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9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徐顺东 本报实习生 文白毅 通讯员 杨通站 文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油茶公司负责人向客商介绍凌云山茶油。 

  寒冬腊月,茶油飘香。

  大山深处的凌云县逻楼镇、加尤镇、玉洪乡、下甲乡和伶站乡等,每逢街日,压榨山茶油的香味,从街头传到街尾。

  “一斤30块,马上就拉走。”“茶米也要,8块钱一斤,现在给钱!”“茶果也行,带壳两块五!”当季,老百姓讨论最多的是山茶油的收成,土特产客商以拥有更多的山茶油为炫耀资本,整个凌云县的节奏仿佛1/3都给了山茶油。

  凌云县油茶产业发展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山茶油产量将达1550吨,产值超1亿元。

  面对这样的盛况,有谁会想到,山茶油在凌云也曾是“鸡肋”。

  凌云县油茶树多种植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90年代初基本进入老龄期,加之管理粗放,挂果率普遍不高。老百姓在油茶上看不到希望,纷纷改种其他经济作物,使油茶树保有面积持续走低。

  是谁在坚持,最终成就了凌云山茶油的今天

  记者多日走访获悉,答案是当地政府。

  “山茶油是高等食用油,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它应该有一个很好的市场前景,我们也深入调研。可是,大部分农民不会想这么远,等山茶油得价了再发展,估计猴子都过火焰山啦!”县油茶产业发展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2005年左右,凌云县决定对油茶进行低产改造,同时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重振凌云山茶油产业。

  可是,老百姓已经不认可山茶油产业,政府主导推进种植谈何容易

  首先得从培育示范户和龙头企业找突破口。

  下甲乡双达村的杨国峰看好油茶的前景,打工返乡发展了几十亩油茶树,下甲乡政府立即上门大力扶持。

  2012年底,在当地政府帮助下,以杨国峰为社长的凌云县下甲乡双达农民油茶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合作社以家庭为单位,共同管理、经营油茶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如今已经发展了近万亩。

  1月22日,记者前往双达村参观。杨国峰一路向导,庆幸自己当年的判断和选择:“在合作社的牵头下,这两年完成了7000亩的低产改造。低改前亩产茶油10公斤左右,低改后亩产增加到20公斤以上,按今年市价每公斤60元算,光油茶低改这项,就能为村民增收400多万元。”

  其间,凌云引进金山油茶科技有限公司、震山生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壮志食品有限公司等山茶油企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全县已完成油茶新造林5000亩,油茶低产林改造2万多亩。

  油茶获得群众重新认可,政府更是“趁热打铁”。

  凌云县按照新建和低产改造并举的方针,制订了鼓励种植油茶林和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扶持政策,新种油茶林免费提供苗木,实施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每亩补助250元。2013年出台《关于打造“3个十万亩和2个万亩”扶持产业的决定》,计划从2013至2017年在全县8个乡镇实施优质油茶基地建设10万亩,其中新造林1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9万亩。

  继凌云白毫茶之后,因为政府的一份担当,10万亩油茶基地正在崛起,凌云百姓又多了一条致富好路子。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spring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