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也是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受历史、区位等因素影响,与省内其他兄弟市相比,县域经济仍是宿州发展的“短板”。以财政收入为例,县区财政收入占全市比重近几年呈逐年下降趋势,2011年度、2012年度、2013年度占比分别为66.5%、64.2%、61%,今年1月份仅为55%。可以说,宿州之所以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县域经济发展不快、总量不大。县域经济的“短板”补不齐,宿州市发展就无从谈起。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一是 “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模式正在改变,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二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方式已不可持续,园区化承载、集群式推进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三是自我封闭、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僵化思维已难以奏效,突破县域界限,主动参与产业分工和协作,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四是城乡分割,依靠工农产品“剪刀差”推动城市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已成为历史,加大城乡统筹,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要适应这些新特点,从分析主要经济指标运行状况切入,深入研究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稳增长的措施。从宿州实际看,应该从以下方面寻求突破:
第一,壮大工业支撑。宿州各县区的情况不尽相同,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本一致,就是工业发展基础薄弱。振兴县域经济,必须加快推进工业化、扩张工业总量、壮大工业支撑,这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战略任务。为此要牢固树立工业兴市强县的理念,集中精力打造首位工业产业园,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通过真金白银的产值、税收,培育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是完善产业规划,推动产业发展连点成线、串线成面、链式发展,把传统产业做成优势产业,把优势产业做成主导产业,早日跻身全省重点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核心竞争力。二是强化工业招商,坚持以“工业项目、招大引强、税源企业和环境保护”为导向,更加注重产业招商、专业招商,提高招商精准度,围绕首位产业培育,促进招商引资提质提效。三是夯实项目支撑,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要求,毫不放松地谋项目、抓项目、上项目,通过项目吸引投资、聚集要素、积蓄后劲。四是加强园区建设,抓住省政府整合提升皖北各类开发园区的机遇,培育主导产业,突出园区特色,打造竞争优势,不断提高园区对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压缩战线,把县区开发区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主战场,促进企业追加投资,达到投资强度的门槛,逐步增加县区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占比。要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形成以园区带动乡镇发展的格局。
第二,加快城乡建设。新型城镇化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宿州的县域城镇化水平明显低于周边地区,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城市功能配套,都有很大的差距。为了加快县城建设,今年宿州提出了城乡建设“555”工程,作为各县区城乡建设和管理的总抓手。以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提升品位、打造特色为核心内容,以具体的工程项目为抓手,重点在县、镇、村三个层面的建设发展上用力,确保按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将美好乡村建设和“三线三边”城乡环境整治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不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逐步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为县域经济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城乡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适度超前而不过度超前”的原则,如果光盖房子,没有产业、没有产业工人,城市里没有人气,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向改革要动力、要效率、要红利。目前亟需围绕金融、用地、人才和政策等关键环节进行创新探索,着力培育县域经济新的竞争优势。金融方面,鼓励商业银行在县域扩大信贷投放规模、下放支行业务权限,持续巩固农村信用社改制成果,加快发展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切实解决县域融资难的问题;通过财政奖励、补助、贴息等方式,重点支持县区重大基础和社会公共事业等建设。土地方面,在用地指标分配上,单独拿出一些预留指标,按照“指标跟着工业项目走,跟着优质项目走”的办法,向县域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倾斜;积极开展“人地挂钩”试点,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拓展用地新空间。人才方面,加大省市有关部门与县区之间干部交流,向县区输送培育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政策方面,进一步削减、下放、取消、规范审批事项,按照事权财权一致的原则,主动对县区下放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凡是能够下放的,全面清理和下放到位,凡是县区能做好的事项全部交给县区,从体制机制上松绑、放权、减负、让利,确保县区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加强行政推动。振兴县域经济不会立竿见影,必须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牢固树立打持久战、跑马拉松的思想。督查调度是推动县区发展的有效手段,考核奖惩是引导县区争先进位的可靠保障,也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必须持之以恒。督查调度上,要调度县区主要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探索创新督查工作方式,分层次督查,定期督查,做到重点工作进展到哪里,督查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以此来压实责任,促进工作落实。通过督查调度、考核奖惩机制,激励各级干部增强振兴县域经济的意识,着眼长远,切实担当,持之以恒,善谋善成,久久为功,打赢振兴县域经济的攻坚战。 (作者单位:宿州市政府)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强化金融支撑作用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推动县域经济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实践充分证明,金融业在哪些地区作用发挥得好,哪个地方的经济增长就会更强劲、更稳定、更健康、更持久。 【详细】
揭湖北隐忧:一城独大县域经济弱 宜昌襄阳还需努力
早在2013年,中部大省湖北就提出到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5万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前移。努力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详细】
江西省: 绘制县域经济金融“生态图谱”
“生态圈”原属生物学范畴,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群体。生态图谱的主角,自然是多样化的生物种类。 【详细】
[大化县]挖掘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在精神,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提升服务质量,释放改革红利挖掘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详细】
[西林县]打造五大特色旅游品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西林县围绕“建设生态西林、改善山区民生”主题和“文化名县”发展战略,在保护历史文物的同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本地资源,强力打造历史、古城、原生态、民间、垂钓五大特色旅游品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