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种什么,政府就扶什么,以前要我种,变成我要种;群众想掌握什么技能,就培训什么技能,以前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群众要搞旅游服务创收,就扶持“农家乐”助农致富……
“扶贫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上林县委书记韦志鹏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全县财政对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旅游试点等扶贫项目投入7000多万元,带动上万群众创业就业。扶持项目均跟随农民意愿制订方案实施,呈现“单一化”到“多元化”趋势。扶贫效果逐步显现:仅去年一年,全县就有两万多人脱贫。
产业扶贫“接地气”
8月2日上午,上林县西燕镇特困村弄良庄。
“树苗都开始开花挂果了,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特困户韦伟忠在本庄农民覃家凤的带动下搞起水果种植。
覃家凤在海南种植番石榴多年,去年回家带动姐妹一起种植,已有10户群众种下数十亩番石榴。
覃家凤算了一笔账:番石榴适合旱地种植,1亩地平均可以种100棵果树,两到三年后有收成,每亩年纯收入可达8000元。
弄良庄另一端,在云南打拼多年的蓝玉韦夫妇去年回村养山羊,当年养的400多只羊都被香港客商收购了,收入不菲。在蓝玉韦的带动下,不少村民们开始跟着养羊。
弄良庄自发的种养项目和乡亲们强烈的致富愿望,得到县委、县政府的支持,鼓励乡亲们发挥能人带动优势,成立专业合作社,共同致富。扶贫办决定扶持村民成立黑山羊合作社,出资给全村27户每家修建羊舍,每家发放5头母羊,预计一年后能给每户带来两万多元的收益。同时,给番石榴等种植户每亩600元的购苗扶持。
“以往扶贫项目种什么、养什么,由上面说了算。现在,贫困户有了自主权,对项目上心,让政府省心。”不少脱了贫的群众感慨。
“菜单式”培训助创业
最渴望掌握哪种就业技能最希望学到什么技术从2011年至今,上林县相关部门每年都对失业人员、贫困农民进行电话及问卷调查,为他们“量身选定”培训项目。
“菜单式”培训累计培训近1000名失业人员。凭借在培训班上学到的中式烹调技艺,失业人员老石在县城客运站附近开了一家快餐店,生意红火,跟着他务工的3名失业职工,每个月都有2000元以上收入。
培训内容贴近市场、培训地点贴近基层、培训时间贴近农村时令——这是上林县精准培训的一大创新举措。
根据这一原则,60%以上的就业技能培训班开到乡村;为了不误农村“双抢”,培训班尽量错过农忙时期;理论及实际操作授课大都通过夜校进行,调动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今年以来,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职业技能培训26期,增长30%。
因地制宜扶持“农家乐”
大丰镇内里庄蒙少香将自家小洋房改造成了“农家乐”,从1月7日试业至今,几乎每天都有客人光顾。
截至目前,该县建起46家农家乐,其中4星级1家、3星级7家,带动从业人员1300多人。
“农家乐”拉动了旅游业。今年1-6月,来自广东及区内等地的游客达31.88万人次,旅游收入2865多万元。
该县将扶持乡村“农家乐”提到壮大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来抓紧抓实,安排专项资金全力支持“农家乐”建设。县旅发委组织“农家乐”业主代表60多人次,赴外地学习“农家乐”创建经验,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做大产业。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广西:大病保险开出精准扶贫“良方”
正因如此,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8月初《关于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意见》便印发实施,并经媒体向社会公布,就绝不仅仅是向“因病致贫、因贫返贫”问题举起的一把“手术刀”,而是一剂治“大病”奔小康的良“药方”。 【详细】
[武宣县]实施“三大”工程聚力精准扶贫 吹响扶贫攻坚冲锋号
今年年初,县委书记韦德斌在县党代会上宣告:“加大产业、旅游、教育、科技扶贫力度,每年力争减少贫困人口0.85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农民纯收入增长17%以上。”由此,全县聚力扶贫的战役再次吹起了冲锋的号角。 【详细】
黄俊华到岑溪市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
8月5日,梧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俊华到岑溪市调研指导精准扶贫工作。他强调,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系列讲话,认真扎实深入开展扶贫工作,减少贫困人口的存量、降低返贫比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保障。 【详细】
从自治区工商局扶贫村看精准扶贫带来的新变化新思考
盛夏七月,精准扶贫的沸腾热气荡漾在大山深处,股股“幸福清泉”石上流,阵阵“小康欢歌”迎霞飞。自治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等13家区直机关单位扶持的13个贫困村,分布在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融安县。这些单位与我市各级各部门吹响“集结号”,打响攻坚战,“对 【详细】
上林澄泰乡养殖大户助力精准扶贫
近日,上林县澄泰乡精准扶贫工作呈现一大亮点:该乡大坡村板文庄养殖大户李海军积极吸收贫困户入社,贫困户通过合作、联营和入股等多种互助方式参与产业扶贫开发,以期增收脱贫。同时,李海军经营组织体系也得以壮大,双方都享受到精准扶贫带来的政策红利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