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山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3%,实现350万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等一系列发展目标。要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城乡一体、高效集约、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大县城”建设正当其时。
“大县城”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县城作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期以来都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载体,是联结城市与农村的桥梁和纽带。县城处于我国城镇体系的中心和结合点,上接大中城市、下连广大农村,具有与农村经济和农民联系紧密、人口转移半径短、农民进入门槛低、发展潜力大、带动农村中间环节少等比较优势,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动力。
“大县城”相对于管辖的县域来说,具有整合优势资源的能力,可以吸引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各类人才、劳动就业向其集中,可以加快县城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县城的各项功能结构,加快产业结构的改造和升级,从而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推进整个县域城镇化进程。因此,“大县城”建设,无疑是整合县域优势资源,推动区域集聚发展,完成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
“大县城”建设以县域经济发展为基础
县域农村作为县域经济的广阔腹地,包括了山西省绝大部分的地域和人口,具有巨大的市场容量,是我省最大的潜在内需所在。因此,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能有效拓宽非农就业水平,提高农民非农收入,开辟农民增收空间,进而有利于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变潜在需求为现实内需,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依赖外需转向内需驱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县域经济是一种中观经济,联结着城市与乡村,同时又是开放的枢纽体系,并非是自我孤立与自我封闭的。由于县域行政、经济、社会管理等手段比较完备,具有统揽全局的功能。因此,在调整农业结构、拓宽就业门路,以及在加大对农民的政策性扶持力度、增强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大县城”建设,有助于提高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的利用效率。区域内交通网络、供水排水、垃圾处理、文化设施等公共设施在县域内构成一个体系,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体系也是以县为单位的。城乡一体化所包括的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分工一体化、城乡服务功能一体化、城乡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社会进步一体化等,都需要在现有体系上继续发展,在县域整体的角度上合理配置资源,进而逐步形成城市和农村联结起来的统一的、完整的系统。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步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并实现从以乡村为依托、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的传统县域经济,向以县城为依托、以非农经济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县域经济转变,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因此,壮大县域经济是促进山西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保障经济均衡发展、推动“大县城”建设的根本途径。
推动“大县城”建设的基本路径
在山西省整个城镇化建设体系中,“大县城”的城镇化建设处于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地位。面对新型城镇化大提速和快转型的任务,山西省应当把“大县城”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城镇化的一个战略平台,发挥其在吸纳人口、聚集要素、开发资源、产业提升、扩大消费、综合承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发展目标。应加快“大县城”的构建,同时深化“大县城”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和扩散效应,进而推动山西省的城镇化建设。
在“大县城”建设过程中,要在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把“大县城”的发展规划做细、做精、做实,进一步强化“大县城”的规划导向和建设导向,促进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各类人才、劳动就业和各年龄段人口向大县城集中。同时,要注重整体利益,在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上下功夫。在“大县城”这个战略平台上,以城带乡,通过“大县城”带动小城镇和中心村,辐射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
“大县城”建设,既要遵循一般城镇化的共性,实现城乡制度的融合,大力发展非农产业,提高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促进农村人口市民化,同时,更要立足带动农村发展,推行“大县城、县辖市”模式,加强与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关联,打破行政区域界线,积极融入城市圈。在县域内,近处要改造城中村、整合周边村、加快城区社区建设,远处则要推进片区式、网络式的城镇组团;在县域外,要拓展“大县城”的功能,积极融入周边城市群、城市圈建设。实施“大县城”战略,引导生产要素和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培育一批新的中小城市。在全省选择100个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建制镇予以重点扶持,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从而培育一批新的中小城市。(作者为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晋商研究院副教授 乔南;本文系2014年度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集聚视角下的山西城镇化进程中大县城建设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西藏推进具有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
慈觉林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开始运营,拉萨教育城在蔡村兴建,净土健康产业园区落户白定村,加之纳金大桥、次角林大桥等跨拉萨河新建桥梁的开通,位于拉萨河东南的蔡公堂乡与拉萨城区在交通上更为紧密、便捷的同时,文化园区、科技园区、教育园区等城市化要素更加集聚,日益 【详细】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城建设,三两谏言
发展新城模式曾经成为短期内快速提高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方式。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城建设的重点不再是片面注重追求空间规模扩大,而是通过新城新区发展充分发挥空间优势,培育新的产业与城市功能,促进人口聚集,成为城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城镇化新的平台,以实现 【详细】
山东17市将考核新型城镇化推进成效
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干得咋样?山东17市将迎考核。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考核办法》。据了解,相关评价考核采取千分制,分定量考核、工作考核、公众满意度调查三部分,其中定量考核占750分、工作考核占150分、公众满意度调查占100分。 【详细】
居住证制度将助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居住证暂行条例(草案)》,积分落户通道正式打通。《央广财经评论》本时段关注:居住证制度将助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详细】
写在第四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开幕之际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大地丰收时。果满园,粮满仓,三晋农家尽欢颜。植根于我省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农博会已成功举办三届。踏着丰收的鼓点,第四届农博会拉开帷幕。金秋时节,盛会启幕,我省“三农”也迎来一次检阅。可以预期的是,一张满意的答卷即将呈现,我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