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桑养蚕,废弃的桑枝如何处理?随意丢弃会破坏桑园,焚烧则易污染环境。这成为不少地区面临的难题。但在中国桑蚕之乡——广西宜州市,废弃的桑枝却成“宝贝”:桑枝磨成粉末状,制成菌棒发酵食用菌,菌棒废弃的菌渣再化为“抢手”肥料,回归田野。在当地,这些小桑枝已循环出超过2亿元产业链。
记者从宜州市循环经济办公室了解到,当地共有30万亩桑园,即便按每年每亩1吨桑枝计算,宜州市每年至少产生30万吨废弃的桑枝。
如何将这些废桑枝利用起来呢?不少农民利用桑枝烧炭、造纸,但都没有成功,直至多年前,有农民利用桑枝培育食用菌,发现效果绝佳。
“将桑枝磨成粉末状后,打包成水杯大小,进行高温消毒,然后注射进入菌种,这些“水杯菌棒”便能生长出食用菌了。”农民韦柳业说。
记者在宜州六坡一家桑枝菌业工厂看到,一片130多亩的土地上搭起了10多间黑色的大棚,每间大棚分置5层,放置着数万个食用菌菌棒。“这些食用菌十分可口,备受欢迎,远销香港、深圳、广州和上海等地。”韦柳业说。
韦柳业说,制作菌棒的桑枝是从农民手中买来的,每吨收购价为300至400元,村民们通过废弃的桑枝赚了钱,又保护了环境,在宜州市这已形成一整条产业链,有人专门收购桑枝,还有人专门对桑枝做粉碎。
“每根菌棒大约可产出8次食用菌,之后便被废弃,但这些菌棒里的菌渣,又可以再卖给瓜农和果农当做肥料,形成一整条循环产业链,菌渣制作的肥料非常抢手,每车肥料可卖1000多元,瓜农和果农主动上门收购。”食用菌养殖户韦孟娥说。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一些边远山村的农民也开始将桑枝利用起来,培育食用菌。宜州市副市长蒙润武说,这一整条从“桑杆—食用菌—有机肥料—农田”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还带动了大量留守妇女就业,宜州市共有6家食用菌工厂和60户种养大户,为留守妇女提供了超过400个就业岗位,其他专门收集桑枝和粉碎桑枝的从业人员更是难以统计。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宜州市委书记坠楼 经抢救无效去世
记者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公安局获悉,4月21日上午,广西宜州市委书记黄平权,在都安瑶族自治县安阳镇阳安社区古岸屯其堂弟黄平营在建房屋三楼阳台(无护栏)不慎坠楼,经抢救无效去世。 【详细】
[宜州市]“小块并大块”整出“双高”示范基地
4月17日,笔者在宜州市刘三姐镇中和村江口屯甘蔗生产“双高”糖料蔗示范基地现场看到,由宜州市青山绿水甘蔗种植专业公司派出的一辆拖拉机正在一大片新鲜、松软的黄土地上实施开行和施肥等机械化作业,众多村民有的忙着装卸肥料和蔗种,有的则忙着往机械开好的甘蔗行沟内 【详细】
[宜州市]稳步推进开发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4月8日,宜州市在桂剧院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河池市开发扶贫工作推进会精神,总结宜州2014年开发扶贫工作,部署2015年的工作 【详细】
[全州县]高效循环农业助力生态乡村
今年以来,全州县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巧调结构一田多用,生态循环一举多赢。 【详细】
[宜州市]全力向“特色旅游名县”迈进
今年来,宜州市把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坚定“创则必成”的必胜信念,落实责任,用好政策,进一步提高旅游竞争力,力争年内通过自治区创建工作达标验收。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