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板
早在2013年,中部大省湖北就提出到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85万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前移。努力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目前,对照2020年全面小康发展目标,湖北“一城独大”、“首位畸高”等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还很突出,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一块短板。
这首先体现为,武汉“一城独大”,虽是湖北无可争议的“班长”,但由于地处鄂东,其经济影响很难全面覆盖到全省各地,尤其是鄂西北和鄂西南地区,而正是这些地区集中着湖北的四大连片特困山区。
“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理论提出者、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一个“老大哥”,身边围绕着一群“小不点”,这是曾经对湖北省区域发展格局的形象比喻。经过多年的追赶,宜昌、襄阳已经锋芒初露,然而前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介绍,按照2013年初核算的数字,2012年武汉市的GDP超过8000亿元,宜昌市、襄阳市超过2500亿元,黄冈市、荆州市、孝感市、荆门市、黄石市均超过1000亿元。武汉市“鹤立鸡群”。
其次是科教与经济融合不足。12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开发机构、132万研发人员,湖北高层次科技人才高居全国前列、中部之首,然而科教转化经济的效率低,产业衔接应用不够,产学研深度结合机制有待突破,科技经济“两张皮”的现象是常见的抱怨。科教优势仍然停留在要素优势阶段,未能直接体现为生产力。
其三是县域经济发展。江浙之强,壮在县域;湖北发展不够,弱在大面积的县域。叶青认为,2012年全国百强县中,湖北唯有一个大冶好不容易挤到了第97名。县域经济弱,故乡镇经济更弱,影响了县域群众收入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策
湖北省内专家提出,目前距离2020年仅有6年时间,要破解“一城独大”隐忧,实现区域均衡发展,湖北需做战略调整。
一是不断优化发展格局。全力推进“一主两副”中心城市发展,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加快襄阳、十堰、随州城市群,宜昌、荆州、荆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一主两副”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大别山、武陵山“一红一绿”两个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推进鄂州综合改革、荆州壮腰工程、荆门农谷建设等发展平台建设;推进秦巴山、幕阜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形成多点支撑、多极带动、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秦尊文分析说,“两圈一带”战略是调整区域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在继续保持武汉城市圈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加大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力度;在继续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同时,带动江汉经济带的开发。使相对较弱的鄂西圈和江汉带得到均衡发展,达到区域协调共进的目标。
按照“两圈一带”战略的部署,可结合湖北产业基础和科教优势,高度重视培育和研究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生物技术、信息产业等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抢占“后危机时代”市场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二是不断强化省际合作。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开发的重大机遇,进一步强化与周边省份合作,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上下游协作配合的产业链建设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中国新的经济支撑带。
三是解决科技优势“应优不优”的问题。把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必须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打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通道;完善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鼓励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流动;引导科研人员更新观念,强化市场意识,积极投身科研成果转化;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健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制度性平台和要素平台。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建平)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江西省: 绘制县域经济金融“生态图谱”
“生态圈”原属生物学范畴,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群体。生态图谱的主角,自然是多样化的生物种类。 【详细】
[大化县]挖掘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今年以来,大化瑶族自治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在精神,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提升服务质量,释放改革红利挖掘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详细】
湖北省:以科学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
11日,省政府召开新型城镇化规划编制工作协调小组会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东强调,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规划引领,以人为本,完善机制,试点先行,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副省长曹广晶出席会议并讲话。 【详细】
[西林县]打造五大特色旅游品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近年来,西林县围绕“建设生态西林、改善山区民生”主题和“文化名县”发展战略,在保护历史文物的同时,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本地资源,强力打造历史、古城、原生态、民间、垂钓五大特色旅游品牌,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详细】
县域经济电子商务热潮下的冷思考
在巩固一线城市,布局二、三线城市后,电商巨头的触角开始深入到县域市场,纷纷把广告刷到城镇和乡村,电子商务和县域经济互相借力的“大戏”正在火热上演。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