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0日 来源:山西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多次历史地、辩证地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阶段性特征。县域作为我国相对独立的经济单元,处于宏观经济的末梢。如果这一经济单元能够敏感地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不仅会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而且能有效地夯实宏观政策落实和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

  新常态是提质增效的新机遇。多年来,县域经济处于规模企业不多、经营粗放、“家族式”治理、行为短期化、效益不高、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难成行业巨擘的低端状态。今后,市场供需间的作用方向发生转化,企业不进行提质增效将难以为继。随着市场选择和政府的主动调控,县域内部产业也要通过竞争、兼并重组、淘汰低效行业企业来提高效率,县域经济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会得到进一步增强。特别是县域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多,而且往往有其地域特色和历史传承,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只要它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和分析市场信息,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通过创新管理组织好生产,就能实现质量较高的发展,使县域经济既呈现出应有的发展活力,也逐步积累起极具地方特色的发展优势。

  新常态是结构优化的新机遇。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进出口、生产要素的总量和结构等方面呈现的新特征分析,今后一、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将逐步拓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资源将进一步市场化,认养农业、庄园农业等农业新业态大量涌现,农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将越来越高,一产的质量和规模定会有一轮大的提升。而且随着新商业模式的触角不断延伸,电子商务等直接对接上游生产,物流业快速发展,供给和需求都会给力县域中的服务业发展。由此可见,一、三产业发展会逐步改变过去“无工不富”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同时,二产内部也会加速分化,落后产能淘汰,提质增效后的实体企业获得长足发展。县域经济的发展基础有望进一步夯实,发展水平有望大幅度提高。

  新常态是动力转换的新机遇。改革开放以来的县域经济发展,要素的简单组合累加是实现增长的主要路径。现在,多数传统产业趋于饱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在逐渐减少,人力资本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各类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增长必须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如果仍然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增投资,极易造成低效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今后,县域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创新驱动。由于地域条件限制,多数县域不是科技成果转化和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但县域的企业实体理应有更大的创新空间和创新激情。它们应更加注重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更加注重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或激活新的市场,采取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模仿性创新基础上实现开拓性创新。从宏观上看,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更多地依靠本区域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县域中的资源配置动力也会逐步内生化。

  新常态是能力提升的新机遇。新常态下,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理念和市场经济原则,县域应以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限制权力、阳光使用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的“六权治本”为目标,科学界定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边界,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同时强化政府在战略规划、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职能。另外,按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县级政府还应进一步加快法治体系建设,严格按照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的法律制度实施行政行为,实现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的不合理干预。县级政府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法治建设,才能提升区域治理能力和水平,从而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要求。

  新常态是特色发展的新机遇。过去县域间由于强烈的发展需求,同质竞争、无序竞争此起彼伏。今后,我国宏观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一方面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政绩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各微观要素自身也自觉地从低效率部门区域向高效率部门区域转移集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都将促进县域沉下心来,认真分析研判,按照自身地理环境、地域特色、资源秉赋、技术传统、商业渠道等条件进行产业定位,进行政策引导,逐步实现各有千秋、千帆竞发的县域经济块状集约发展,为宏观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新常态是思维转型的新机遇。发展思维、发展理念是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主要致力于做大GDP规模和提高GDP增速,以此作为衡量政绩的重要标尺。特别是县级政府习惯于冲在一线招商引资,给企业定项目,提供融资担保,甚至替企业定投资,降低了微观层面的资源配置效率,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创新驱动、体制改革被有意无意地置于从属地位。今后,随着我国经济转入中高速或中速增长,各级政府应摒弃唯GDP论的落后观念,县域发展也应从以速度为主转向以质量为主,以包容性增长为目标,弱化“速度思维”,真正树立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经济效益、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相协调相平衡的理念,让市场机制在统一的制度环境下发挥作用,从而推进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者为中共长治县委副书记、长治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文兵)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