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4日 来源:梧州日报 作者:记者 梁萍 通讯员 苏梦椿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记者到苍梧县六堡镇采访,看到当地一些茶园被撂荒,杂草丛生。当地茶农反映,生产成本高,茶难卖,种茶没赚头,不如外出打工。

  作为中国历史名茶六堡茶的原产地,在六堡茶市场价值持续走高、地方出台系列扶持政策的利好背景下,六堡镇的茶农为何会不愿种茶记者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没有规模就没有话语权

  7月盛夏,在六堡镇塘平村的一个小茶园里,茶农何柳娟正在锄草松土,茶树长势还算不错。她说,家里共有茶园十多亩,多年来茶叶亩产稳定在50公斤左右,销售价格约为每公斤100元。但是,近几年来种茶、管理、采茶成本越来越高,茶叶却越来越不好卖,儿女都陆续外出打工,老伴采完夏茶后也准备出去打工了。

  而不远处的另一块茶园里,杂草参差繁杂,有的已经长到一米多高。茶园主陈冠生说,因为茶叶销售情况不好,他已经有一年多没打理茶园了。“很多六堡茶生产加工企业都不来收购茶叶,反而从外地买进,说是外地的茶叶更便宜。”他无奈叹息。要降低价格出售自家茶叶又实难维持,于是他干脆就不种茶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六堡茶加工企业主说,外地的原料茶确实是比本地便宜不少,主要原因是其种植规模大、产量高,把生产经营成本摊平了。虽然很多外地茶叶的品质不如本地,但茶商间的竞争几乎都着眼于降低成本,因而大多从外地进货。

  苍梧县政府为鼓励原产地的六堡茶种植,近两年出台了相关奖励扶持措施,规定连片200亩以上的标准茶园每亩奖励扶持1000元。但事实上,达到这个规模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并不多,很难拿到扶持资金,更不用说普通茶农了。

  业内人士指出,六堡茶从种植到有收成需要三四年时间,周期较长,而且茶园开垦、茶籽茶苗投入以及人工、管理等一系列成本也不菲,对于一般的茶农来说,种茶致富并不简单。如今再加上销售市场不稳定,靠自产自销谋取收入的茶农更是吃不消。

  如此,就造成了部分六堡茶原产地茶农种茶积极性不高的现象。

  品牌价值要产业链共享

  其实,据近两年来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中国茶叶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六堡茶的品牌价值是在稳步提升的,今年已经以12.39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中国茶叶区域品牌价值第二十九位。在这过程中,一些品牌六堡茶企业趁势实现了较快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苍梧县农业局提供的数据表明,截至2014年上半年,该县六堡茶面积为6.23万亩,六堡镇种植面积占大头。有关人士指出,目前我市将六堡茶产业作为重点农业特色产业来发展,作为六堡茶原产地的六堡镇六堡茶种植也应该得到有效保护和规范发展,才能巩固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根基。

  为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在进一步加大对六堡茶龙头企业扶持的同时,要引导和鼓励企业对原产地六堡茶进行“反哺”,可采用“协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对茶农的茶园进行整合,推广标准化种植,对茶叶进行保价收购、统一工艺加工和销售,逐步培育并突显原产地六堡茶的特色和品质优势,进一步促进原产地六堡茶的竞争力和价值提升。

  “如此一来,当市场价低于最低保护价时,企业按最低保护价收购项目基地合作社茶农生产的茶叶;当市场价高于最低保护价时,就按市场价或双方商定价进行收购,实现茶农茶叶销售稳定和收入提高。”苍梧县农业局有关专家分析说。

  近期,市、县两级有关部门正在考虑加大对散户茶农的扶持力度,计划调整措施鼓励开发建设林茶相间的一二十亩小规模生态茶园, 让更多茶农享受到政府的惠农政策。

  新改选成立的六堡镇六堡茶协会目前重点加快对传统工艺六堡茶的挖掘、整理,另辟蹊径推动原产地六堡茶的发展。其中,通过主打原产地种植、原生态传统手工品牌来扩大市场销售的策略,初步收到了较好效果,原产地茶叶市场销售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展。协会希望以此带动经营开拓,促进茶农种茶积极性提高和致富信心增强。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