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05日 来源:四川日报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2月28日下午,四川省脱贫攻坚大会在成都召开。大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对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部署、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王东明书记在本次扶贫工作会上明确,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其中,他提出坚持“六个精准”的任务要求,意义十分重大,再次为我省扶贫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省是国家重点扶贫省份之一,眼下又即将迎来“十三五”开局之年,在机遇和压力并存的情况下,面对新起点、新形式,如何站高谋远,进一步做好扶贫规划、不折不扣完成工作目标,不仅需要智惠的考量,更需要实践的检验。

  自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扶贫工作稳步推进,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然而,尽管四川地大物博,但受自然环境因素制约,发展条件不具先天优势,贫困面大量宽也是客观存在。我省扶贫攻坚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有迎接困难、挑战极限的思想准备,更应从实际出发,以从严从实的态度抓好扶贫工作。王东明书记指出,脱贫攻坚绝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更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完成。笔者认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有在行动和措施上找亮点、出实招,力争打造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才能早日实现同步小康。

  第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应防止思想行为华而不实。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谨防两种不良倾向。一种是假动作扶贫,一些地方口号叫得响、制度定得多、规划也很丰满,而行动起来却是漫不经心,他们往往象征性地为群众做点“实事”,之后便任其发展。另一种则是应付式扶贫,遇到上级要来检查、验收扶贫工作时,地方干部便忙得不亦乐乎,又是跑上跑下,帮助群众操持家务;又是忙里忙外,进驻田间劳动生产,待领导考核一过,一切又风平浪静,先前的热情没有了。这般只重表面,而轻实干的“面子工程”,不能真正给困难群众带来实惠,脱贫攻坚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

  第二,打赢脱贫攻坚战,应倡导党员干部全员作为。先前,为了更好推动扶贫工作落地见效,各地均落实了“挂包联”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制度,群众反响较好。然而,制度好才算是第一步,关键还要看创新落实给不给力。结队帮扶工作不能仅靠“第一书记”单打独斗,还需要倡导干部职工全员参与。比如,某单位要联系一个贫困村,把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交给“第一书记”去完成,其他人则抱着无所事实的心态,好像扶贫工作与自己并没有多大关系,于是,“第一书记”感觉压力山大,在实际工作中也的确面临很多尴尬。很明显,过度强调“第一书记”的职能职责,而弱化集体参与作用,扶贫效果自然好不到哪儿去。

  第三,打赢脱贫攻坚战,应鼓励志愿团队积极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所有人将实现共同富裕,要顺利达成理想目标,必定是人人参与、互利共赢的结果。可见,在实施扶贫攻坚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地位不可撼动,但社会力量的参与也是决胜之本。因此,要在全社会发起爱心扶贫的总动员,发挥优良传统、宏扬志愿精神,让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结队帮扶,为贫困地方、困难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经济和物质支持。鼓励爱心团队投资地方公益设施建设,不但可以缓解地方政府项目支出压力,还会吸引更多人接力爱心赛跑,直至成为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的攻坚力量。

  如果说,要用五年的时间来完成全面脱贫,任务的确还很艰巨,那么,在高压之下,也必然能激发人们创造幸福的斗志和热情。只要我们拥有奋发向上的姿态、创新发展的思维和务实有为的举措,坚持持多方发力,建设全面小康才指日可待,我们最终也才能心想事成。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