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前,“分田到户”让中国大地迎来春天;35年后,全国各地启动“小块并大块”探索,再次吹响农村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新号角。
自家耕种几十年的责任地,突然又要“入社”,发达地区容易推进,偏远山区农民怎么看德保县燕峒乡古桃村作为该县“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农村土地流转试点。今年2月,该县引进广西百乐德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2000亩有机茂谷柑示范基地,发展肥水一体化产业示范园。仅10天时间,古桃村就完成283户1000亩土地流转。近日,记者深入农家,探寻百姓眼中全新的“入社”模式。
“大家都支持流转,但最大的顾虑是,土地并起来之后,没了界限,公司出现状况,自己很难找回原来的地块。”带着记者参观,支书黎绍伦介绍,现在农民流转出的土地都进行实地丈量确权登记并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协议,等于给老百姓吃了“定心丸”。
据介绍,德保“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坚持国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和“三不变”,即土地用途性质不变、保留原有分地人口不变、保留原有耕地面积不变原则。鼓励和引导农民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进行土地流转,铲除各农户在同一区域内的零星、分散的承包土地的田埂、田间小道和水利渠道,整合成一大块土地后再科学规划修建机耕道路、水渠,盘活土地整体流转。
目前,古桃村土地流转水田每年租金600元/亩,每3年一周期提高100元/亩;旱地每年租金400元/亩。公司负责人介绍,基地管理人员、劳务工人优先解决被租地农民,实行每50亩年薪4万元聘请1名农户参与管理,同时有10-20名技术人员长期驻地为农民义务从事果园管护技术培训服务。“如此一来,我们在一块土地上就有了两份收入,自然比自己种地强。”古桃村巴松屯农民蒙锡权高兴地说。
在成功实施“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的同时,该县联合企业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规模化发展茂谷柑产业,实行统一种苗供应、有机生产、技术管护、商标品牌、商品包装、产品销售“六统一”生产机制,引导合作社、经济能人以合作社参与方式“抱团”发展茂谷柑产业,力争用2-3年发展茂谷柑种植2万亩,打造中国最大茂谷柑产业化基地。“有‘龙头’带动,我们做‘凤尾’也可以有好收入。”黎绍伦满怀信心说。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德保县敬德镇:山楂树结出“金果”
近日,笔者深入德保县敬德镇采访,在该镇陇洞村陇洞屯,李春先大叔热情地拉我们到他家里做客,刚一坐下,热情的阿嫂就端来暖呼呼的“茶水”递给我们。黄大叔告诉我们说:“这是我们镇那暖村梁定侃家自酿的山楂果土酒,一斤6元,大家都爱喝,口感好,不上头,还能降‘三高 【详细】
[德保县]土地入股规模经营 农民当股东干劲足
今年初,德保县城关镇那造村那扣屯引导农户将分散的农用地集中规模种植,采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的形式,实行“抱团”经营,农民当股东干劲更足。 【详细】
[德保县]创新土地流转模式 发展茂谷柑水果产业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 德保县把促农增收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空间换时间、资源换产业、存量换增量”发展思路,坚持“试点先行、整体推进,突出特色、产业发展,注重规模、效益显著”原则,推行“小块并大块,多块变一块”农村土地 【详细】
[德保县]首季工业经济呈现高开稳走态势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的工业经济形势,德保县紧紧围绕“再造一个工业百色”的战略部署,切实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党委、政府第一位的工作来抓,把解决工业企业生产难题作为检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的一项重点工作,加大对工业企业服务协调力度,切实做到“早”、“ 【详细】
[德保县]230名干部接过驻村帮扶接力棒
“到基层、到贫困村、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一定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当好村支书的参谋,充分发挥好协调作用,积极帮助挂点村加强基础建设,引导挂点村发展富民增收产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当好扶贫攻坚的排头兵。”德保县“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队长周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