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30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吴凌平 吕晓艺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5月27日早晨,梧州市长洲区倒水镇大同水村的村民自觉地带上自家的垃圾桶、垃圾袋到村道边,将垃圾倒进垃圾车。“现在起床后就开始打扫屋内院外,然后一边做早饭,一边等候垃圾车来收垃圾。”村民岑海松说,“清洁乡村”活动正改变着村民的生活习惯。

  长洲区地处梧州市城乡结合部,既有城区也有农村。该区党委、政府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清洁模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如针对乡镇农村,长洲区以每个建制村和自然片为单位,分别聘请一名保洁员,把生活垃圾收集到指定堆放点,然后由乡镇负责清运,城区负责处理。针对城乡结合部的近郊村,就采用物业公司运转模式,由村成立物业管理公司,每户每月缴纳一定的费用作为管理费,不足部分由城区财政补贴。街道社区则结合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文明创建评比活动,以社区网格管理员为带头人,组织居民合力整治环境,动员厂企、机关、店铺等落实“门前三包”,引导居民成立业主委员会,形成居民自治、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社区管理新格局。

  据统计,至5月27日,长洲区共投入专项整治经费35万元,购买130多个公共垃圾桶、100多辆手推垃圾车投放到综合市场、大街小巷、乡村社区,对辖区内26个村进行一次陈年垃圾大清理,组织干部群众2000多人次,清理疏通乡村渠道800多米,清理卫生死角360余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