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08日 来源:左江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相信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尊重农民意愿和首创精神,激发农民的积极性,成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如何贯彻落实“三农”政策的重要课题。所以,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以验,提出以下几个意见:

  一、创新政府投入机制,在“导”字上做文章。一是可以采取奖代补的方式,采取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奖励基金的方式,由财政对农村开展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奖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方式,对农民自发从事文化站、托老所等特定公益事业项目直接给予补贴,使农民由被动建设向主动建设转变,使政府从包办代替向组织引导转变。三是可以采取贷款贴息的方式,由财政对生产经营者承担全部或部分贷款利息责任,鼓励群众发展造林绿化、农业产业化经营等项目。四是可以采取农业保险的方式,对发展优良品种、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农户落实保险补贴措施,化解投资经营风险,让群众吃上“定心丸”。

  二、选好配强村级班子,注重一个“带”字。基层党委一定要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扬民主,广开聚贤门路,大力倡导能人经济、能人治村,大胆选拔使用能人,选准配强领导班子,真正把那些有思想、有能力、有激情,政治上可靠,经济上懂行,有一技之长,与群众心连心的人才重用起来,配强带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三、培育塑造先进典型,侧重一个“引”字。在以先进典型引导群众致富方面,要善于利用先进典型向农民群众传授创业的艰辛、致富的历程、成功的喜悦,达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目的。要引导先进典型克服“怕被赶超”、“怕被抢饭碗”的保守思想,培养树立规模就是效益、规模就是品牌、规模就是市场的新观念,增强他们带动发展区域经济的引导能力,主动把自身所掌握的种养技术、加工技术等传授给群众。同时,要组织在广大干部群众张旗鼓地学习宣传无私奉献、带领民富的先进典型,激发他们无私奉献、造福乡亲的热情。

  四、搭建民主管理新平台,侧重一个“聚”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件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大好事,参与新农村建设应是每一名农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如□黄朝圣何发动群众,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想真正得民心、聚民力、集民智,必须搭建民主管理新平台,在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上多动心思,真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侧重一个“活”字。一是要努力营建文明卫生的生活环境。发动群众通过建沼气池、垃圾池和改厨、改厕、改水、改圈等方式,净化、绿化、美化人居环境,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二是要经常组织送图书、送文艺、送电影下乡活动,开展各种向上、贴近群众生活文艺演出,让农民从中受到文化熏陶。要通过举办乡土文艺演员培训班、民间文艺交流会等方式,积极培养农村文化主体,对涌现出来农民文艺团体、农村文化大户,要积极引导,不断提高农村“文化造血”能力。三是要经常组织开展创建评比活动。积极开展“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

  人”和争创“文明村”、“文明组”、“文明社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采取干部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等方式,让群众在评中学、比中改,在评比中知晓存在的差距,明白努力的方向,增强争先创优的动力。

  六、培养群众致富能力,关键在“实”字。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机制,建立县级统筹、乡镇具体负责、行政村配合的培训组织体系,形成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二是以村小学为依托,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建立农民夜校,对农民进行种养加、工业生产操作线和家政服务技术培训,使年满16周岁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和非农领域就业技能,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围绕产业发展所需,建立一批骨干产业和主导产业培训基地,从上级机关和事业单位选聘一批科技人员和专家,组成讲师团授课培训。实施“绿色证书”培训,抓好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提致富能力、市场竞争能力。

  (作者系江州区左州镇党委书记)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