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8月27日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孙志平、夏军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种桑养蚕,废弃的桑枝如何处理?随意丢弃会破坏桑园,焚烧则易污染环境。这成为不少地区面临的难题。但在中国桑蚕之乡——广西宜州市,废弃的桑枝却成“宝贝”:桑枝磨成粉末状,制成菌棒发酵食用菌,菌棒废弃的菌渣再化为“抢手”肥料,回归田野。在当地,这些小桑枝已循环出超过2亿元产业链。

  记者从宜州市循环经济办公室了解到,当地共有30万亩桑园,即便按每年每亩1吨桑枝计算,宜州市每年至少产生30万吨废弃的桑枝。

  如何将这些废桑枝利用起来呢?不少农民利用桑枝烧炭、造纸,但都没有成功,直至多年前,有农民利用桑枝培育食用菌,发现效果绝佳。

  “将桑枝磨成粉末状后,打包成水杯大小,进行高温消毒,然后注射进入菌种,这些“水杯菌棒”便能生长出食用菌了。”农民韦柳业说。

  记者在宜州六坡一家桑枝菌业工厂看到,一片130多亩的土地上搭起了10多间黑色的大棚,每间大棚分置5层,放置着数万个食用菌菌棒。“这些食用菌十分可口,备受欢迎,远销香港、深圳、广州和上海等地。”韦柳业说。

  韦柳业说,制作菌棒的桑枝是从农民手中买来的,每吨收购价为300至400元,村民们通过废弃的桑枝赚了钱,又保护了环境,在宜州市这已形成一整条产业链,有人专门收购桑枝,还有人专门对桑枝做粉碎。

  “每根菌棒大约可产出8次食用菌,之后便被废弃,但这些菌棒里的菌渣,又可以再卖给瓜农和果农当做肥料,形成一整条循环产业链,菌渣制作的肥料非常抢手,每车肥料可卖1000多元,瓜农和果农主动上门收购。”食用菌养殖户韦孟娥说。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一些边远山村的农民也开始将桑枝利用起来,培育食用菌。宜州市副市长蒙润武说,这一整条从“桑杆—食用菌—有机肥料—农田”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还带动了大量留守妇女就业,宜州市共有6家食用菌工厂和60户种养大户,为留守妇女提供了超过400个就业岗位,其他专门收集桑枝和粉碎桑枝的从业人员更是难以统计。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Eva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