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贫困村如何脱贫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从何处入手?这是当前农民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今日本版刊登象州县石贵村靠科技发展生态农业、发挥专业合作社作用、打造“农家乐”旅游,使昔日的穷山村一跃成为全国科普示范村、自治区文明村,农民人均年收入突破6000元。其变化可喜可贺,其做法令人深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现成的模式可资借鉴。石贵村的探索,难能可贵。希望我区各地农村能从石贵村的做法中得到有益启发,因地制宜,找准突破口,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环村水泥路宽敞干净、栋栋新房拔地而起、灯光球场标准美观、综合办公楼规范实用,前来踏春的游客络绎不绝。这就是象州县农业生态旅游第一村——石贵村给人的第一印象。现有53户208人的石贵村,过去可是穷得叮当响,群众过着“养鸡换油盐,杀猪等过年”的苦日子。当时间的日历翻到2010年时,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远远高于广西农民的平均年收入。“全国科普示范村”、“第十二批自治区文明村镇”、“来宾市第二批文明村镇”、“来宾市‘求乐、求知、求技’惠农工程建设先进村”等一项项桂冠,令石贵村闻名遐迩。
小小的石贵村为何取得如此多的荣誉?近日,笔者慕名来到石贵村探访“秘笈”。采访后得知,发展生态农业、参加专业培训、打造“农家乐”特色旅游,是石贵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三道“秘笈”。
成立专业合作社 “生态农业”助创业
早在1998年,不甘落后的石贵村人就开始开荒种果,进行家畜养殖。但因经验少,致富信息闭塞,收获的农产品找不到市场出路,村民们依旧致富无门。
“县委、县政府引领我们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路子,成立了石贵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办了石贵村腐竹厂,成立了水果协会、养殖协会、旅游协会等,我们村的农产品再也不愁找不到销路了。”谈到创业成功的秘诀时,石贵村民小组长陈义说。
前些年,石贵村在县里的帮助下,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里推行分组定责理村务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将党员和骨干农民按个人特长和行业特点,分成经济发展指导组、水利设施维护组、村风文明管理组、农产品销售组等7个理村小组。采取村民自愿入股、平均分红的方式,采用“猪—沼—果—灯—鱼—蜂”和“政府+农技部门+农户+协会”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水果和畜牧水产业。目前,全村建有沼气池44座,沼气池入户率达100%,鱼池48个,年产30万元的生态腐竹厂和年出栏肉猪1000头的规模养猪场各一个。仅生态腐竹厂和养猪场,村民每年人均就能分红4000元。
参加知识大培训 “经纪活农”富路宽
“我参加农村经纪人培训后,最大的体会是要发财致富不能盲干、傻干,多参加培训,学习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和致富技术,才能洞察市场信息,搞活经济。”农民致富能手黄满荣谈及致富经时满脸得意。
2006年,象州县正式启动农村经纪人培训班,首场培训就选在石贵村。石贵村人非常珍惜每一次培训机会,还派村民代表先后参加在北流、田阳等地举办的农村经纪人培训班,到外地考察学习发展生态农业。取得“真经”回来后,便发动全村50多户大力种植水果。目前,石贵村拥有甜柚、甜橙、龙眼、桃李、荔枝等全生态环保水果700多亩,平均每亩年产水果达1500公斤,水果产品远销广东、湖南、柳州、桂林等地。日前,该村已申请注册“石贵甜柚”、“石贵甜橙”等商标,大大提高了本村农产品知名度和销售价格。
打造生态旅游村 “摘吃住干”农家乐
石贵村美丽的田园风光,绿色有机的农副产品,富有乡土气息的农家小吃,垂钓烧烤的自然乐趣,常吸引县城及柳州等地的市民前来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
“为进一步吸引游客,我们对本村原有20亩鱼塘进行了改良,优化了鱼类品种结构,让外来旅客更加开心垂钓。”村民梁润中说,村里先后从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引进70多头绿色环保香猪进行养殖繁育,为旅客提供可煮、可煎、可烤的特色餐饮。据悉,石贵村特色生态农家旅游年接待旅客2万多人。2007年,石贵村还通过了自治区旅游局检查验收,获得了“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
如今的石贵村,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村庄建设达到“五通”、“五化”,农业生产达到“生态化”。群众楼房化达100%,电话、电视、冰箱、摩托车入户率均达99%以上,村里建起科技培训基地、党员活动室、篮球场、舞台,休闲健身广场,村容整洁,村风文明,是象州县集村组班子队伍一流化、活动场所标准化、制度建设系统化、台账资料规范化、电教设备现代化的一个典型新型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三江县:老巴村致富笙歌越奏越响亮
“在家吗?我们把种植协议签了。”7月4日一大早,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乡老巴村村民黄堂忠冒雨来到贫困户王福财家,将种植协议拿出来,协议中有负责回收协议、保底价协议。 【详细】
忻城县尚宁村:农民“上班”月入三千
在忻城县城关镇尚宁村板六屯,100多户农户将自己承包的田地出租给广西景建园林工程公司种植百香果,200多名群众再返回基地种百香果领工资。该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目前已种植千亩连片百香果。 【详细】
龙胜县一个贫困村的另类发展之路
“希望大雄村的公路硬化工程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去年年初,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大雄村的村委主任粟文良召集本村的村民召开了一次“特别”村委会议。这次村委会议之所以“特别”,是因为这次村委会议的地点不是在大雄村,而是挪到了龙胜县城召开,参加会议的不仅有大 【详细】
银海区:平价蔬菜进超市 “农超对接”获多赢
“我们种的蔬菜能直接卖到大超市,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春节前夕,家住银海区三合口村的朱战兵、苏艳婷这对年轻夫妻在田埂上整理刚刚采摘下来青菜,“等一下就要往超市送,这几天蔬菜卖得好,昨天才要1500斤,今天增加到3000斤,都有点忙不过来了。”说起自己种 【详细】
全州县东山瑶族乡发展竹林经济
全州县东山瑶族乡白竹村委群众,自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利用高山气候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竹林经济。在管护好原有竹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种植山竹,每年秋冬季合理砍伐,人均纯收入在3000元以上,村民们说这是环境保护得的“奖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