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区阳圩镇六丰村六丰新屯、永乐镇三合村晚鱼屯是水库移民后靠屯。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记者分别走访了这两个屯。
六丰新屯:产业兴 腰包鼓
1月22日下午,记者走进六丰新屯,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楼群展现在眼前,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小楼门前镶嵌有色石块。走进村民家中,高档家具应有尽有,家装风格颇显气派。屯前一大块绿地上安放有多个健身活动器材。绿地靠边是一排整齐的单层瓦房,是村民堆放杂物和饲养禽畜的场所。
随行的右江区水库移民工作管理局黄副局长告诉记者,2005年百色水利枢纽蓄水后,六丰屯整屯搬迁到现在的六丰新屯,是一个又外迁又后靠的移民新屯。2007年该屯被列为右江区及我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政府加大对该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成了该屯民房和杂物房立面改造、进屯道路及屯内主干道硬化、人行步道硬化美化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六丰新屯面貌焕然一新。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屯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右江区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群众收入,目前已形成以芒果、甘蔗为支柱产业,兼顾利用水库水域资源发展网箱养鱼等多种增收方式。目前,我屯已种植有1500亩芒果树,1000亩原料蔗,多个规模养猪、养鱼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突破万元。”村民委主任宋玉军介绍说。
作为党员中心户、科技示范户的宋玉军,更是全村群众公认发家致富的带头人。2013年,宋玉军网箱养鱼收入达50多万元,成了该屯养鱼收入最高的人。在宋玉军的带领下,该屯网箱养鱼业红红火火。
采访中,正在院子里照看小孙子的阿婆说:“搬迁到新屯后,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现在住的、吃的、玩的都和城里人一样。我老了还能赶上这样幸福的生活,这是在搬迁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晚鱼屯:不“渔”也能过上好日子
晚鱼屯,全屯有71户300多人,是20世纪50年代末澄碧河水库后靠安置移民屯,该屯坐落在澄碧河岸的山头上,隔着二级公路、高速公路与澄碧河相望。很早以前,该屯群众以打鱼为生,故起屯名为晚鱼屯。
记者走访该屯时,正值上午,和煦阳光下,村民们有的外出,有的在家操持家务。该屯村道硬化、别致的小楼及整齐干净卫生的屯容屯貌让人印象深刻。
村支书梁金福介绍,从前,晚鱼屯群众祖辈以打鱼为生,移民后靠后,群众生产生活遇到多重困难,但他们不等不靠,努力建设家园。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政府加大对澄碧河水库水源的保护力度,晚鱼屯已彻底改“渔”,大力发展芒果、板栗、西瓜、甘蔗种植和组织部分群众发展运输业。经过不懈的努力,目前,全屯已种有芒果2000余亩、板栗700余亩、甘蔗300多亩。去年,全屯人均纯收入7280元,有小轿车、农用运输车、大卡车30多辆。不“渔”的晚鱼屯,靠种植业、运输业走上了富裕。
更难得的是屯里的群众一直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永乐镇副镇长林福礼说:“晚鱼屯群众不仅勤劳还是遵纪守法的榜样,多年来,该屯没有发生一例刑事案件,没有人员参与吸毒、赌博事件。”
梁金福说,近年来,农村一些地方存在聚众赌博、滋事、吸毒等违法行为。为防止不良之风的侵蚀,村“两委”要求村干部、党员作表率,树新风。妇女发挥“妻管严”作用,管好自己、管好家人。村“两委”在大会小会用案例提醒群众。通过经常性的教育和提醒,多年来,该屯群众形成了良好习惯,遇事多商量,邻里有困难有需要的多帮助,大家都自觉维护屯风屯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传承书法,润泽玉林特色岭南文化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无与伦比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艺术特色。有人说:“书法即人生,人生即书法。”此话不谬。的确,书法不只是人们生活之余的闲情雅趣,更有平凡生活的锦上添花;置身其中,有种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力量充斥心房,练习书法能够使人细心、静 【详细】
谢李清:做大做强罗城蔗糖产业之我见
糖蔗生产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作为广西28个糖蔗生产优势县之一的罗城,如何使糖蔗产业稳步发展,真正做大做强,还有待探讨。 【详细】
[德保县]龙光乡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促农增收致富见闻
龙光乡地处德保县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38公里,东与崇左市天等县把荷乡接壤,南与靖西县湖润镇毗邻,现下辖19个村。近年来,该乡因地制宜,大力引导农民发展香(香糯、香竽)甜(甘蔗)麻(麻鸭)辣(指天椒)等特色种养业,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日前,记者从 【详细】
[右江区]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促农增收
2013年来,右江区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注重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稳抓粮食生产,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农村工作取得较大突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34.4亿元,同比增长5.8%;农民人 【详细】
黄沙河镇特色养殖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全州县黄沙河镇大胆探索农业生产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各村地理优势,开展“一村一品”特色种养示范建设,建成至诚果子狸、澳洲鸵鸟和孔雀、肉牛等养殖基地,特色养殖成为黄沙河人致富的新渠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