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21日 11:21  武鸣网 浏览次数:0
0 分享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我县把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有效举措,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全程谋划、全程规范、全程阳光、全程差额”四个“全程”措施,大力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形成了“重民意推干部、靠竞争选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全程谋划,着力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常态化。为了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我县精心摸底,统筹安排,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核定的编制和领导职数限额内,根据职位空缺情况制定全年的竞争性选拔干部计划,在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中进行实践探索。2009年至今,我县面向全区公开选拔县财政局副局长、县招商促进局副局长、县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等19个职位的副科级领导干部,面向全县开展了74个副科级领导岗位(或相当副科级)的竞争性选拔工作。2012年,全县拿出7个职位参与南宁市组织开展的2012年“推优育才”工程第一批跨区域跨部门交流任职和竞争上岗工作,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通过在乡镇、县直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岗位等不同层面上的实践,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全县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好方法,为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常态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全程规范,着力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规范程序是关键。我县根据不同职位的特点,合理确定选拔范围,科学设置选拔程序。一是考试试卷“量身定制”。公选笔试、面试试卷委托区内外有资质的机构命制,保密部门对现场进行全部屏蔽,纪检监察部门全程跟踪监督。二是面试工作规范化。面试环节中,改进考官组成结构,打破“领导+专家”模式,采取考官组和评议组“两组评分制”,由组织、人事、编办、纪委监察等部门领导组成7人考官组,评分占70%,由部分县党代表、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党外领导干部和干部监督员组成15人评议组评分占30%,面试过程全程录像,结果当场公布,切实提高面试的公正度和合理性。
 
  全程阳光,着力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民主化程度。我县在进行竞争性选拔干部过程中,坚持做到全程公开竞选职位、资格条件、方法程序、阶段成绩和任用结果,通过武鸣电视台、武鸣时讯、武鸣网等地方传播媒介发布公告,并以新闻媒体跟踪报道形式,对整个选拔程序进行公开。同时,县纪委全程参与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各环节的监督,试题制阅环节由监督员进行全程跟踪,笔试环节监督员实行巡查监督,面试环节由监督员对面试工作进行现场监督,考察环节由监督员全程参与。此外,邀请新闻媒体记者参加竞争性选拔工作有关程序。通过全面公开和加强监督,使广大干部群众看到县委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更多地了解组织工作,进一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良好氛围。
 
  全程差额,着力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质量。坚持把竞争贯穿选拔干部的始终,在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中,均采取了以“差额推荐、差额提名、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为主要内容的差额选拔方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原则。一是差额推荐“海选”。在媒体公布选拔职位名称、选拔条件、选拔方式和选拔程序,通过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三种推荐方式,扩大推荐范围,确保每个职位的报考比例都不低于1:5。二是差额审查“挑选”。县公选办对组织推荐、群众举荐、个人自荐对象的有关资料,按照公布的报名条件和资格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者准予参加笔试。参加笔试的人数不到5名时,该职位不开考。三是差额考察“精选”。按笔试总成绩50%,面试成绩50%的比例计算应试者的综合成绩,每个选拔职位按照1∶3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考察体检人选。根据体检考察情况,由县委组织部按选拔职位1:2比例提出拟任建议人选。四是差额票决“优选”。将拟任建议人选提交县委常委会进行差额票决,坚持民主讨论、集体决策的原则,做到不符合规定的不上会,参会人数不到三分之二以上的不研究,半数以上参会人员不同意的不通过,意见有分歧或群众反映问题未查清的暂缓决定,县委常委会研究认为无合适人选的,该职位暂空缺。全程差额选拔干部,不仅激发了广大干部的竞争意识,而且提高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质量。
 
编辑:Eva  作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