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5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袁 琳 贺亮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今年8月举办的广西食用菌成果展览交易会上,一名姑娘在展示她们企业种植的大灵芝。喻湘泉/摄

 

  总产突破100万吨,效益突破70亿元,亩纯收入突破1万元——这是2012-2013生产年度广西食用菌产业交出的优秀“成绩单”。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鼓励、扶持发展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广西食用菌产业如同一盏上升的“太阳灯”,铆足了干劲向着百亿元目标冲击。

  目前,食用菌已成为广西仅次于粮、糖、桑、果、菜之后的第六大作物,是推进实施农民“万元增收”工程和“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的重要产业。

  1 现状 广西食用菌突破百万吨

  据自治区农业厅统计,2012-2013生产年度,我区食用菌总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04.06万吨,实现总产值74.8亿元,分别是2004-2005生产年度的5.2倍和8.9倍,成为全国12个年总产量超百万吨的省份之一。

  同时,广西双孢蘑菇产量达到53.02万吨,占食用菌总产量50%以上,在连续4年排名全国亚军后,首次成为“老大”。横县更是成为全国双孢蘑菇第一大县,全县产鲜菇12.53万吨,产值11.26亿元,今年获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中国双孢蘑菇之乡”称号。

  据了解,目前横县建成了单造栽培面积4.2万平方米的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引进国际先进的“隧道发酵+温控菇房”技术,实现了周年化生产,每造生产期2个月,每年可种6造,每造单产可达30公斤/平方米。近日,记者在横县云表镇朝南村蘑菇工厂化生产基地看到,这里的办公区、绿化区、生产区错落有致,工人们在忙碌地采摘鲜菇往卡车上装。近年来,横县通过引进广西集盛食品等大企业作为龙头带动,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双孢蘑菇产业的发展。

  食用菌栽培产业是“短、平、快”项目,投入产出比在1∶2至1∶8之间,最高可达1∶15。种植食用菌,亩产值少则1.5万元,多的超过10万元,拿下“万元田”算是举手之劳。这个生产年度,我区食用菌平均亩产值2.284万元,平均亩纯收入1.084万元。横县的朝南村以种植双孢蘑菇为主,全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2万元。自治区农业厅一位负责人介绍,我区的食用菌大部分以鲜销为主,消费势头强劲,部分珍稀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其中草菇、杏鲍菇等品种在零售市场已与猪肉同价。

  2 探索 生态生产异军突起

  占地128亩的基地内,一排排的大棚整齐划一,一堆堆桑杆菌料如小山一样堆放在厂房周围。近日记者在宜州市宜源桑杆菌业有限公司食用菌培育基地看到,反季节生产食用菌已经收获。公司负责人介绍,如果在产菇旺季,菇房里几十个农民采摘秀珍菇都忙不过来,用桑枝培育出的秀珍菇很不一样,特别清甜、嫩脆,外地消费者都喜欢广西的桑枝秀珍菇。

  据介绍,废弃的桑杆是生产绿色、有机食用菌的上等原材料。从宜州市试验的统计数据看,0.5公斤干桑杆一般可栽培出0.4公斤左右的鲜菇,按平均售价每公斤5元计算,每亩桑园1000公斤干桑杆可新增产值4000元。

  自治区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区目前每年可作为食用菌生产原料的桑杆约400万吨左右,利用桑杆为原料生产食用菌,转化率高,产品品质好;同时采收后的废菌糠可作为有机肥还田,提高土壤肥力,减少肥料的投入,使桑杆资源得到高效、安全、生态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如果把现有桑杆利用率提高到50%,那么全区每年可生产食用菌100-150万吨,新增产值可达50-75亿元。因此,大力推广利用桑杆栽培食用菌,是延长桑蚕产业链、增强桑蚕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据了解,目前我区强力打造的桑枝食用菌异军突起,生产规模超过了1.5亿袋(棒),产量超过7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据了解,广西温光资源丰富,生物生长量大,除了桑枝,每年1200多万吨蔗渣、150多万吨木薯秆、1200万吨稻草、300万吨玉米秆(芯),还有大量的木屑、果园修剪枝条等,以及数百万吨的家禽畜牧排泄物,保证了食用菌生产稳定发展。

  在横县,被大多农户视为废弃物的牛粪、稻草,在食用菌种植户眼里却是“香饽饽”。记者在该县云表镇看到,村里房屋的墙体上,到处都有收购稻草和牛粪的广告。一位姓陈的农民说,每到秋天,村民就挑着箩筐、开着拖车走村串户收购牛粪和稻草;有的农户为保证稻草供应量,宁愿帮其他人免费收割稻谷。近年来,云表镇、陶圩镇等地的农户通过“稻草、粪便-蘑菇-有机肥-果蔬”种植一体的生产模式,形成了完整的绿色农业循环产业链。当地牛粪、稻草供不应求,稻草可卖到600元/吨,牛粪价格为180元/立方米。

  据了解,过去食用菌生产长期以来依赖天然树木作为原料,对宝贵的森林资源消耗甚大。以香菇、黑木耳为例,一般每生产1吨干香菇约需要消耗18立方米木材,1吨干黑木耳约需要消耗20立方米木材,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菌林矛盾日益凸显。自治区农业厅相关负责人分析,广西近年来加强食用菌生产代用料的开发利用,探索生态生产新配方,不断挖掘资源潜力,开拓了食用菌生产的新路子,也是发展食用菌的必由之路。

  3 目标 打造百亿元食用菌产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理念的不断增强,食用菌产品得到了消费者的大力推崇,消费量不断增加。专家预测,今后一段时间,中国食用菌市场消费量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近年来福建、浙江、江苏等食用菌强省由于原料短缺、劳力成本大幅上升等矛盾日益突出,产业“北扩西移”步伐迅速加快。自治区农业厅一位负责人介绍,这些大环境都为广西发展食用菌产业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而且广西也完全具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条件。

  广西森林面积达1.47亿亩,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数,在香菇、木耳生产主要产区栎类树资源丰富,全区林业每年有350万立方米森林加工商品下脚料,为发展木腐菌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资源。广西的野生菇资源也相当丰富,广西红菇总产量居全国第一。

  据统计,目前,广西食用菌年栽培面积超百万平方米、年产值超亿元的县(市、区)分别有31个和21个,由北到南、自东向西,逐步形成覆盖桂林-钦州、贺州-百色等10个市30多个县的产业带。

  据了解,现阶段广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重点,就是实施“136”工程,即努力打造一大桂菌品牌(广西双孢蘑菇),重点支持杏鲍菇、巴氏蘑菇等三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突出建设黑木耳、秀珍菇等六大菌包供应中心。2013-2014生产年度,力争食用菌总产值达到100亿元,打造出我区又一个百亿元产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