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01日 来源:左江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以来,大新提出了“六个重点”“六个精准”“六个扶贫”三个“六”法则工作思路加大扶贫力度,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新的扶贫模式,扶贫攻坚工作取得新成效。

  该县突出抓好“六个重点”工作。即突出解决思想贫困扶志气、开展教育攻坚“拔穷根”、推进基础设施夯基础、实施危房改造展新貌、打造特色产业促增收、落实优惠政策强保障。把“三严三实”活动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工作队俯身沉下去、接地气,洗心灵、提境界、锤炼自我,真心实意为贫困对象查实情、办实事。同时,确保全县干部职工和贫困户真正结成帮扶对子,做到“一村一同步小康工作队、一户一脱贫致富责任人”。

  该县狠抓“六个精准”工作。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该县对2014年识别出来的48个贫困村和尚未脱贫的8.3268万贫困人口再次进行调查登记,根据贫困状况、贫困原因进行分类,为实施“四个一批”打基础。县四家班子领导带头深入到各自挂点联系的乡(镇)去调查摸底,每人先搞1个点,积累经验,各级、各部门和定点帮扶单位要深入自已的联系点、联系村对所有的贫困户进行走访,看真贫、解真情,定措施,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

  根据各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合理安排项目。该县把项目精准安排到需要的贫困村和贫困户,使全县贫困户获得扶持实惠,并强化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按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管理使用扶贫资金,确保资金使用精准。该县还严格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科学制定全县精准扶贫攻坚计划,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针对贫困户、贫困人口实际需要,确保扶持措施到户精准,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并全力抓好全县37个“十二五”贫困村第一书记的管理,谋划好48个“十三五”贫困村第一书记的选派。强化贫困农户脱贫与返贫动态管理,实行脱贫“双认定”机制,对脱贫户实行“销账不销号”跟踪观察1—3年,能稳定脱贫的,再退出贫困户系列,守住返贫率不超过3%的红线,巩固脱贫成果,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该县全力推进“六个扶贫”。即推进产业扶贫、推进教育扶贫、推进边贸扶贫、推进劳务扶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扶贫、推进异地搬迁扶贫。

  该县以甘蔗“双高”基地建设为主导,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其他特色产业,为贫困村屯脱贫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根基。该县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引导组织更多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开发,强化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快推进边贸扶贫试点工作,不断拓宽边境贫困村屯自身发展能力,加快脱贫步伐。稳步和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就业,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促进农民工与社会融合。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依托全县特色旅游资源,打造“大美大新”旅游品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并围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加快发展“农家乐”“林家乐”“渔家乐”等扶贫旅游,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扩大贫困农民增收渠道。加大异地搬迁安置建设投入和完善移民配套政策,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有保障、有出路”。(梁桂花)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凝望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