详细】
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发展竹林经济
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委群众,自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利用高山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竹林经济。在管护好原有竹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种植山竹,每年秋冬季合理砍伐,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村民们说这是环境保护得的“奖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