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讯(记者/唐正芳 通讯员/陆宏夏)9月22日,走进贵港市港北区港城镇盛森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养牛场,只见地面干爽,空气中闻不到异味。该合作社负责人陈建盛说:“场内实施养殖减排,牛粪统一堆放在封闭式牛粪间,污水则通过沉淀循环利用,粪便还可种牧草。我们现存栏130多头牛,今年已卖300多头,赚了几十万元。”
近年来,港北区大力推广清洁养殖新技术,有效遏制传统养殖的污染问题。从2012-2014年,共实施养殖减排项目47个,今年实施24个。该区水产畜牧兽医部门负责人介绍,清洁养殖新技术通过建设和完善沼气池、堆粪场、粪污处理设施,应用干清粪工艺、雨污分离等技术,降低粪便、污水(尿液)排放,或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消纳土地,将粪污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高效益、零排放的生态循环养殖新模式。天昊养猪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温雪奎说:“养猪场升级改造后,扩建了沼气池,变废为宝。”
同时,该区大力实施标准化建设,推广“畜禽-沼-果(鱼、菜、稻)”等生态养殖模式。养殖场全部实现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的隔离,不断改善养殖环境。如今,该区拥有规模养殖场290多家,已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4家。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港北区国税局借助“互联网+”提升工作质效
今年以来,港北区国税局快速跟进移动互联网时代潮流和趋势,积极借助“互联网+”提升工作质效。 【详细】
[港北区]庆丰镇种植智能化 农业谋升级
9月14日,看着果实累累的油茶林,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六乌山油茶协会会长莫远吉喜上眉梢,“果还没有收摘,2300亩生态油茶在网上便找到了销路。” 【详细】
港北区大力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港北区加大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力度,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截至今年7月底,该区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59家、家庭农场169家。 【详细】
港北区:着力改造城中村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
港北区按照“就地、就近安置,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就业”的原则,不断完善城中村拆迁安置区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快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 【详细】
港北区港城棚户区项目破难题赶进度
因受高压线迁移、征地拆迁和地质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港北区港城棚户区改造第一安置区项目建设进度一度推迟,最近,在相关部门配合和项目业主努力下,施工方破解难题,追赶落后进度,加快项目建设。 【详细】