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30日 来源:右江日报 作者:黄兖隆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从低矮的平房到“别墅式”农家庭院,从泥巴路到水泥路,从脏、乱、差到环境优雅……百色市自2006年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着力推进16个市级试点村屯和42个县级试点村屯工作。目前,各试点村屯群众安居乐业,生活美满。

  规划先行 群众住得舒服

  走进右江区永乐乡濑浩屯,只见这里环境优美,风景如画,“别墅式”的农家庭院掩映在绿树翠竹中。

  “濑浩屯环境的优美得益于百色市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永乐乡有关负责人说。濑浩屯以种植小番茄、芒果、西瓜等农产品闻名。2006年底,濑浩屯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产业特色,被确定为百色市、右江区两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规划总面积约218亩。通过建设,濑浩新村已分类建成住宅核心区、垂钓区、烧烤区、主题公园娱乐区、山林风貌区、果园采摘区;同时还建有风雨桥、人工溪流、湿地景区等景观。如今的濑浩风景秀丽,环境幽雅,是休闲娱乐旅游的好处所。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实践工作中,百色市各级领导认识到,没有规划的农村不是新农村,建设新农村,规划必须先行。为此,百色市坚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以不同自然村屯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农业、生态、旅游、民族等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造,力争改出一片新居、一批产业、一片景观。经过改造和建设,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依托优势 打造“一村一品”

  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地处右江河畔,土地肥沃,近年来,该村依托地理优势,大力种植无公害蔬菜香葱,目前全村年种植香葱面积3000亩,日收购外运香葱2万斤以上,仅香葱一项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2000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同时,村民在有关部门的扶持下成立无公害蔬菜协会、香葱协会,抓好“田园化”项目,统一技术指导,建立固定的营销市场,实现了产业合作化。

  百色市各级党委、政府针对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的实际,把发展生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实现农民增收作为目标,将产业发展作为突破口,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市级试点之一的田阳县那生屯,以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家乐”为主,将生态旅游产业逐步做强做大。2008年以来,共接待游客6200多人,创收70多万元,人均增收3600多元。因地制宜,突出本地优势和特点。如乐业县火卖屯、右江区濑浩新村、靖西县旧州街以“农家乐生态和民族风情旅游业带动”为定位,德保县窑庄屯和凌云县陇堆屯以“生态种养业带动”为定位,靖西县新兴街以“工业带动”为定位,平果市百弄屯以“劳务经济带动”为定位,打造“一村一品”成效显著。据统计,2007年市级12个试点村屯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64元。

  文明入村村更新

  如今,不论你走在地处右江河谷的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田阳县百育镇四那村那生屯、右江区阳圩镇平圩村,还是走在地处大石山区的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陇堆屯、下甲乡河洲村九洞屯,你都会看到村里环境优美,路面整洁,房前屋后花草点缀,美丽无比。

  这是百色市根据自身经济基础、自然生态、人文环境等实际条件,大力整治村容环境,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结果。各试点村屯通过建立农村居民自我管理的村庄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将乡村清洁纳入村规民约,使村民自觉遵守,营造了舒适的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全市有58个市级和面上试点村屯全部建有垃圾集中处理点,有27个试点村屯设有卫生保洁员。各试点均成立清洁卫生检查评比小组,定期检查评比。田阳县头塘镇绿谷屯将18名党员分为6个小组,划分“党员清洁责任区”,每月检查一次,半年评比一次,确保了村里整洁卫生。同时,重点整治人畜混居和畜禽放养等突出问题,推行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把养殖小区规划纳入村庄总体规划中。目前各试点都建有养殖小区,把人居与畜禽分离,改变了人畜混居的落后状况。

  新风进农家,幸福传万家。目前,各试点村屯社会风尚良好,邻里友好和睦,社会安定有序,无刑事治安案件;村规民约完善,民风健康文明,无民事纠纷或民事纠纷调解及时、有效,无黄赌毒、邪教、迷信活动等。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丹子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