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7月06日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晓松 陈炜伟 叶 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西部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全面领先于东部地区,“东慢西快”格局日渐明朗。

  “一快一慢之间,中国经济正从区域不平衡逐渐走向平衡,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内在动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说。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区域发展,提出并全面实施了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大大缩小了区域差距,经济发展格局从“单极突进”转为“多轮驱动”。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中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对国民经济整体增长具有强大带动力的经济核心区。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面临资源枯竭、技术落后、企业亏损等发展困境。

  针对这一问题,近十年来,中央在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同时,相继提出并实施了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逐步形成了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十年来,中央在区域发展的“棋盘”上频繁落子,加紧布局——

  加快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出台成渝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等区域规划,建设福建平潭、浙江舟山、珠海横琴等试验功能区……一系列区域规划相继出台,细化了中国区域发展版图。

  中央财政向西部地区转移支付超过3万亿元,国有企业改组改革在东北地区取得突破性进展,产业转移和城市群发展在中部地区加快推进……一项项重大举措加快实施,将各区域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方面推动发达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另一方面帮助欠发达地区尽快补齐发展‘短板’、加快发展步伐。”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说。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经济发展格局,一度是中国经济增长“洼地”的中西部地区迅速崛起: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速率先超过东部地区,2008年中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也超过了东部地区……

  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紧要关头,中西部地区抓住机遇,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结合中央扩内需政策,以其特有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为“保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多轮驱动’,共同发力,多年来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出的‘新引擎’助推中国经济渡过难关。”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说。

  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指导下,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传统先发区通过结构调整、自主创新,经济质量明显提升,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长株潭城市群、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等一批中西部新的增长极加快形成。

  “东中西部地区间存在的发展差距,产业的梯度转移,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将为我国经济不断积蓄新的增长动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圆故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