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走进三江县斗江镇牙林村养殖基地,见一排排养鸡大棚在连绵不绝披着无边绿装的山坡间,整齐排列,山清水秀的环境不受任何污染。大棚内几千只鸡这边啄一啄,那边跳一跳,叽叽啾啾、奔跑嬉戏,好不热闹,个个羽毛发亮、体格健壮,场面蔚为壮观。
在养鸡棚里,笔者看到养鸡农户杨荷英正在给鸡喂食,清理鸡舍,忙的不可开交。她告诉笔者,这个养鸡场是广西宏华生物集团柳州市宏华大北农饲料有限公司与当地农民以“公司+农户”模式于2008年初建起的,公司给他们提供鸡苗、饲料、药物、销售一条龙服务,他们只承担喂养。这些鸡50多天就可以出栏,去年12月份她卖掉一批,净赚了1万多元。
“公司还承诺,如果亏了全部由公司承担,决不会让老百姓吃亏。前年养的第一批,死了大部分,损失全部由公司承担,公司还付给老百姓每只8角钱喂养鸡的钱,这家公司真的很好,我们都很乐意与这家公司合作,积极加入了这个养鸡行列的农户越来越多,今年又有6户加入。”该村养鸡农户宽姐说。
据了解,目前全村有22家农户与这家公司合作养鸡,每户每批养殖4000多只,一年可以出栏4到5批。每只扣除成本可净赚1块多至2块钱,预计光靠养鸡这一项,每年就给农民带来近50万元的可观收入。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三江县:老巴村致富笙歌越奏越响亮
“在家吗?我们把种植协议签了。”7月4日一大早,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乡老巴村村民黄堂忠冒雨来到贫困户王福财家,将种植协议拿出来,协议中有负责回收协议、保底价协议。 【详细】
忻城县尚宁村:农民“上班”月入三千
在忻城县城关镇尚宁村板六屯,100多户农户将自己承包的田地出租给广西景建园林工程公司种植百香果,200多名群众再返回基地种百香果领工资。该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已种植千亩连片百香果。 【详细】
龙胜县一个贫困村的另类发展之路
“希望大雄村的公路硬化工程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去年年初,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大雄村的村委主任粟文良召集本村的村民召开了一次“特别”村委会议。这次村委会议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这次村委会议的地点不是在大雄村,而是挪到了龙胜县城召开,参加会议的不仅有大 【详细】
银海区:平价蔬菜进超市 “农超对接”获多赢
“我们种的蔬菜能直接卖到大超市,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春节前夕,家住银海区三合口村的朱战兵、苏艳婷这对年轻夫妻在田埂上整理刚刚采摘下来青菜,“等一下就要往超市送,这几天蔬菜卖得好,昨天才要1500斤,今天增加到3000斤,都有点忙不过来了。”说起自己种 【详细】
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发展竹林经济
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委群众,自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利用高山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竹林经济。在管护好原有竹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种植山竹,每年秋冬季合理砍伐,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村民们说这是环境保护得的“奖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