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1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 陈秀隆 本报通讯员 黄伟林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闻现场】

  告别木瓦房 住上安稳楼

  4月22日,走进大新县下雷镇新丰村天等屯,村头一棵棵枧木、金丝李高大挺拔,山脚的崭新楼房整齐划一……我们真切感受到大新县实施扶贫攻坚带来的可喜变化。

  天等屯地处中越边界,清初建屯,此地石山高耸,在方言被称为“吞登”,故而得名。全屯11户,人口30人,耕地面积20多亩。

  “来,到我家坐一坐,喝杯山泉水。”70多岁的赵连英阿婆邀请我们,她家两层的新楼房宽敞洁净。赵阿婆道出了家的变迁:她年轻时嫁到天等屯时住的是茅草房,有一年因遭遇大雨袭击,茅草房被水淹没7天,被迫搬到高处的村民家住。后来,她卖了6头肉猪买来青瓦,建了瓦房。但天长日久,瓦片损坏,风吹雨打,雨水就漏到房里,提心吊胆,难以入睡。她感慨地说:“今年,得益于党的惠民政策,我终于住上了110平方米的新楼房,风雨无忧,住得安稳。”

  2011年10月,大新实施边境地区回迁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入172.8万元建设天等屯新村,2013年春节,该屯11户农户圆了楼房梦。

  【延伸阅读】

  扩大扶贫辐射范围

  大新县贫困人口达7.89万人,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资源匮乏的边境一线地区,扶贫难度较大。

  2012年,该县通过“产业项目扶持”、“能人大户带动”、“培训就业促进”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辐射范围,让贫困地区农民更多享受到发展成果。

  该县投入9189万元实施了1000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和920套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460万元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兑现0-3公里边民生活补助金3198万元,贫困村和边境线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该县实施的基础设施扶贫项目共五大项75个项目,总投资2300.5万元,修建屯级道路75条92.93公里。投入5259万元完成3486户民居风貌改造,对公路沿线66个村屯实施道路硬化、水沟净化、道路绿化、民居美化、村屯靓化等“五化”建设。

  投入192万元,靠“能人大户带动”,扶持1084户贫困农户饲养良种猪2168头,扶持1000多农户发展养殖珍珠鸭9万多羽。

  投入62万多元,完成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用技术等培训3420多人。 该县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培训方式,开设“家门口的种养课堂”,让“土专家”、种养能手到种植基地、养殖场上课,培养了一大批懂得科学种养的新型农民,实现增产增收。

  【一线声音】

  最盼建设人饮工程

  天等屯地处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耕地面积少,户均不到3亩,玉米、腊月柑大多种在石头窝里,产量低。上世纪80年代该屯修建一个大蓄水池,现在村民人畜饮水还是靠蓄水池的泉水和雨水来解决。雨水时节,全村人、牲畜尚够饮用,但无法解决村民安全饮水问题。有时抽水机坏了,老人无力挑水回家,只能用家里的小水柜里的雨水来煮饭、炒菜。干旱时,全屯人畜饮水困难。

  “目前,边民最期盼解决的事情是建设人饮工程、文化活动场所,请‘土专家’指导群众发展腊月柑、土鸡、山羊等种养业,引进项目开发珍贵植物观赏园,增加边民收入。”4月22日,天等屯村民小组长马忠宣在畅想“小康梦”。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