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自上而下都要求“走基层”,但最基层政权组织构成者——乡镇干部却说:“不怕苦、累,最怕‘下乡’。”
咦!怪了,难道还有比“苦、累”更能阻挠干部们“下乡”脚步的吗?
4月28日中午,记者到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走访,该镇党委书记全昌文和记者聊起了“怕”的原因:“关键是没钱、没权解决农民提出的问题,心里发虚,挺不起腰杆。”
该给的钱给,千万资金添底气
去年年初,全昌文刚到葛坡镇上任。那时,县里刚开始实施“民情夜访联解工作法”,全昌文响应号召,夜访该镇极乐村。
第一次进村,与村民畅谈到半夜。其中,村民反映:“种果种菜发家了,但‘村村通’修的路太窄,每天有大货车停在路边装菜、果,一停半天,经常堵车。能不能在蔬菜水果地集中的地方,修一些‘陆路码头’?”
作为所在乡镇的一把手,全昌文立即拍板:“我们争取解决。”
全昌文欲调集“七站八所”商议解决办法,但“七站八所”多为上级职能部门管辖,“呼不应,叫不动”。回县城求援,这部门说“‘村村通’修路规格是上级定的,规划上没有‘陆路码头’,项目之外没经费”,那部门说“没预算”,还有的部门根本就“不搭茬”。“乡镇本身没财政,我们想为村民解决问题,却最终解决不了。”全昌文说。
第二次进村,村民低头喝茶,和他们没话说。
第三次进村,村民连茶也不让喝,还挖苦说:“乡镇干部说了不算,放屁不响。”
全昌文说:“进村几次,怕了,觉得惭愧。”
事实上,全昌文面对的问题,在西部后发展欠发达地区颇具普遍性,西部地区还有不少这样的“全昌文们”。富川县委书记廖立勇告诉记者:“税改后,乡镇财政越来越‘空’,而职能部门直管的站所,乡镇党委政府很难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导致乡镇干部在‘民情夜访’中挺不起腰杆。”
从去年5月开始,富川成立了“民情夜访联解”办公室,负责转办“民情夜访”中收集的民情民意。同时,每年拨1000万元资金作为“民事联解资金”,专门用来解决项目覆盖不到、资金量需求不大的问题。
这个措施,使乡镇干部在解决群众问题时有了可供利用的资金。
全昌文说:“极乐村申请了20多万元,在群众反映的路段修了17个‘陆路码头’,村民笑了。”
该放的权放,扩权强镇添硬气
这样的“民情夜访”实行一段时间后,又遇到了新问题。
乡镇工作的特点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分系统,下面当总统。”
“一个干部联系一个村,但‘七站八所’各有分工,农民反映的问题却五花八门。‘下去先分工,上来一笼统’,很多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全昌文说,“站所干部若能由乡镇党委政府统筹管理,什么问题都收集,上来再分类,形成‘下去一笼统,上来再分工’的格局,必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这一背景下,富川再出新策:将14项与发展、民生有关的执法权、管理权,依法授权给乡镇,赋予乡镇党委政府对卫生院等7个直管站所的管理权。
授权给乡镇党委政府,乡镇党委政府就能管得了吗?
未必,由于“七站八所”大多为上面职能部门所管辖,乡镇党委政府根本管不了。
“工资不是你们发,奖金不是你们给,评优评先不是你们推,任免不是你们说了算,我干嘛听你们的?”个别站长牛气冲天。
当然也有客气的,“最近忙”、“不好意思,没空”……这些来自一些站所的话,“全昌文们”经常听到。
“一个乡镇有80多个干部,乡镇党委政府真正能调动的却不多。一些站所由于远离职能部门,且不受乡镇党委政府监督,长期办公室没人,有些干部甚至一年多不上班,群众办事找不到人,导致‘空心化’严重。卫生院等7个直管站所授权给乡镇党委政府管理后,葛坡镇第一次考勤,70%缺席。”
于是,富川再规定:将部分“七站八所”的人员调动建议权和考核评优的决定权,及“七站八所”等镇级干部年终绩效考评及奖金分配权下放,由乡镇党委政府来管理,实行业绩与工资、绩效奖金挂钩,以形成联合服务群众的格局。
这一决策,整合了乡镇行政资源,让多数“七站八所”紧密团结在乡镇党委政府之下。现在,葛坡镇党委政府每次考勤,人员到达率超过90%。
富川一系列提高乡镇党委政府行政能力的做法,被当地称为“扩权强镇(乡)”。
底气加硬气,换来为民新风气
有了“民事联解资金”及“扩权强镇(乡)”,“全昌文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且工作效率高。一年来,全县乡镇干部走访群众近两万人次,办好事实事上千件,化解矛盾纠纷上百起。乡镇干部利用“民事联解资金”,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村基层,先后实施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231个,落实资金3240多万元。
现在,富川乡镇干部下乡时腰杆挺直了,且得到了村民的尊重。“村民以前不让喝茶,现在千方百计想请我们喝酒。”全昌文笑着说,“当然,我们婉拒了。”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近日,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层级。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骨干、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长期以来,广大乡镇干部扎根基层、艰苦奋斗、默默奉献、为民造 【详细】
福绵:六项制度治理乡镇干部“走读”
“过去农民白天要忙生产,干部要忙公务,有啥事想见个干部还真难。现在好了,镇干部不仅住下来了,每天晚上还主动上门‘夜访’,问题解决了,感情也融洽了。”9月9日,玉林市福绵区樟木镇莘鸣村村民庞继林告诉记者。 【详细】
横县“三个注重” 激发乡镇干部动力
针对乡镇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晋升渠道难、人员流动快等问题,近年来,横县按照好干部二十字标准,注重梯次培养,注重基层导向,注重本土化育人,稳定乡镇干部队伍,激发乡镇干部队伍干事创业动力。 【详细】
都安乡镇干部走上“新走读”正道
5月7日晚,都安瑶族自治县龙湾乡龙湾村古封屯覃生林家厅堂,灯火通明,10多个村民与乡镇干部围坐一起,有人发言,有人记录,谈到高兴处,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早上9时上班,下午5时回家——从今年开始,这种被称为“朝九晚五”式的乡镇走读干部,在都安很难“混”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