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讯 近年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通过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措施,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发力,帮助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2011年底至2014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从20.97万人下降到10.01万人,10万多人甩掉了“贫困帽”。
罗城是国家级贫困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如何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该县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在扶贫措施上做到精准发力。对基础设施条件差的贫困村,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对居住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贫困户,实行扶贫搬迁。对产业结构单一、缺少主导产业的贫困村,通过项目支持、资金整合、社会帮扶和信贷支持等措施,扶持发展重点产业。
近年来,该县共新建建制村沥青(水泥)公路47条262.51公里,到2014年底,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88%,新建屯级道路311条473.5公里,全县居住20户农户以上自然屯通公路率达95.8%;实施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54个,解决14.9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危房改造3539间,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整合发改、扶贫、住建、国土、水利、交通等部门力量,对居住在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以来,共完成搬迁651户2783人,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该县还先后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52期,培训扶贫对象17943人,引导农民学技术、用技术,提高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在主导产业方面,该县大力发展生态特色效益农业,截至今年3月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累计8.33万亩;“两性花”毛葡萄种植面积累计4万亩,总产量2万吨以上,总产值1.2亿元以上;糖蔗总面积19.8万亩;全县桑园面积发展到5.5万亩,鲜茧产量15万担,产品就地加工率100%,桑蚕工农业产值5.5亿元以上;林下经济面积88.26万亩,产值1.48亿元。基本实现主导产业对所有贫困村的全覆盖,对低收入人口的带动达到80%以上。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2599元增加到4023元,增长了54.79%。
同时,该县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红卡惠民”活动,积极争取对口帮扶单位和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整合各类资源,加大社会帮扶力度。“十二五”以来,广东和柳州对口帮扶单位及自治区、市、县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0245万元,在农村道路建设、学生资助、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四把镇德能村、怀群镇加碗村等9个“整村推进”示范村屯得到广东、柳州帮扶后,共建成通村水泥路5条、篮球场7个,新建和改建村文化室、办公楼9座,完成屯内巷道硬化、房屋改造装修、村屯绿化和特色产业发展等帮扶项目。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发生很大变化,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韦如代)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何辛幸: 创新机制 精准扶贫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河池作为广西乃至全国扶贫主战场,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主动作为、创新机制、精准发力,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努力打赢全面建成小康 【详细】
浅谈对那坡县沿边苗族的精准扶贫对策
那坡县苗族散居在该县境内西南部与越南接壤的妖皇山一带和百省乡面良村的深山里。过去,那坡县沿边苗族的耕作方式落后,多为刀耕火种,耕地失去自然肥力后,便搬迁他处耕种。可谓“利尽一山,又徙一山,居无定所”。近年来,得益于兴边富民大会战,那坡县沿边苗族群众的 【详细】
罗城推进城乡建设统筹协调发展
在小城镇建设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立足实际,突出抓投入、抓试点、抓管理,多措并举推进城乡建设统筹协调发展。目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快,罗城县城镇面积发展到12平方公里,县城区面积发展到5平方公里;城镇人口发展到12万人,县城区人口发展到5万人,城镇化水平提高 【详细】
罗城激活民族文化彰显独特魅力
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民族风情独特,民族文化丰富多彩。近年来,该县采取措施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激活民族文化,让其释放出应有的光彩,彰显仫佬山乡的独特魅力。 【详细】
罗城四家班子领导集思广益谋划发展
5月5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召开四家班子领导会议。蒋向明、潘秋琳、谢土鸾、覃展、莫绍乾、韦永锋、阳大卫、韦代成、陶振辉、吴良杰等在家的县四家班子领导,以及有关单位领导参加会议,分别就县城区扶贫生态移民、仫佬族凤凰寨、大山水库引水等工程建设的相关问题展开专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